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同"这个词最早见于元曲.读关汉卿所著《单刀会》剧本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戏词.《析津志》一书里讲得较为贴切:"京中二十九巷通,巷通本方言",就如同上海称胡同为"弄"一样.再有胡同一词出于元朝,与蒙古语演化而来有关.作为元朝当政的都城北京,当时在生活中免不了用一些蒙语词汇来称呼,至今北京还有用一些蒙古语称呼的地名:如沙拉胡同、蚂螂胡同等.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从明北京城复原图上数,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629条,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据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大约已2076条.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街巷胡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通过这组老照片来看看早期街巷胡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公元938年,占领北京的辽太宗将唐幽州城(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升为"南京",又称燕京。1012年(开泰元年)改称南京析津府。街道分大街、小街、火巷、衖通四等。北京建都后的第一条胡同,是三庙街的胡同,位于现北京城内西南角,长椿街国华商场的后面。这是900多年前辽代建立的,当时名为檀州街。这条街由于历史上里共建有3座关帝庙,后得名三庙街胡同。到元朝后,规定大街  相似文献   

4.
徐冉  朝阳 《档案天地》2015,(2):58-63
胡同,多见于中国北方城镇、农村。"胡同"一词,最早见于元曲,如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词句。关于胡同一词的来源,据《北京的胡同》一书载,"胡同"虽是元代出现在中国北方城市建筑布局中的一个专用名词,但其解释有三种,一是"胡同"来自蒙古语"水井。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水井周围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将水井转为街巷之意,称为胡同;二是胡同相当于小道路、横街、小巷等。也是从蒙古语来的;三是金末元初,  相似文献   

5.
丁莉 《北京档案》2002,(5):32-33
"海淀镇甸"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元朝王恽著的<中堂记事>一书.海淀镇甸在元朝以前,还是一片自然沼泽地带,当时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居民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质博物馆的创建时间可追溯到1916年。当时,民国政府设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并在北京丰盛胡同3号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地质陈列馆。这是我国地质博物馆事业的开端。地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还是在1949年  相似文献   

7.
1984年,徐勇到北京寻梦,这个热爱摄影、雅好文艺的工程师立刻被北京的胡同深深吸引,出现在他的镜头里最多的便是胡同。 1990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胡同101像》的摄影集,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在中国采风的外国人)的视线。徐勇一举成名,许多外国朋友邀请他讲胡同的文化历史,并带他们去胡同里参观游览。 开始他很乐意,但次数多了,就应付不过来了。胡同又长又窄,没办法乘车,每次步行,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让人疲累不堪。  相似文献   

8.
8月15日,北京市档案学会今年档案见证北京系列文化讲座第八讲《档案揭秘史家胡同》在东城区图书馆报告厅如期举办。史家胡同是北京城中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名人轶事众多,颇负盛名的一条胡同。主讲人王兰顺同志依托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文献,结合对胡同文化遗存的实地调查和采访,对史家胡同进行了系统的历史文化考察,通过多媒体演示对胡同的历史变迁、文化遗存、名人轶事等作了精彩的演讲。  相似文献   

9.
北京作为数朝古都,刑场不断地迁徙,最早的刑场可以追溯到元朝,那时,北京(时称大都)处决死囚的刑场在柴市口(今东城区交道口).到了明朝原设在柴市口的刑场搬到了西四牌楼(今西四).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最窄的胡同谈起王晓芳有人说,北京最窄的胡同是耳朵眼胡同,在西长安街六部口内,它的名字极佳,正好形容胡同之窄。如今这个胡同已并入六部口,名存实亡了。有人说,位于东珠市口的高筱胡同算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了。一个胖子就能堵严胡同,谁也过不去。这并非夸张。...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胡同如牛毛,胡同的名称千奇百怪。对北京胡同及其名称的由来,中外不少人士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要就此作一番科学的考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进行观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读了张清常教授的社会语言学专著《胡同及其他》一书,感到获益匪浅。张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摩顶放踵,孜孜以求,走街串巷,实地考察,广征博引,披沙拣金,对北京的胡同、街巷名称的由来及其变异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并由此揭示出胡同街巷名称所反映的旧北京的城市风貌。社会变迁、时代更替,风土人情、历  相似文献   

12.
总布胡同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是一条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总布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一说是因为总捕衙署(相当于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后来可能是"总捕"这名儿不好听,所以后来改叫"总铺"胡同;另一说是因为总铺衙门就设在这条胡同里而得名.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乾隆时整顿地名,"总铺"胡同改叫"总部"胡同.清末宣统年间,改叫"总布"胡同.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近代最早的公共交通工具起源于有轨电车。北京电车公司创办并经营北京的有轨电车事业。然而,电车开通后,北京军警不仅无票乘车而且殴辱北京电车工人,致使乘车秩序紊乱。由于军警无票乘车以及免费票证的发放,致使北京电车公司营业收入锐减,经营举步维艰,所走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一、军警无票乘车民国初期,北京人口急剧增加,落后的交通工具很难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北洋政府为解决交通困难的问题,成立了北京电车公司,这是北京第一家电车公司。它是官商合办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西总布胡同十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有好多条古老的胡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讲不完的动人故事。笔者曾因家里拆迁而搬进大羊宜宾胡同一个亲戚家的房子,后来翻阅史料才知道这条胡同凝聚着历史的幽香。大、小羊宜宾胡同位于北京东单东面、建国门西北面,明代叫杨仪宾胡同。在明代,宗室诸王的女婿称为仪宾,这是对上层的尊称。普通百姓只知道驸马,知道仪宾的很少,所以长期口耳相传就走样了。有的学者以为是由大羊尾巴(读"以巴")和小羊尾巴改为大、小羊宜宾胡同的,其实有误。谈到大、小羊宜宾胡同的历史,不能不提到"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  相似文献   

15.
对于北京的传统文化,我特感兴趣,一有空儿就去胡同里走走.我以为,古都北京是由胡同来表现城市肌理的,胡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深邃,走在胡同里犹如游览一座座立体博物馆,细细品味总会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6.
束秀芳  郑荧荧 《新闻知识》2023,(5):59-66+95
胡同作为中国北方代表性建筑,是一个具有丰富地域特色和历史内涵的文化符号。在不同时期,各大报纸上都有针对胡同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不同时期胡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本文将1916年至1937年,1946年至1948年《益世报(天津版)》对胡同的相关报道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的分类编码和符号分析勾勒出该时期的胡同形象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研究发现,此时的《益世报(天津版)》塑造了一个以“泥泞焦房”为特征的胡同形象,并编造了胡同内“青天”与“恶土”并存的神话,从中可以看出报纸对民国政府当局的不满,对当局的批评与抨击是该报隐含的政治动机。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趣味     
中国最早的妇女日报 1905年9月21日创刊于北京的《北京女报》,它不仅是北京最早的、而且是当时北方地区唯一的妇女报刊,也是我国最早的妇女日报。该报馆址设在前门外延寿寺街羊肉胡同中间路北。除在京市发行外,并行销于外埠。编者为张展云。日出三开纸一横张,双面印,每面分成3版,双面共6版,折成18开纸大小,而近方形。它特别注重采访新闻,尤多报道社会生活方面的消息,辟有《女界新闻》、《时事要闻》、《京(北京)外(外地)新闻》专拦。该报观点突出表现在每日所载的《论说》中,  相似文献   

18.
"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胡同是北京特有有,是平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曾经的人生百态,现在人的过去记忆,都能在胡同里显现。走进胡同,可以安静,可以喧闹,都不会破坏它的意境。条条窄道交错蟠扎,院落层层叠叠,胡同是北京的血脉,是北京人的骄傲。如一位民俗专家所说:"没有胡同,何谈墙缝文化。没有墙缝文化,怎么谈得上京腔京韵?"闲庭信步地走进幽深而神秘的胡同时,能够看到怎样的精彩?走进胡同,感爱不仅是市井文化,还有文化中的北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藏书楼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历代的公私藏书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超越旧式藏书楼思想的公共图书馆,却是十足的舶来品。在中国初具公共性质的图书馆最早可追溯到1594年在澳门创立的圣保禄学院图书馆和1600年在北京创办的南堂图书馆,以及后来的东堂图书馆、北堂图书馆、西堂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兰台世界》2012,(28):63-64
据专家考证,中国画年画的风俗可上溯至西周时期,西周时有人间将避邪的老虎等物形直接画于门上,形成了最早的年画形式.而关于年画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其书中有云:"近年岁,市井皆印卖门神,""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亦在彼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