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军斌 《成才之路》2011,(20):98-I0015
高考是人生的起点而非终点,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很高的分数,不是很高的"智商",而是"情商",它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考前,为了升学,我们偏重"智商"培养。学校只注重成绩,家长只为孩子分数上不去而着急上火,丝毫不考虑孩子"情商"的教育问题,致使大部分学生出现焦虑、内向、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考后,我们要及时补上"情商课"。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对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性认识上的深化和还原,是对定位不清的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明晰和纠正,而并非凭空创造出来的一种高教模式。它不是人才类型或院校类型,而是一种教育产品类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专利,任何符合条件的院校都可以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晓军 《云南教育》2008,(22):13-13
"三生教育"是云南省实施素质教育的全国首创经验。作为"三生教育"第一批实验区,自云南省启动"三生教育"项目以来,五华区始终积极参与此项工作。我们认识到: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整体推进"三生教育",让它进学校、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能实现现代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懂得处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不懂得"扬弃",在高喊素质教育口号的同时,对过去的传统教育大加讨伐,全盘否定。时下有一种怪理论:素质教育就是愉快教育,就是吹拉弹唱蹦蹦跳跳,就是让学生尽情地玩,让学生干自己想干的事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实施什么样的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校承担的责任,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开展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等是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弛美 《考试周刊》2011,(34):224-224
"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物",而"艺术",作用的对象是"人"。我们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初中教育作用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少年,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强,是生龙活虎的"人",处在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期。所以,初中教育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门技术,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我们吃饭谋生的手段。我们应该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术教育是一门副课,但它对教育人带来的作用并不是"副",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重要。因为创造性思维正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核心内容,另外美术的价值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中学阶段决不能轻视,而要重视它。  相似文献   

8.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者虽然侧重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主渠道”观点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造素质教育环境条件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一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应该而且必须是三个,即社会、学校和家庭。而课堂既不能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不能替代学校而与社会、家庭并列为三渠道。在当前学校和课堂被不切实际地赋予了各种难以承担的教育责任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地引导人们去认识社会和家庭对于教育应该负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观点再聚焦: 应试教育不是指教会学生某种或某些应对考试的技巧、方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专制教育。 素质教育既不是通过补充某种或某些技能或素养(如劳动技能、审美素养等)让人达到所谓"全面发展",也不只是增加某种或某些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并不是建基于学校体育繁荣之上,相反学校体育陷入了困顿,而从理论上认识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则是其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学校体育不只有作用于学生身体的第一责任,而且通过体育教育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及其他品质,这本身也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更是学校体育的第二责任。对学校体育第二责任的重视不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履行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需要改变"不重视"、"不热爱"、"没氛围"的学校体育文化,并对之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13.
徐筱改 《考试周刊》2011,(40):202-203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科学学科得不到学校和家庭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根本不开设课程,有的学校即便开设,也被师生同认为是"副科",有语文、数学老师"捎带"凑合。这样,科学学科的教育目标得不到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4.
尊严一般是指向人的,是人对自己的一种价值肯定。教育作为一个行业,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存在",当然也有尊严。教育的自尊不但是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还是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但现实中,教育不再坚守自身的内在价值,总是跟着政治、经济、技术"随波逐流",更谈不上对自身理想状态的追寻。对绝大多数受教育者来说,他们去学校接受教育不是为...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  相似文献   

16.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养成良好习惯,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学校教育时时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所以养成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孩子是各方面都不成熟、不稳定的教育对象,只要我们重视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并持之以恒,孩子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相似文献   

17.
张柠 《广西教育》2010,(29):33-35
学生工作理念是"全面教育"、"全人教育",包括学业、社交、精神、心理、体质、艺术等方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关注的是人生经验而不是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切实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均具有其他教育难以比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中小学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至今尚未达成根本上的共识,以至于人们对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 由于素质教育的主角是教师,对象是学生,因此,社会上的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与政府、社会、家庭无关或关系不大。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受大环境的制约,它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务院副总理…  相似文献   

20.
李桂香 《成才之路》2009,(24):80-80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推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教学规律。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发展性、全面性、多样性、时代性、主动性,它优于应试教育的封闭性、单一性、呆板性、约束性、被动性。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职责。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延续,社会教育是依托。只有“三力合一”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把我们今天的中小学生培养成为明天祖国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