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子关系是最早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儿童将要形成的不同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1]当前,青少年行为偏差及亲子关系冲突现象逐年递增,令人担忧。因此,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建立一种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与气氛,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2.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早期影响而忽视同伴关系对心理发展的价值,事实上,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其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是与亲子关系相互平行的、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亲子关系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接触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关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会忽视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实际上,亲子关系中的父亲因素与母亲因素一样是不容小觑的一环。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孩子与父亲建立的依恋类型等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李萍 《重庆师专学报》2010,(1):134-136,156
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便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文章从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行为影响的研究、儿童行为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双向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对有关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我国本土化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国外关于亲子关系与早期经验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此。西方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实践中凋适亲子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作为“第一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儿童期到青春期的不同阶段,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青少年发展都有不同影响,包括亲子依恋、亲子冲突、亲子亲合等.父母和子女自身的特征均会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此外,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其发展的重要保护因素,能减少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而言.  相似文献   

7.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方面,父母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大量研究也表明,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儿童并非单方面地接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儿童的气质、问题行为及其他心理病理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与父母建立的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学业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障碍的表现这里,依据俞国良等学者的研究思路,主要从学业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方面来说明其社会性发展障碍的表现。1.学业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儿童最主要的社会交往关系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在亲子关系方面,表现在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内部矛盾较多但又缺乏协商解决问题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难以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因而家庭成员关系失调、家庭气氛不和谐,亲子关系敌对、紧张。尤其是当儿童的学习成绩同家长愿望差距较大时遭受的痛斥和责骂会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郑毅翻开儿童少年心理门诊记录,心理障碍儿童的背后记述着一例例异常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大家并不陌生,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不但是儿童人格形成、行为发展的关键,也是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根...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便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本文从亲子关系的不同侧而对儿童的影响,亲子关系对儿童不同侧面的影响,特殊家庭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影响,亲子依恋以及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调适方面,对有关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特殊需要儿童的融合教育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一方面给特殊儿童提供心理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因此,为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构建良好亲子关系为目标的早期干预服务意义重大。亲子关系干预是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关注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亲子关系干预,并提出了干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在父母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也许并不是他们最早或最亲密的人际关系。那么,在这些儿童心中“家”是怎样的概念?父母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如何?儿童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家、与父母的关系?2007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一、儿童青少年亲子关系动态发展的五个阶段1.0~6岁主要表现为"依恋—分离"的矛盾。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在婴幼儿时期决定了个体人格发展的早期基础。0~3岁的儿童与母亲的关系必定内化为人生体验,进而影响其一生的人际表现。母子关系是儿童一生所有关系的原型",这一关系非常强烈,并且包含了儿童与世界的许多互动",它"决定了儿童对外在  相似文献   

14.
儿童同伴关系评估方法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遵循着两条路线:一是与父母亲的互动关系,即亲子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二是与年龄相仿的儿童之间的交往关系,即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在儿童自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主要的生活空间在家里面,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但是,随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退缩行为是儿童身上常见的一种孤僻行为,小学生的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和身心健康,并且可能影响到儿童将来的幸福。这种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因为儿童本身具有抑郁型气质;另一方面客观存在不良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不良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以及存在同伴拒绝、同伴欺侮等不良行为。解决策略主要有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训练并提高社交技能。  相似文献   

16.
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 ,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 ,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 ,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不可选择性、不平等性、变化性等特点。正是因为它具有上述特征 ,亲子关系已愈来愈受到各国发展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学家和家庭教育学家的关注。其重要性就在于它影响儿童的人格形成与发展 ,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最早用动物代替人类进行的关于亲子联结 (parent-youngbonds)的实验研究是从哈洛 (H .F .Ha…  相似文献   

17.
关怀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诺丁斯关怀理论强调关怀的关系性,关注情境中的双方,家长与孩子在双向的互动中实现有效的关怀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石。然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专制型、溺爱型、片面型、功利型"关心"阻碍了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走向关怀型家庭要求家长重视儿童的需要,与儿童进行平等的交流,培养儿童关心的能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8.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遵循着两条路线:一是与父母亲的互动关系,即亲子关系;二是与年龄相仿的儿童之间的交往关系,即同伴关系。在儿童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主要的生活空间是家庭,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动因。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同伴关系逐渐成为儿童交往的主要方面;特别是由于母亲外出供职,儿童较早开始把  相似文献   

19.
以474名3~6岁学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儿童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以及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女童的社会能力水平显著高于男童(t=2.08,P<0.05);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显著正相关(r=0.51,P<0.001),与儿童社会能力显著正相关(r=0.60,P<0.001),而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均与亲子关系显著负相关(-0.47相似文献   

20.
锐眼·灼见     
《人民教育》2021,(5):33-33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发展中最重要的三种关系。与儿童期相比,青少年期的这三种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容易产生隔阂和冲突。同伴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其影响甚至超越了亲子关系,因此,青少年对同伴关系变得非常敏感。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复杂,青少年不像儿童那样对老师一味崇拜和服从,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好恶,对于不喜欢的老师会有明显的抵触或逃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