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疏广传>中记载:疏广是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他的侄子疏受为太子少傅,叔侄两人同时担任太子的老师,朝廷中一时传为美谈.过了5年,太子已经12岁了,学业大有长进,叔侄俩决定功成身退,就向朝廷上书告病,恳切要求告老还乡.  相似文献   

2.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经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儒学战胜于朝廷,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经学显示朝廷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帝王从经师受业自惠帝开始,武帝以后,经学成为官学,经师与帝王的关系空前密切。是时,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职,昭帝时蔡义以人主师拜相,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此后,人主师为相遂成惯例。尊重经师,以经治国是西汉武帝以后政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疏广散财     
近日翻阅<资治通鉴>,读到其中一则小故事,颇发人深思. 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疏广被聘为太子太傅,其子疏受被聘为太子少傅.父子二人同为太子的老师,这在当时,职位和荣誉都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史研究》2010,(1):98-98
郝建平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撰文指出,汉代十分重视皇族教育,并使这一风尚得以制度化。汉代皇族的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在日常生活中由长辈随时给以教育;二是设专人负责皇子的教育事务。刘邦立太子后,以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张良为太子少傅,此后历代相沿成例。汉代在太子师傅的选择上前后有明显不同。武帝以前多由“恭谨”之人担任,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1979年第三版第三篇第一章第六节,讲到刘邦分封同姓王时,云:“受封的诸侯王的权力很大,他们可以征收租赋,铸造钱币,还可以任免除丞相、太傅等以外的官吏。”在“太傅”下有注释说:“太傅,太子的老师。”(见课本64页)阅后深感诧异。查《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相似文献   

8.
平疆大吏太子少傅一等果勇侯杨芳杨芳(1770~1846),清朝著名将领。字诚斋。贵州松桃人。10岁入私塾,16岁应乡试,后投笔从戎。行伍生涯50年左右。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封太子少傅、一等果勇侯。  相似文献   

9.
太熙元年杨骏担任太傅之后,陆机受其征召,入洛担任了太傅府祭酒一职。在元康元年三月杨骏被诛杀的政治风波中,陆机由于职位较低,又是南方才士的代表,声名远扬,受到了张华的救理,同时又赶上了惠帝改元之大赦,最终得以全身而退。怀着避难远祸的心理,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东吴。元康二年,重新受到朝廷的征召,再赴洛阳,接受太子洗马一职。  相似文献   

10.
孙吴太子师傅制度是汉、晋间太子师傅制度演进中的重要环节。黄武到赤乌四年间,是孙吴太子师傅制度的草创期,此时太子二傅设置不常,权责有违东汉旧制,以将相名官辅弼太子,但未加太子师傅之号。赤乌年间以后,太子二傅常设,并依东汉旧制权责分工,亦出现由将相名臣兼任的新制,说明太子二傅除教授学问、管理官属外,辅弼职能的增强,这一倾向与新制为两晋所继承。此外,从任职者的资质来看,二傅由名儒名士出任,且基本上常由流寓、江东两个士人群体同时并任。从结果上看,出任太子师傅的江东人士基本不得善终,这与孙吴信赖流寓之士,疑惧江东名族的政治路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第三大题丁卷关于疏广的这段文字选自《汉书·疏广传》,原文约有900字,为适应考试需要,删改为520字左右。删改后的文段已经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适宜于高中毕业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 “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令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 “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  相似文献   

12.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叔向是晋国的大夫,晋悼公时被召为太子彪的傅,晋平公时任太傅。他“习于春秋”(《国语·晋语七》),“挟君辅政”(刘向《战国策叙录》),使晋国在当时仍保持了在诸侯中的相对优势,是个有识见和有一定作为的政治家。晋悼公、平公之世(BC572——BC532),已是春秋末叶,整个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之际,不但各诸侯  相似文献   

14.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因为宠爱戚夫人,而打算让与其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代替太子。时任太子太傅的叔孙通听说了,立刻面见皇帝,劝谏道,从前远有晋献公、近有秦始皇都因为废立太子不当而致天下大乱,自取灭亡。现在太子仁义忠孝,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吕后与陛下患难与共,怎么可以背弃她呢?说到激动处,叔孙通竟以头抢地,"陛下一定要废掉嫡长子而扶立小儿子,  相似文献   

16.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F0002-F0002
杨芳(1770~1846).清朝著名将领。字诚斋。贵州松桃人。10岁入私塾。16岁应乡试,后投笔从戎。行伍生涯50年左右。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封太子少傅、一等果勇侯。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一生在长安度过了二十多年时间,从勇敢谏诤的左拾遗到意气消沉的太子少傅,前后判若两人,白居易对中唐社会的分析是正确的,他提出的广开言路、举贤任能、轻徭薄赋等主张是切叩时弊的;白居易的讽谕诗抨击黑暗现实,反映民间疾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2):62-62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武三思《贺老人星见表》曰:“臣守节等文武官九品以上四千八百四十一人上言:‘臣闻惟德动天,必有非常之应。’”(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第三册第1066页)案:武则天朝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数量四千八百四十一人,这大概是当时全国算得上“品流”官员的总和了。据《旧唐书·职官志》载,从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从一品官“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嗣王、郡王、国公"等,一直到九品官“主事”“食医”等,看起来好象不仅是在京的朝官数量,因为当时三省(中书省、门下…  相似文献   

19.
《于谦传》简介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于浙江钱塘太平里。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历任湖广钦差、江西巡按、山西河南二省巡抚、兵部侍郎、尚书,封少保、太子太傅。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二  相似文献   

20.
张良是秦末汉初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为刘邦战胜项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汉初年大封功臣,张良因功官拜太子少傅,之后辞官归隐,成为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人。研究张良的智慧人生,特别是他的两次人生转折,对于今人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