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农商之间,中、西古代走着不同的道路。西方自古重商,中国自古重农轻商。重商与轻商皆与环境有关。西方古代各国国内物产不丰,依赖外贸。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物产丰富,四邻皆贫困,因此限制外贸输出。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的大同社会是中国社会自古及今的并同理想,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抑商文化传统,使中国未能走出小农经济的圈圈,共同富裕只能是一种梦想。我们今天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厘清中国的抑商文化传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界在研究中国古代抑商的原因时,往往将抑商和重农对立起来,因而难以揭示其真正原因。聚民是古代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条件,而商人经商积累财富亦能聚民,对统治者构成威胁,这是日益走向专制集权的统治者无法容忍的,因此商人受到政府的抑制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活动及古代封建国家重农轻商的理论基础。中国商人的传统心态与其命运。建国后的前二、三十年的商业与商业工作者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全民经商与后果。儒商与儒商文化出现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商人是相对于韦伯所称引的资本主义企业家而言的。在中国古代虽然有工商 分立的说法,但工的实际历史影响太小,真正代表中国古代企业家──如果可以称为企业家的话── 精神的是商。所以此处商人是泛指,以勉强对应韦伯讲的西方企业家。韦伯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 指出资本主义何以产生于西方,他同时对中国的古代社会也做过研究。本文力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 一个特殊阶层──中国古代商人以韦伯的视角做一考察,看中国古代商人身上有哪些东西不符合 韦伯意义上的近代化品格。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就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由此而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政治方针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基本治国之策。“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李悝变法,商鞅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层的形成过程与“抑商”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会破坏地主阶层的利益基础——小农自然经济,在以通过租佃土地收取地租的方式获取本集团利益的方式下,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利益集团—地主阶层—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必然会采取抑商思想和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商人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8.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人很早就有收取稿酬即"润笔"的现象.古代人们支付稿酬的形式大致有实物、银钱、钱物并举等三种形式.这说明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但是,在重农抑商、鄙薄文人言利的封建社会,这种知识产权意识发育并不充分,因而"润笔"也无制度化规范.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以学情调查为基础,设计学案,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基本发展线索,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分方面、分时段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唐律对市场的设置有严格的限制,用严厉的刑事法规对市场进行管理,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唐律中的反映。唐律在市场管理规范方面的成就比秦朝以前高不了多少,而唐以后各朝则基本沿袭唐律,说明了中国古代法律在市场管理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其背后的动因并非如有论者所谓的是出于统治者对商人和商业的偏见或好恶,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并不意味着对商人和商业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它针对的对象是“私商”,对“官商”,统治者不仅不“抑”,反而予以保护和扶持。为了保证专制王权能够始终有效地控制商业这一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而且富有弹性的商业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主要考点包括:春秋战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两汉时期的经济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从新课程考试大纲来借鉴,主要是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专题式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手工业;古代中国商业;“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在第二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谈到商的兴衰时有这么一段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高考历史江苏卷有如下一道选择题: 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D)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本题答案来源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2003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7页写道:"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  相似文献   

17.
陶圣建 《新高考》2009,(10):29-30
【知识梳理】 重农抑商又被称为“重本抑末”,就是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说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具体表现为封建政府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种种限制,以此促使百姓安于农耕。  相似文献   

18.
“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的“士”种类有很多,最引人注目的当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重点、难点,好多同学在理解这一政策时有一些欠缺。为此笔者试从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主要表现、发展历程,中国封建王朝采用该政策的原因及如何评价这一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抛砖引玉,提出问题,就教方家,得释疑惑,以求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有收取稿酬即“润笔”的现象。古代人们支付稿酬的形式大致有实物、银钱、钱物并举等三种形式。这说明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但是,在重农抑商、鄙薄人言利的封建社会,这种知识产权意识发育并不充分,因而“润笔”也无制度化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