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似乎凸显在认知方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与学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即“可接受性“;教学要求与学生具体需要之间存在距离,即“接受性“.然而,人们似乎忽视了存在于“可接受性“与“接受性“之间的距离,它凸现出以情感交流为文化背景的教与学的目的形态--对知识或信息的“新陈代谢“,它在客观上将教与学的基本矛盾统一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上来,使人们容易抖落传统的理论尘埃,回到自己的时代和实践轨迹上来.对这种目的形态的研究将引导我们走出传统,创新出服务于现代教学的思维模式,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似乎凸显在认知方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与学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即“可接受性”;教学要求与学生具体需要之间存在距离,即“接受性”。然而,人们似乎忽视了存在于“可接受性”与“接爱性”之间的距离,它凸现出以情感交流为文化背景的教与学的目的形态——对知识或信息的“新陈代谢”,它在客观上将教与学的基本矛盾统一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上来,使刈门容易抖落传统的理论尘埃,回到自己的时代和实践轨迹土来。对这种目的形态的研究将引导我们走出传统,创新出服务于现代教学的思维模式,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基本矛盾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对教学基本矛盾的揭示,仅凸显了矛盾的认知性方面。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厩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对教学基本矛盾提出了情知统一的新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厩,前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涉及可接受性问题;后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之间的差距,涉及乐接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基本矛盾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对教学基本矛盾的揭示,似乎仅凸显了矛盾的认知性方面,而对矛盾的情感性方面却忽视了。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传递、加工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感染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对教学基本矛盾提出了情知统一的新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涉及可接受性问题;后者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之间的差距,涉及乐接受性问题。揭示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而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基本矛盾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对教学基本矛盾的揭示,仅凸显了矛盾的认知方面。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对教学基本矛盾提出了情知统一的新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涉及可接受性问题;后者表现为教学要求与学生当时具体需要之间的差距,涉及乐接受性问题。揭示这一矛盾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有利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等…  相似文献   

6.
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三种不同意义上使用“教学”一词:一是教学即教授;二是教学即学生的学;三是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显然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概念是以第三种观点为其共识。然而即使把“教学理解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还存在一个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如果我们把“教与学相互割裂、相互分离”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一层面,“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作为第二层面,那么“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可以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三个层面。本文将要更进一步提出第四个层面的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之所以要确立教…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有些人往往有这样一种理解倾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幻灯、投影、音像、功放、计算机等物化形态技术的,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似乎现代媒体就等价于现代教育技术。由于这种观念的误导,容易产生“两重”与“两轻”,即重现代媒体的硬件建设,轻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重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的表现,轻现代课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於凌云 《中学物理》2012,(11):20-21
“近体效应”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教与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情感差距应尽可能地小.教与学之间的差距大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的,只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起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等方面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实际、生活实际、心智实际,就会缩短彼此心理上的差距,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引发学生积...  相似文献   

9.
工作策略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本文从“可接受性”和“乐接受性”两个角度,讨论了高校劳资工作中处理问题的两个较为实用的策略,即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认为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沟通技能,以利于恰当运用策略,提高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论应该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五个基本矛盾运动,即认知能力与真理无限性的矛盾、社会道德规范与教师个性品德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集体授课与个别学习的矛盾、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矛盾,并据此基本范畴构建教学论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有教与学支配地位的研究多持主客体对立或复合主体论观点,后现代主义则认为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以主体间性关系存在的。从主体间性出发,探究师生相互间的认知及其调控活动,形成对教学活动中支配地位变化的理论认识,更为迫近复杂多变的教学实际。中国道教的太极演化图可以用来形象地表征师生主体间的认知作用,展示教与学支配地位阶段转化的理论形态。应用这一理论认识成果,可以探究出师生之间在学段教学、学科教学、单元教学和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支配地位演化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2.
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教与学互动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开放教育理论对传统的“传递-接受”武师生关系提出了挑战,强调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作者结合近年来在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以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构建师生互动关系的思路,并介绍了一些深受学员好评又初见成效的构建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具身理论强调身体参与教与学的重要性,有利于克服在线学习的局限性,为提升在线学习有效性提供新思路。将具身认知、具身教学、具身学习、社会具身、情感具身理念融入在线教育的教与学过程中,探讨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情感临场感、学习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对在线学习有效性的影响,从“身体主体”“身体体验”“身体关怀”“身体参与”“身体思维”等五个维度寻求提升在线学习有效性的路径,为在线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情感因素,是教与学联系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解决受教者思想上的误区、认识上的偏差和前进中的障碍。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心理学研究中 ,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认知维度探索教材的优化处理策略 ,而对情感维度上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针对“讲授教学”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一是学习者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 ;二是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虽然注意到了认知、情感维度对学习的交互作用 ,但他本人也仅从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角度 ,提出教材的认知处理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而未从影响学生心向的角度 ,提出教材的情感处理策略 .事实上 ,这两个维度上的探索分别涉及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和乐接受性问题 ,是从整体上提…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情感,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学习情感亦为人们对学习这一高级心智活动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既产生于学习这一认知过程,同时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从而使认知效果受到影响。尽管早期的一些研究曾提出过诸如“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认知成就与态度、价值观等互不相关或几乎没有关系”的结论。但随后也产生过不少与之相悖的意见。譬如对教育目标分类学做出重要贡献的B·S·布卢姆等人就认为:“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之间有一定关系,达到某一领域的目的或目标可被看作达到另一领域的目的或目标的手段。”甚至,他们还认为:在一些场合,我们就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现代教育理论做出的论断则是:“学习完成  相似文献   

17.
<正> 教学即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而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形态,相对传统的“独白”“封闭”式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单向的,而对话教学模式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具有“沟通性”和“互动性”的,是以师生的情感、认知建构为其本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多媒体审美教学” (以下简称“多媒体审美教学” )的基本思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从而激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这种教学观主张把“审美”上升为一项“教学原则”。即在我们遵循的教学诸原则中增加“和谐性原则”。作为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如果能够艺术地处理好教与学这对基本矛盾关系,使得整个教学流程自然顺畅、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个有序…  相似文献   

19.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并将“情感”定为重要的课程目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实现“情感目标”呢?结合高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笔者有这样一些体会。1.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我们知道,认知对情感有能动的制约作用,教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