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58~P60。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图形的特征拼、摆出长方形或正方形。2.有条理地表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究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具准备:三角尺、小方块、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等。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师:小朋友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校园,愿意吗?请看(课件播放图片)。师:用数学的眼光欣赏,发现其中有许多图形朋友,认识的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在学生的探究中,要学会加强对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在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比较灵活地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知识进行相关变式练习的解答。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探究、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3.通过举例、观察、发现等数学活动,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而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4.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方法的妙处,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58~P60。【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四台电视机(1)△(2)○(3)(4)□(里面都放有人物像片,前两台人物像片扭曲),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2.教师说明:第3种、第4种电视机效果好。追问:它们的屏幕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板书课题。)【评析:课伊始,趣已生。用生活中学生熟知…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片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自主探究:每个人利用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三角尺、直尺等工具,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征。【说明:教师提出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探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个长方形. (生试着画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其面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准确作出判断。 2.初步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形成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与数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第77~7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 ̄83页。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纸片)认识吗?生:长方形。师:谁能说一下它的面积公式?生:长×宽。师:很好。(拿出一个正方形纸片)这是什么图形?生:正方形。师:谁能说一下它的面积公式?生:边长×边长。师:(拿出  相似文献   

12.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进行自然合理的再发现活动,渗透数学文化.通过以下两项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1)用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2)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让学生在类比任务(1)的基础上完成任务(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发现勾股定理.把这种教学方案与采用传说中的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方法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发现感更强,对发现过程的记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43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应用探究研讨法,探索周长的求法,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片断一新课导入师:在刚刚结束的学校运动会上,聪聪和明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第77~78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直观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若干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感悟对基本图形的研究方法,积累数学操作、数学推理等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重点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通过活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通过创设情境,让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7~4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利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2.通过探索、讨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结合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抓住周长的意义。教具准备挂图、地砖或其它正方形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结合47页笑笑布置迎新年联欢会…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精神。2.掌握能被5、2、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偶数的定义,并能根据特征和定义进行判断。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能被5、2、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创境激情师:我们学习数学,要和数打交道。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说一说你生活中的数或数字。生1:我…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经历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在猜想、探究、思辩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