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许多孩子离开了我们,许多孩子带着伤痛坚强地生活。我们选取了以下一组照片,以表达对死者的缅怀,也鼓励所有的孩子带着爱和希望开创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2008,(6):2-2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截至5月20日18时,汶川地震已造成40075人死亡,2476453人受伤,累计失踪32361人。地震发生之时,正值《幼儿教育·父母孩子》本期杂志编辑之际,杂志社全体员工愿与全国所有幼教工作者和广大的父母孩子一起: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这场罕见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悲壮的集体记忆;而在这场灾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又是我们值得永存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危机传播中网络博客的角色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博客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在关于汶川地震事件的危机传播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危机事件的现场播报者;危机传播链的延伸者与扩散者;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危机传播的监督者与反思者。网络博客的正面功能在于:对危机信息的快速反应、详尽披露和迅速扩散以及同主流媒体的互动起到了危机"缓释剂"的作用;另一方面,博客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和博客"议程设置"的多元化又有可能引起社会不良反应,成为危机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5.
09年秋季开学,汶川县异地复课的中小学生将在家乡新建的学校复课,这些学生即将开始崭新的生活。为了顺利地实现过渡以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有必要抓好几方面的德育工作:1、感恩教育;2、理想教育;3、勤俭节约教育;4、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汶川祭     
《学习之友》2008,(7):36-36
岁在戊子,地震汶川;造物不仁。生灵涂炭。惊天地之变色.天府倾颓。神州震动;哀民生之多艰,家园破碎.黎民危难。呜呼!秀美之地.满目疮痍;曾经繁盛,化为废墟!千万苍生。受灾历险;数万同胞。葬身瓦砾!痛哉!断壁无情,压我妻儿;残垣何忍,堙我父母!姣姣儿啼。犹唤亡母;号号血泣。谁人应答?仰泣天公。何忍降浩劫于人间?顿足大地,怎堪噬黎民乎饕餮!挽时危,须托千钧于一发;奋神策。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韦伯指出,财富伦理涉及三方面的价值研判:一是对财富来源的认知;二是取得财富的手段;三是财富的使用.汶川地震灾后募捐集中体现了我国财富在使用问题上的伦理现,并反映出与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相比,财富伦理发展相对滞后.当前,我们可以从传统伦理观念的转变、诚信和制度建设方面构建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富伦理,以利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12天后,国内媒体突破了以往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模式,在第一时间报道灾难消息,报道新闻更为公开透明;媒体全面参与、深度介入事件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传递信息、整合社会情绪的作用;媒体报道也较好的体现了专业精神与人文情怀。在此次地震报道中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包括如何处理好报道的及时和全面的关系、职业要求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外迁学生的PTSD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后13个月,外迁学生的PTSD发生率为14.79%,男女生之间PTSD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女生的发生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PTSD的发生率差异显著,按发生率从高到低的年级排序是高二、初二、高一和初一(分别为24.36%、18.48%、12.36%、3.80%);总社会支持得分和PTSD症状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和闯入性症状之间的关系程度依次降低;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和PTSD间的关系差别不大;社会支持负向预测PTSD症状;社会支持不能在PTSD症状和PTSD影响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全社会都积极行动,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热潮中,反映出了空前的凝聚力。我国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综合国力提高所带来的国民自豪感是重要原因;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是历史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国民团结是推动力量;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提高和汶川地震后迅速有力的行动,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直接原因;2008年相对集中的突发事件是民族凝聚力增强的外部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本期"时文英华"为大家辑录了三组文章,分别是"汶川地震时文特辑""他们在辉煌之前"和"图文杂感"。"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教育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社会支持力削弱;学校规模膨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新建学校文化迷失;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能力恶化;学生心理创伤严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构建与优化灾区教育生态环境的策略:转变观念,增加社会支持力;在学校规模既定情况下增加班级数量,缩小班额;增加教师编制和加强培训;从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建构学校文化;营造温馨家庭环境和为孤儿寻找有利于成长的家庭;通过心理干预机制和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对农业生产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基于承灾体视角,以绵阳市为研究区,以区县为统计单元,采用该市农业局灾情统计数据并将农业人口因素纳入,进行农业灾情空间差异分析.在对各区县农业各子系统进行灾情分析后,汇总得出各区县农业系统总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县农业人口人均农业经济损失.研究得出,农业总的经济损失最重、较重、较轻的3类区县依次为:江油、安县、北川;平武、三台;游仙、涪城、盐亭、梓潼;农业人均损失最重、较重、较轻的3类区县依次为平武、北川;三台、安县、江油;涪城、游仙、盐亭、梓潼.表明各区县总的经济损失与人均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二者存在差异.据此指出,在灾后重建资金投放中,不仅应考虑各区县总的经济损失的差异,还应综合考虑人均损失的不同.最后提出恢复重建地震灾区农业生产体系的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区聚落灾后重建评价及其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聚落优化的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汶川灾区聚落在重建后的显著发展:聚落空间结构上得到优化;聚落产业发展发生质的飞跃;区域特色城镇化逐渐形成.但聚落重建之后依然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是区域生态脆弱,生态服务功能突出;二是农村聚落、部分聚落无序发展和可持续生计重视不够.为此提出聚落优化建议:发展生态旅游及相关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生态能源业与生态庭院建设相结合,实施生态林业,切实建立起生态补偿体系,以森林碳汇交易作为聚落优化的重要资金来源,以巩固灾后重建的经济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以汶川地震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三阶段为时间维度和理论框架,对各不同阶段社会工作承担的角色以及发挥的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在紧急救援阶段,由于"社工的不成熟和不自信,当地政府的不接纳,民政不放心,国家没政策",社会工作者没有采取实质的行动和举措;临时安置阶段为社会工作者的"需求评估和零散行动"阶段,社工们在资源链接、个案管理、冲突协调、政策倡导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灾后重建阶段为社会工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阶段,从最初的深圳、上海、广州三家社工站发展到30多家社工站,期间,运用社会心理能力建设模式开展灾后社区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进行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走上了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三个阶段"的社会工作评析和总结也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灾难社会工作的实务发展和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教育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灾区学校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统筹与整合各种社会援助力量的基础上实现灾区学校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是灾区学校重建必须解决的课题。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的灾后学校重建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重建的内涵和层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学校重建效率;开辟多种渠道融资,允许市场有限介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种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7.
5&#183;12汶川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对灾后四川旅游业受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评价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考验了我们的教师,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挑战,即要求提高教师的道德责任意识。教师道德责任感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以往师德教育中泛道德主义教育的失效;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提高教师道德责任感的策略主要有:加强敬业爱岗教育;鼓励教师进行道德反省;培养教师的道德选择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19.
《教师博览》2008,(7):12-13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灾高于一切,救人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灾后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地质环境灾害损害了生物生活的环境,进而破坏区域生物多样性;防疫过程将威胁到河流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地震直接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多样性保护应该坚持系统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开展地震对灾区生物多样性评估、优先恢复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恢复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开展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大对灾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