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诗的本质和作用目的,中国古代向来有"诗言志"和"诗缘情"两种说法,通常认为"言志"是对政治理想的表达,而"缘情"则是自然情感的抒发。但在很多时候,"志"与"情"又似乎没有明确的界限。"温柔敦厚"作为儒家文学观的核心思想,无论在思想还是方法上都对文学创作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那么它对"言志"与"缘情"又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发愤著书"与"诗缘情而绮靡"是遵照"温柔敦厚"之旨还是对其的突破呢?本文从"言志"、"缘情"的含义入手,对它们与"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3.
徐培 《文教资料》2012,(32):1-2
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两个重要诗学范畴分别是"诗言志"与"诗缘情",在由"诗言志"向"诗缘情"的流变过程中,诗学观念逐渐由注重政教本位过渡到注重情感本位,这一诗学观念的演变与当时个体本位意识的复苏密切相关。本文试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分析"诗言志"到"诗缘情"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孔子创立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并予以实践,给予我们诸多启示。"诗教"实为人文素质教育之必要手段;其内容要思想性、艺术性并重;"诗教"在方法上"要"温柔敦厚而不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  相似文献   

5.
清人潘克溥编《诗经说铃》犹如一部"诗义大全"。首次立论"诗教肇于唐虞之世";发明诗旨,强调诗教;从"诗无达诂"的思想出发,汇集了汉代《诗序》以来至清代嘉道年间前贤时修说《诗》的思想言论,分类胪列为"正说"、"辅说"、"汇说"、"异说"、"附说",在这些分类取舍之间透射出个人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礼记·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千百年来,"诗教"对形成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诗歌的鉴赏方法颇多,如抓住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郑光程 《生活教育》2014,(24):44-46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情感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语言文学的爱和对生活的爱。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多方调动学生的情感,教之以情,引入意境;启迪想象,激起共鸣。具体通过导入"激"情、诵读"激"情、声画"激"情、讲解"激"情、想象"激"情、探究"激"情等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感悟文意。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能够在《文史通义》一书中提出与儒家诗教理论截然不同的诗教观,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创造性地运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传统思维模式有关。如果研究者坚持以此种思维模式为切入点对章氏诗教观进行细致探讨,章氏诗教观的主要内涵和本质特点将得到清晰准确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祝尧的古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尧所宗的古赋为有先秦两汉赋风的抒情赋。“祖骚宗汉”和“以情为本”构成了祝尧的古赋论,体现了他将诗教与情教、诗教与赋教合而为一的意图,反映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既希望元代统治者推行儒教,同时又对受到统治者的冷落和歧视愤愤不平的两重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中西爱情诗亘古不变地演绎着对爱人的的依恋、思念、期盼。当这种盼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埋怨之情油然而生。但此"怨"——男子对女子的"男怨"与彼"怨"——女子对男子的"闺怨"不尽相同。本文撷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和中国封建社会闺怨诗的些许奇葩,拟从背景、主题、意象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下的怨情和两种怨情所反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课 题 :《 天净 沙·秋 思》 教 学 目标 : 1.教 给 学 生 学 诗 的 方 法 ,提 高 学 生 感 悟 诗 歌 的能 力; 2.培 养 学 生 再 造 想 像 和 联 想 的 能 力 ,发 展 学 生的 思维 ; 3.声 情 并茂 地朗 读 、背诵 全 诗,提 高 朗诵 诗 文 的能 力; 4.让 学 生 在 诗 中 得 到 情 感 美 的 滋 养 ,受 到 艺 术美 的熏 陶 。 教 学 重点 : 融 入 想像 ,体 会诗 意,反复 朗 读,背 诵 全诗 。 教 学 难点 : 体 会 诗人 所抒 发 的思 想感 情 和诗 的意 境 。 教 具 准备 : 1.准 备 给《 秋 思》配 一幅 插 图; 2.准 备 给插 图着 …  相似文献   

12.
潘岳是最早以"悼亡"命题的西晋太康年间文人,他写了悼念亡妻的三首《悼亡诗》,此后"悼亡诗"约定俗成为夫悼亡妻的专门题材。通过挖掘诗歌内涵,再现潘岳其人其情。  相似文献   

13.
儒家是最重视诗与诗教的学派。儒家认为诗的本质是"言志"的,将诗作为歌咏王道政治的载体;同时认为诗有多重功能,在多重功能中,更强调诗的伦理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雯 《考试周刊》2011,(56):51-52
"诗教"就是指借助诗歌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它是开展学校环境德育的一种新途径。文章阐述了诗教的德育功能,明确了学校环境德育的含义,提出了可以通过诗化校园环境、诗化课堂环境、诗化教师队伍、诗化学生心灵和诗化课外活动等有效途径开展校园诗教,加强学校环境德育。  相似文献   

15.
分析化学"诗教"艺术的内涵,提炼其创造性、情感性、审美性、意会性的特点,指出化学教学"诗教"艺术具有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活跃气氛、启发思维、帮助记忆的教学功能。其实施的方法和技巧是:精选化学诗词,领略化学变化美;穿插化学语言,探寻化学之奥秘;编写化学诗歌,促进研究性学习;编写化学歌谣,巧记化学内容;习题编制渗透古诗词,诱发学习情趣等,并阐明"诗教"艺术实施应遵循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兰峻  胡平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5):73-74,77
“诗教”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诗教是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利用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把真善美结合起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诗教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的综合化.探索思想品德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各种内容和形式,实现"诗教"优秀传统回归,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毛诗派"诗言志"理论,导源于先秦诗学"言志"核心观念,认为诗产生于人的"言志"冲动,但是毛诗派又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乎情"、"吟咏情性",开拓出"情"作为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为后来的缘情说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毛薆松 《贵州教育》2023,(Z2):81-88+80
<正>“诗教”是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文教传统,是美育更是德育。吟诵是诗教的实施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读书法、吟诗法,它承载了中国诗歌的悠悠古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琅琅书声。回归诗教传统,理清诗教源流,指明吟诵与诗教的共生共情关系,对于挖掘和丰富国学教育的深厚底蕴,促进吟诵与诗教的复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德潜的"格调说"具有三重内涵:体制声律、艺术风貌和品第水准,这使他的"格调说"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色彩。不仅如此,沈德潜是在"温柔敦厚"诗教说的统摄下论述其"格调说"的,诗教说在诗人人品、诗歌内容、诗歌的表现方式等三个层面规定着"格调说"。除此之外,沈德潜的"格调说"还带有一定的新变色彩。  相似文献   

20.
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就是说,文学作品都含着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家对作品中的某一件事、某一人物,或同情,或反对;或褒扬,或批判。诗歌更是如此,所谓的"诗情画意",这个"情"更为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