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的原因主要是:巧妙利用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云南各族人民的拥护、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央红军长征通过云南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湜  张晓军 《学习之友》2006,(10):34-36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5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且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一份绝密情报送到瑞金,使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4.
红军为什么选择陕甘地区作为长征落脚点,在很多描述或研究长征的著作中,都把答案归结为中共中央在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的,陕北有大量红军和大片根据地的情报。文章认为,除了这一情报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促使中共中央和红军选择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一是要解决战略依托问题,争取苏联直接援助;二是实现北上抗日救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回顾红军长征苦难辉煌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生动写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路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带领广大红军将士战胜了一切穷凶极恶的敌人,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区之一,红军长征过云南在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认真分析和总结了红军通过云南的主要原因,这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长征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来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在扩充兵源、筹集粮款、充实枪弹、调整军事部署、建立指挥机关等方面,确实作了一定的准备。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没有在指战员中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在战略转变上犹豫不决,撤退过于仓促,因而这种准备是有缺点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10,(7):12-12
长征中,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途经湖南怀化的通道境内时,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因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是一次鲜为人知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0.
乌江南岸,一哭贵州“干人” 1934年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为5万人。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回忆录和党史论著中,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一些具体史实说法不一。根据有关史料的查证和考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具体地点应是于都;长征出发时的首脑机关应在军委第一纵队;巧渡金沙江的渡船数目应为6只.  相似文献   

12.
几千名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在政治宣传、救护收容、后勤运输、前线作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漫漫长征路上,她们跋山涉水,负重艰难前行,还要克服自身性别带来的一系列妇女特有的问题,如裹过小脚、无法洗脸洗澡、没有经期孕期保护、被迫舍弃刚生下的骨肉,等等。在艰苦的环境中,女红军表现出团结向上、积极乐观、不怕牺牲的坚韧品质。她们的长征实践本身也是妇女解放的宣言书、宣传队与播种机,引领了中国女性的新觉醒。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一切政治军事活动 ,无不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并与其发生密切联系。红军长征本身在空间形态上既表现为地理位置关系的变化 ,因此 ,必然留下地理环境影响和作用的痕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结构分布特点等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成为南方根据地丧失、红军被迫长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是理想信念的胜利.这个信念是革命者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正义性的信念,对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力量无比强大的信念,对革命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创作出许多激昂振奋、乐观向上的诗歌,表达了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官兵同甘苦的动人场景。它以官兵同写、写实逼真、朴实真切、雅俗兼具等特点而深受红军和群众的喜爱,充分发挥了诗歌鼓舞战斗意志、激发革命豪情的宣传动员作用,成为党和红军争取胜利的有力武器,也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和红色文化资源。对长征诗歌创作的探析,有利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的强大与红军力量的弱小 B.王明等人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权 C.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 D. 红军放弃运动战与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打阵地战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34年5、6月临时中央就作出了转移的决定,一直到10月份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才被迫进行了长征.长征的决定并非是仓促作出的,也并非是"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和"无计划"的盲目行动,而是在长征前就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仓促转移"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8.
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产生并继续产生着深远的积极影响。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红军长征中所铸就的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今后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精神不仅促进了长征的胜利,深得国内外人士称赞,而且成为我军光荣传统不断发扬光大,随着我军的发展壮大不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红军先后有四支队伍参加长征。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是其中的一支.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这“二万五千里”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中央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险恶的征途中,祖父还不忘教育家的职责,一直很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抓住各种机会,坚持教战士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