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02,(Z5)
2001年6月4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卢嘉锡在福州逝世,享年86岁。这里,我们撷起卢嘉锡的几个小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金玉良言寄园丁──访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本刊记者卢锦华去年6月2日,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在百忙中竟赶到新源里二小,参加朝阳区教育局在这里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并兴致勃勃地作了发言,使与会者深受感动。因此,我决定刘卢老进行一次专访。7月14日,细雨霏霏,我...  相似文献   

3.
嘉锡时光     
<正>"一个老师若培养不出几个超过自己的学生,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师。"这是卢嘉锡先生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是我国结构化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对本刊而言,他还是刊名的题词人——1993年1月,《中国科技奖励》杂志正式创刊,卢嘉锡为杂志题写刊名。2015年10月26日,适逢卢嘉锡先生诞辰1 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先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师的教育艺术《另一种人生———当代中国科学家随感》读后●潘云唐上海“东方出版中心”于1998年3月推出了卢嘉锡为主编、李真真为副主编的《另一种人生———当代中国科学家随感》一书。此书收录了50位著名科学家(其中48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123篇...  相似文献   

5.
卢嘉锡学长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八届全围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第九届全围委员会副主席,是欧美同学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他的一生是爱国、奉献的一生,是为国家科教事业献山全部智慧和精力的一生。卢嘉锡学长1915年生于福建厦门,祖籍台湾台南。1934午毕业于厦门大学,1937年赴英国留学,1939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化学研究,1945年回国。他先后在厦门人学、福州大  相似文献   

6.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科学家不是“算命先生”,不能“预言”自己的研究结果,但漫无目标地“寻寻觅觅”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大忌。进行科学研究时,为了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应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把这种预测叫做“毛估”,并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毛估”比不估好。  相似文献   

7.
很多同学都非常崇拜大科学家牛顿和爱迪生,他们一生中有许多发现、发明,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科学成就,和他们从小就喜欢动脑想问题、动手做实验是分不开的。聪明的头脑固然是成功的条件,然而,光有聪明的头脑,却不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又不爱动手是不行的。我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说过,科学家的“元素组成”应该是清楚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洁净的习惯。大科学家如此,我们做一名小发明家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8.
一卷风云录满腔爱国情——评《宝岛春秋——中国台湾史录》的爱国主义清滢由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卢嘉锡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题词的《宝岛春秋——中国台湾史录》(以下简称《宝岛春秋》)是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台湾简明通史,由河北师大历史系黄玉...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8,(10)
本期刊首人物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他的“毛估比不估好”是一位科学家对研究结果进行预测的重要思维方法,了解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非凡的想象力”和从总体上把握“搞科学”的方向的能力。无疑地,这对孩子们“学会学习”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魏可镁教授于1939年8月出生在日本,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留校工作后,师从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教授,1987~1988年赴日本化学技术研究所访问研究,1999年6月至2002年8月任福州大学校长,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1.
著名科学家、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曾用“探赜素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来概括他的求学科研路;理论化学家唐敖庆院士称赞他“学如行云流水,德比松劲柏青”。在厦门大学,百岁院士蔡启瑞有一个独特的称呼——“蔡先”,正如陈嘉庚先生被尊为“校主”一样。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曾把科学家的素质归纳为C3H3"三元素",即Clear Head(清醒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这"三元素"正是我们在当前新课改浪潮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实验教师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曾经说过:科学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他讲到"科学教育不仅是一种求真的活动,我们在重视科学的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科学内在蕴涵的善与美,要充分发挥科学的德育功能"。而"科学的德育功能的实现,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  相似文献   

14.
本期主角:卢嘉锡神秘咒语: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勤于讨论问题,坚持解决问题。行动故事: 1.从好奇到好学卢嘉锡生于1915年,他的父亲是从台湾迁居到厦门的穷教师。他小时候很好奇,父亲给小学生上课时,这个3岁的小男孩搬个小板凳,坐在教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认为,科学家的“元素组成”是G_3H_3,即清醒的头脑(clear head)、灵巧的双手(clever hands)、洁净的习惯(clean habit)。“教育给予人的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就是科学素养,科学素  相似文献   

16.
教坛轶事     
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三十年代初曾在福建兼任厦门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天,一个学生对他说:“卢老师,我有道几何题做不来,你帮我解答一下好吗?”卢嘉锡接过来一看,题目似乎很简单,但一时又做不出来,便对学生说:“我留着做做看。” 课后,卢嘉锡翻遍了中外杂志和有关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陈英 《科学启蒙》2014,(1):16-17
正他曾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曾任第三世界科学院理事会理事等职。1987年获伦敦城市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就是曾为我们《科学启蒙》创刊题写刊名并在结构化学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卢嘉锡(1915—2001)。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帮助自己取得这些成就的呢?  相似文献   

18.
~~卢嘉锡爱国求学@晓天 @志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曾经说过:科学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他讲到"科学教育不仅是一种求真的活动,我们在重视科学的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科学内在蕴涵的善与美,要充分发挥科学的德育功能"。而"科学的德育功能的实现,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提起钱钟书的名字,人们往往想起《围城》,想起他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所取得的旁人难以企及的成就。然而他的堂兄弟钱钟韩则在另一个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5年,美国南加州中华科学家工程师学会授予钱钟韩教授“特别奖”,他是新中国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人,第一位是前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钱钟韩从事大学教育五十多年,为我国动力工程学科建立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许多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1911年,钱钟韩出生在江苏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