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一大批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更多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需要众多的中级高级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教育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工作和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2.
技工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种新型技术工人为主要对象 ,以突出实习教学为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深入 ,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引进、推广和使用 ,提高技工教育中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电工生产实习为例 ,浅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一、大胆改革技工教育的教学模式由于技工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工艺型的中级技术工人为主的教育 ,因此不能单纯地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与教学逻辑的严密性 ,而应该按照《工人考核条例》的要求 ,结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3.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从来都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是学校的永恒主题 ,集中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上。技工学校培养的目标在原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技工学校工作条例》的通知(劳人培[1986]22号文件)中对培养中级技术工人在思想政治方面、操作技术方面、文化技术知识、身体方面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笔者认为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 ,不单纯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 ,而应本着继承、改革、发展的方针重新定位 ,赋予新的内涵。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高级复合型技能人…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职业教育处于弱势,那么技工院校便是弱势中的弱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为技工院校发展大声疾呼。 据了解,人社部门综合管理的技工院校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依据办学水平和培养目标分为三类:普通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等后备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技校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悬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已有各类技工学校3952所,在校学生127万人,约有教师30万名,承担着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多形式的技工教育和培训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职业教育是培养中级和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的教育。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恩来十分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1951年8月,他在政务院第九十七次政务会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开发,技术工人将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技工学校能否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企业相适应的中级技术工人,是衡量技工学校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技校毕业生按单课题能够满足中级技术工人要求,但分配到企业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短的适应期几个月,有的毕业生适应期长达一年。因此,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性强的实用人才,除了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努力缩短毕业生的适应期。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技工教育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工教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质的技术工人,它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3年以来,我国技工教育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技工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技工学校教育在规模和培训质量上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况。  相似文献   

10.
技工学校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学校,特别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教学,努力为国家造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实用人才。由于语文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和能力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技工教育既然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是一种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提高认识办好民族技工教育艾比布拉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国民族地区劳动、人事和民委等部门的努力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技工教育发育很快,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技术工人。他们在促进当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四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新要求,对技工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标准。敏锐的苏州人及时领悟这一时代真谛,重新界定技工教育的培训目标;从过去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转为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力水平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具有以中级职业资格为基础的职...  相似文献   

13.
技工学校是为我国工业战线培养具有专项技能之术的熟练操作人员,理应承担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甚是高级技师的培养任务。技工学校从诞生时起,就打上了“技工之学校”的烙印,责无旁贷的义务是为我国工业战线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几十年来,技工学校为我国工业战线输送了一批批技术工人,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为我国民族工业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做的贡献,其功不可没。近十年来,技工学校曾一度被看不起,地位最低,投入不足,生源危机,苦苦支撑,发展落后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导致了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紧缺,高技能人才奇缺”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是加强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也是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技工教育以培养产业工人、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技工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兴起,特别是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后,全国各地都新办或改办了一批职业中学。这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养众多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初、中级技术管理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必然起着良好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16.
技工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过去主要为第二产业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我国技工教育,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复办以来的20多年间,在走过了一条带有浓厚的行业"世袭"色彩的道路之后,已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幅调整以及就业结构、就业方式的变化,开始陷入了困境之中,以至于技工教育资源严重流失,市场需求大量的技术工人严重奇缺,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使技工教育尽快摆脱困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当前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泉城济南前身为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始建于1956年。1989年分别经国家劳动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我国第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属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培养目标是:高、中级技术工人和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技工学校的钳工专业技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之一。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技工学校中钳工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更优秀的钳工专业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是蓬勃发展的,技工学校更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技术工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人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求生存、求发展。这样的社会变革,冲击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影响着技校学生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耳闻目睹他们的种种变化,深感忧虑。关心技工教育的同仁们应共同探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怎样用新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帮助技校学生健康成长。现在技校学生的心态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满怀激情,热情关切,奋力进取型大约有三分之…  相似文献   

20.
职教动态     
劳动部发出《致全国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教师的慰问信》本报讯: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13个教师节。为了向辛勤工作在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战线的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劳动部下发了《致全国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教师的慰问信)。信中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技术工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体系,为我国国民经济各条战线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