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释了中国古代阴阳辨证思想对促进内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并简要介绍了作者将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与中国古代阴阳辨证思想结合创立的辩证认知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一所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孩子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喊着“一——二——三”,齐步走着。我看着,感叹着,这冬日里最美的一道风景。其实,这同样是——更是——童年里最美的一道风景:自由地行走,尽情地呐喊,儿童的生命在冬日的暖阳中自由地舒展,稚嫩的生命单纯而又丰盈。这莫不是我们对美好童年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出版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编辑出版专业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专业。正如其名,编辑出版专业由编辑学和出版发行学两门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继承了前者的"文"气与后者的"商"才,也成就了其"亦文亦商"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YYPO算法是一个求解连续型优化问题的算法,TSP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离散型优化问题。利用YYPO算法中保持开发点和探索点之间相互平衡的思想,并结合YYA算法中的交互算子,提出了一种求解TSP问题的新方法——离散型阴阳对优化算法(DYYPO)。选取TSPLIB中的10个节点数在300以下的算例测试了DYYPO算法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求解TSP问题时,DYYPO算法在最优值、平均值和用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逆商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力是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名词,但二者的发展轨迹是相同的,最终目的也相同。逆商教育与大学就业力的显性和谐表现为:逆商教育有助于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中的抗挫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逆商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力的隐性和谐表现为:逆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竞争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逆商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力是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名词,但二者的发展轨迹是相同的,最终目的也相同。逆商教育与大学就业力的显性和谐表现为:逆商教育有助于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中的抗挫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逆商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力的隐性和谐表现为:逆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竞争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组对偶观念。阴阳思维,则是在阴阳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的规范或方法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定势思维。它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法之一。它同象数思维与义理思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典思维方法的框架。就其本质来冲,阴阳思维属于抽象的理性思维。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很早就认识到从事物的对立两部分来解释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以便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 阴阳观念最初来自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观察和初步的体悟。商代人以日出为阳,日落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周人则在山岗上观察日影,以确定向日背影的方位。《说文解字》在解释“阴”时说:“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这种解释也说明了阴阳观念最初是从纯粹的地域方位之中得出采的。因为中国山河多东西走向,且山河相间,故有此解释。同时,周人还在经纬国事的矛盾中,提出了“和理阴阳”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治乱的理论根据。 春秋时期,人们把阴阳观念的范围扩大化,作为解释如何治理国家,发展生产力以及人为何生病的原因。这样,阴阳观念就具有了解释客观事物的初步能力。这种能力的被发现,标着人们已能够把阴阳观念作为解释客观事物矛盾  相似文献   

8.
《易经》以乾坤卦始,万物始生,生生不息。《易经》以未济卦终,周而复始,无尽无穷。大千世界在变,人类社会在变。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我们研究《易经》,既要研究矛盾,又要研究平衡,以利于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有度、有序、和谐、平衡。乾坤要和谐,天地要平衡。自然生态平衡,万物正常生存。国家收支平衡,社会才能稳定。内脏气血平衡,身体才会健康。天地有病,则海啸、地震。国家有病,则饥荒、战乱。人体有病,则衰弱、萎缩。人类是天地造就的精英,是高深莫测的艺术,是无法破解的艺…  相似文献   

9.
闫增利 《考试周刊》2012,(13):195-195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与环境是辩证统一的。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的诸多范畴概念对中国思想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周易》的阴阳范畴更是影响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与和谐思维的关系,认为《周易》引进阴阳范畴的取向在于和谐,并由此促成了和谐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信息化的本质是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学校信息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人,而人的信息素质决定信息化的效率和学校信息环境的优劣.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明确人的主体、主导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信息化的本质是建设良好的信息环境,学校信息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人,而人的信息素质决定信息化的效率和学校信息环境的优劣。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明确人的主体、主导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民办教育与社会环境冲突之表征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年初“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无疑,促进中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应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然而,民办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却遭遇着种种不尽人意的待遇。民办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时时透露出与主旋律不一致的不和谐之音。1.观念层面的冲突。在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的历史背景下,民办学校在教育服务市场上经过二十几年奋斗,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零星的民办学校也通过市场的…  相似文献   

14.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和资源保障。生态和谐的实现离不开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包含了五个基本的环节,即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信念、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环境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类环境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生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姚鼐之前,散文学领域里虽然已有方苞的雅洁说、刘大櫆的十二贵等命题,然而,只是在姚鼐将过去的阴阳刚柔改造成为既简明又有无限适用性的审美风格模型,并明确地将它作为美来看待与论述之后,散文学才真正突入审美领域。姚鼐的阴柔阳刚不仅有生命之真,而且有大道之善,说到底乃是真善美的三位一体。这是它能够成为审美风格论典范的重要原因。也正因为此,他对阴柔与阳刚有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课文中表示假设的文言词注商周照明课文中有些表示假设关系的文言词,课本的注解值得商榷。现举例如下。《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课本将“向吾不为斯役”解释为“假使我不当这个差”,却又将“向”注解为“从前”。这应该如何理解呢?课本这样注解,...  相似文献   

17.
1987年第二期本刊发表“阴阳极判别方法”一文后。有四川攀枝花市五中叶志章,湖南沅江一中胡家坤,浙江肖山职工业余学校楼雁丽,江西进贤温圳中学樊国光,湖南嘉禾教师进修学校李政雄,新疆克拉玛依市136团团中谢明等同志来信提出一些意见,现归纳如下: 在判别电极名称时,你是无法知道阴、阳离子究竟是向哪极运动的。出题者也不会告诉你。从而就根本不能用阴、阳离子的运动方向来判别电极的名称。 一、原文图A是一个原电池装置图,一般的化学教材中原电池的两个极分别叫正极和负极,而不叫阴极和阳极。而正、负极的判断还是根据电极的活泼性来得容易。  相似文献   

18.
谶纬与阴阳     
谶的起源很早。根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于典籍史册,多属政治性内容,预卜统治者的吉凶祸福,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四库全书总目》的解释认为:“谶者预决吉凶_”。《史记·赵世家》有这样的说法:秦缪公尝病,七日而寤,说:“我之帝所甚乐,……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公元前513年(晋顷公十三年),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  相似文献   

19.
遵循诚实认真的行为规范,追求独立的创造性价值,学术活动才能在健康有序的空间条件下进行。高校科学报的某些急功近利的无奈行为,使恶化的学术环境更加失衡。恢复学术活动的庄严与神圣,抛弃投机与欺骗,不仅是传播学术成果的高校科学报的生存之路,也是净化学术环境的基本条件,更是探索传播真理的根本前提,因为任何真理的传播,都依赖传播的人格品质和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0.
成龙 《中国教师》2008,(20):21-23
<正>《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商务印书馆)这样解释"和谐"一词:"配合得适当。"可以这么说,"和谐"状态是诸事物生存和发展的至高境界。语文教育亦是如此,构建和谐语文,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倾力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和谐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促进人、发展人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和谐观至少应该体现在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四个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