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把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问题,称为“新课堂现象”。这些“新课堂现象”很值得教师反思、研究并逐步消除。  相似文献   

2.
我们把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问题,称为“新课堂现象”。这些“新课堂现象”很值得教师反思、研究并逐步消除。一、“新课堂现象”现象之一:把“对话”当作“问答”。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答”,无论有无道理或正确与否都不给予“表态”和引导,任凭学生遐想与信口开河,还美其名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现象之二:有“活动”…  相似文献   

3.
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诉求,赋予了新内涵;教师发展中的“工学矛盾”也将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而显现新特征,提出新挑战。以“教师课堂学习”的新视角、新命题,主张教师“基于课堂、为了课堂、在课堂上”有效发展的专业化行动,是破解“工学矛盾”实践难点和谋求教师发展新型方略的现实良策。教师课堂学习“谋变”的基本思路是从情境理性、成长专线、即席创作、自适应机制、实践张力等视域重构教师发展生态。教师课堂学习“新为”的解决方案包括:自主课堂学习的“点线面”行动策略;团队课堂学习的“镜像法”校本研修;项目式课堂学习的“融合型”网络研修。  相似文献   

4.
张玉武 《辽宁教育》2013,(11):55-56
新课程改革倡导对话,但不少教师由于对此理念理解失之偏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优秀生、小组代表等部分学生垄断课堂话语,多媒体的“机灌”和教师暗中巧设思路、答案陷阱等话语霸权现象。新课堂呼唤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学生需要拥有课堂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思考积极、表达大胆、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我们在为这些可喜的变化欣喜时,同时也被新课堂出现的许多被动、低效的课堂现象所困扰,这些课堂现象使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无从下手、进退两难,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课堂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但因为有些教师误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伪对话现象。常见的课堂伪对话现象如教师课堂专制、形式化对话、缺少教师参与的对话等。针对这几种情况,文章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安伦 《教师》2012,(18):117-117
新教师既有美好的憧憬又有热情,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丰富的知识,这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新教师普遍存在对课程标准、教材不熟悉,对课堂的管理、课堂活动的组织缺少对策等弱点。为了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反复实践,探索出了新教师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即开展“人格”培养、开设公开课、聚焦课堂改革等,使新教师成功于三尺讲台。  相似文献   

8.
课堂"异类"现象,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非预期性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教师对课堂"异类"现象的处理方式,我们须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逻辑、为完成既定任务的现实需要、学生思维方向之于课堂生成的意义、教师对教学素材的理解和把握等视角加以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我们提出了构建启发式教学新课堂,实施导学案导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新课改更倾向于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然而,老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却"遭遇"了新的麻烦——"插嘴"。如何看待和处理"插嘴"现象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亚男  白芸 《中学教育》2009,(12):42-45
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影响了其专业化发展。本文运用访谈法,以低年级课堂新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解及处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从政府、学校和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教师满载学成之喜跨进课堂,都希望一帆风顺,以优异的成绩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赢得学生和家长的敬重。然而走进课堂一段时间后,不少新教师渐渐感到学生难管、课本难教、教师难当,有的甚至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发生怀疑。苦闷、焦虑、彷徨之情溢于盲表。怎样才能尽快走出困境,我觉得新教师在课堂要注意“三要三不要”。 一、要多点宽容,不要动辄得咎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新教师随着角色的变换,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更为强烈。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校内、校外的人际交往上,尤其表现在课堂教学上。一些新教师生怕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总是板着一副面孔,有如课堂“警察”,学生稍有不是,便横加指责。有个新教师一次走进教室,见一个学生悄然笑了一下,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标准中,结合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很多观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传统课堂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从观念的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这都有着不小的困难.对课堂生成性资源问题的开发与利用,很多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以此为切入点,恰恰可以解决许多这方面的困难.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类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分类解析,从中寻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课中的实验课应该如何去做呢?简单地说应该是“准、新、活”。 准,就是在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的操作要准;实验现象显示要准;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的结论要准。要做到这三“准”,教师应该在课前试做课堂实验,试做无问题,然后再进行课堂演示。这样,教师就能保证课堂实验演示的准确和实验现象的可靠,就能心中有数。 新,根据内容特点和课堂实验教学需要,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以强化实验教学效果。如《日食和月食》一课,课本上写的是:用灯泡当太阳,小球当月亮,学生的头当地球来进行的。这样虽然简单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可以从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对初中和高中64节新授课的课堂观察记录,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学业成绩、学生职务、家庭背景、课堂座位、民族种族等五个方面产生着不公平现象,其原因包括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追求、对个人利益的渴望和教学时的站位等。教师应建立纯洁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技术消除教学中的社会偏差。  相似文献   

16.
课堂沉默是中学生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状况.课堂沉默现象具体表现为:课堂鸦雀无声,有些学生甚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出现该现象主要源自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这种现象将影响初中语文课程的正常开展,为教学带来难题.基于此,教师应该及时解决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班风,转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新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新意与生气。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认真审视、研究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一味追求“新”、“活”,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对新理念下新课堂的“新”的理解应当包括:学科教育功能新张扬;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引用新的导课背景材料;构建新的学习板块;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教师指导作用新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新理解;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学生和教师均存在课堂不安全感现象,但众多研究者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忽视了教师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不安全感现象。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教师群体上,从课堂安全感的涵义出发,认为:教师课堂安全感是指教师能够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自信从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高效学习,从而分析其表现为社会背景、学校环境和管理、教师自身因素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加强教师自身内部调节和学校管理者外部调适的两大建议,从而增强教师课堂安全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刘万满 《广西教育》2012,(25):69-69
实施新课程以来,探究学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却存在“探而不究”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数学探究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