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社会问题,存在部分失业人员观念落后,就业岗位开发不足,人力资源市场及社会保障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就需要强化再就业培训工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政府调控、监管手段,落实好再就业优惠政策,使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维护好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失业是一种人力资源的闲置或浪费。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的失业问题有其特殊性。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既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又有利于促进再就业的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宏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失业与再就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求总量之间的矛盾;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与企业建立减员增效机制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矛盾;失业职工再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使我国面临着一次失业高峰。  相似文献   

4.
当前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企业内部市场化问题,企业的腐败问题,再就业人员再失业问题都是构成我国大面积失业下岗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失业下岗职工就业观念落后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客观利益问题。再就业率达到100%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政府在推进再就业工程中必须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个人社会化作用于失业的规律在于 :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 ,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低 ,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人社会化作用于再就业的规律在于 :再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 ,再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再就业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低 ,再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构建再就业的个人社会化机制 ,必须不断提高再就业主体的职业技能社会化水平、就业价值体系社会化水平和职业角色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府如何将下岗失业人员引导到社区服务中来,既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又使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双赢”,江苏阜宁县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全县约有3000名失业下岗职工从事着  相似文献   

7.
关于与我国再就业有关的十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首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就与我国再就业相关的十个重要问题即下岗与失业的界定,失业的根源,下岗失业的类型,下岗失业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下岗失业与下岗失业者自身责任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再就业中的作用,再就业的对策思路,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系,退休年龄与再就业的关系,有关再就业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概述了经济理论界与这十个重要问题相关的主要观点,而且相应地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正在全国各地推行的再就业工程,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失业、下岗问题而实行的一项解决就业问题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再就业工程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本拟从分析我国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工程面临的困境入手,探索我国再就业工程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再就业,深圳市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于2003年制定并实施了《深圳市失业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当年,全市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指导1.2万多人次,组织公共培训7000多人次,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5000多人次,对困难失业人员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5000多人次,完成随岗培训和定向培训200多人次(其中培训后被用人单位录用的超过100人),创业培训300多人次。为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近日深圳市劳动局又制定出台了深圳市2004-2005年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计划。计划提出的深圳市2004-2005年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  相似文献   

10.
石英 《承德师专学报》2008,28(1):116-117
对失业保险来说,其主要服务对象——失业人员,就是所要管理的人力资源,如何有效地将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使失业人员再就业,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功能是社会赋予失业保险的职责。失业保险就要加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支出,包括建立创业培训补贴,加强职业培训补贴支出力度,加强职业介绍补贴力度,建立职业鉴定补贴,由两项补贴扩大到四项补贴,在失业保险管理中引进资源管理概念,发挥资源管理优势,将人力作为资源有效管理,以便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要求,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召开的劳动工作会议上,劳动部确定了一九九五年劳动就业工作要点。主要包括: 1.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长期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坚持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相结合,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配合企业改革,采取引导扶持政策,推动企业搞开发性经营,安置富余职工;开展多种就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职业教育视角,城市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归属职业教育,也是公共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为了客观反映武汉市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需求情况,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抽选了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点的公立培训机构为单位,组织开展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问卷调研,调研显示:武汉市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人群存在女性多、中年多、文化素质高的多等"三多"现象;现行主办的再就业培训对促进社区失业人员二次就业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社区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仍以是否促能获得就业岗位、是否能改善就业条件为主,并非就业本身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社区失业人员在对具体培训机构的性质、培训内容、专业、等级及课程组织形式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需求倾向。研究认为:政府需进一步扩大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培训的目标引导和就业宣传,进一步加强对技能、法律和自主创业方面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一是向下岗职工定时发放基本生活费;二是代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用;三是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3年仍未就业的,可到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失业救济,失业2年仍未就业的,可到民政部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有哪些规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问题是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再就业难度增大;劳动力流动更加频繁,范围不断扩大;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长期失业人员增多;部分地区“农转非”失控,导致城镇劳动力大幅度增长;部分行业部门就业难点问题突出,转化难点工作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万象     
山东日照再就业立下军令状 山东省日照市各级部门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目前全市共分流安置失业、下岗职工1.3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最近,该市又加大再就业马力,研究出台了《日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Kaplan-Meier法描述各影响因素下失业者的生存曲线和生存函数.通过分析得出,“年龄”、“文化水平”、“是否领取失业保险金”、“是否接受过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信息获取程度”这五个因素对失业人员再就业有显著影响.基于对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深刻认识,试图为社区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传统行业将会继续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加之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和农村大量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问题同时并存,这就使就业和再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难度就会更大。根据欠发达地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提出如下若干思考。一、继续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首要问题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尽管面临的任务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但首要问题仍然是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大量…  相似文献   

18.
失业下岗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进行再就业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1、面向市场。再就业培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失业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2、再就业培训要有针对性。即根据失业下岗职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只有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有关厦门市城镇调查失业登记的样本数据,应用生存模型中的非参数方法,分析了不同教育程度失业者在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机会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果:在劳动力再就业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是小学及中职(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失业者,其失业持续时间最短,再就业概率最大,其次是大学及以上失业者,最后是初中和高中失业者;小学与中职失业者之间、初中与高中失业者之间在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机会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经验分析的结论表明,转变就业观念,择业不挑肥拣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是促进再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失业的原因以及再就业的形势,探讨如何做好我国的再就业工作,并提出了一些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