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木 《教育》2007,(8S):7-7
北京市石景山衙门口“双语幼儿园”开展“暑期小画家”活动。活动期间,孩子通过画父母、画家乡、画大自然,增进孩子们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亲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7,(22)
北京市石景山衙门口"双语幼儿园"开展"暑期小画家"活动。活动期间,孩子通过画父母、画家乡、画大自然,增进孩子们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亲情感。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2014,(21)
正看着孩子们能满嘴之乎者也地背古诗文,当爸妈的也该努力了,如果大人们还没孩子知道得多,那就补上这一课。如果孩子们喜欢上了古诗文,他们将来就会教给我们孩子的孩子,这样一来,咱们民族文化的这条脉就算是连上了。其实,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不仅仅是我们这些生在国内、长在国内的人的事,这不,一些从海外归来的被人们叫作"小海归"的小朋友,也都忙着在北京少年宫学习传统的中国文化呢。黑色的头发,黄色的皮肤,猛一看他们跟别的小朋友没什么区  相似文献   

4.
这里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腹地,这里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在这个遍地是历史遗存,处处有文化古迹的古老城市中,正涌动着一股始料未及却蔚为壮观的浪潮,这就是”。镜头一: 2002年3月28日,留美学人葛云涛在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8楼的丰唐公司办公室,向多家新闻媒体讲述在美国十余年的留学生活。这位山东大汉曾供职于美国国家航天总署,也曾在美国海军学院任职教授。镜头二:2003年4月6日,陕西国际会展中心,第七届东西部经贸洽谈会。留学生展团前人头攒动,客商云集,他们领先的技术和对市场的认知令人叹服。 镜头三:2003年8月5日,国家人…  相似文献   

5.
海龟(海归):归国留学人员。 海带(海待):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后暂时待业者。 海藻(海找):归国留学人员中不断找工作却仍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晌打破了中国人固步自封的梦,幡然醒悟的人们开始到大洋彼岸去追寻梦想。从“师夷长技”的呼喊到“百废待兴”时归国的雀跃,再到新千年人们对于“海归”派的艳羡。但是,随着留学作为产业的兴起,更多低素质的留学生开始出现,并被冠以“留学垃圾”称号,“海归”们在经历了辉煌之后走向了尴尬与迷茫。  相似文献   

7.
<正>三天、两天、一天……我计算着奶奶归国的时间。这次,一把年纪的奶奶也玩儿了一次时髦——出国。奶奶离开我的这段时间,我格外想念她的唠叨,想念她做的饭菜。一想到奶奶今天回来,上课时我就心不在焉了,连连被老师呵斥。放学回到家后,我一眼就看到客厅里多了好多"新鲜货":进口的巧克力、新鲜的海苔……奶奶呢,正陪着爷爷欣赏"美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番可以说是部分媒体几乎连篇累牍的轰炸式的“渲染”之后,关于“‘海归’变‘海待’”的报道以及有关“海归”与“海待”问题的探讨或者争论,目前进入了平静期。但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造成的社会舆论似乎一度让有些人对“海归”失去信心,“海归”的形象和在中国社会中的分量也似乎大打折扣。那么,“海归”在中国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真的下降了吗?“海归”在中国的未来又将如何?……结合这些问题,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有个说法,叫做:“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那时候“海归”是个令人羡慕的新名词。但最近两年.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儿,叫“海待”,意思是从海外留学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的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海归”已不再是精英了吗?记者通过调查,带我们走近新时期的“海归”一族。  相似文献   

10.
李锐的小说基本上是两个系列:一个是以他插队时的吕梁山区为背景,描述他所熟悉的农民生活;另一个是以他的老家四川自贡为背景,通过想象再现一段历史。前一个系列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根性的思考,后一个系列主要展示了作者的传统意识和古典情怀。如果说《厚土》系列是李锐寻根文学的代表作,那么1990年代以来的《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旧址》、"农具系列"等则是他后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李锐的创作历程基本体现了他从寻根走向后寻根的文化寻根历程。  相似文献   

11.
杨宇 《神州学人》2007,(4):11-12
创业(风险)投资登陆中国曾创造不少奇迹,培育了很多成功企业,从盛大、百度到无锡尚德、蒙牛乳业等等。如今,数以百亿计的各类投资基金瞄准中国市场,大刀阔斧地开疆扩土。  相似文献   

12.
13.
胡建华 《留学生》2014,(3):16-16
我认为海归回来创新创业,如果想做出成绩,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鼓励海归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提供的环境,其实就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政府,对海归包括我们所有创业人员是非常支持和关心,投入了很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这次专题报道,编辑部收集了中央和各地政府关于“海归”的优惠政策。这些些优惠政策对“海归”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海归”的出现与这些优惠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留学生组织——欧美同学会的于隸群秘书长,商会王辉耀会长以及社会服务部庄亮部长。  相似文献   

15.
16.
大约从2003年起,中国的年轻白领暂别了薪水年年高涨的好日子,以往动辄月薪七八千的IT工程师,现在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7.
《神州学人》2005,(7):35-36
本文整理筛选了西部六省区吸引海归人才的有关优惠政策,辅以生活提示,给有意去西部发展的留学人员以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媒体刊载文章说,近年来,惹人关注的“海归”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去处——金融界,但前提是,你必须是一流的金融专家。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盛赞央行行长周小川是“中国宏观领域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周小川是“海归”,并被评为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9.
对现实的迷惘或不想囿于表层认识必然导致作家历史意识强化和自觉。这种表面“回归”的文化现象,往往有两股潮流同时并存:有意无意对传统不分良莠地津津乐道,或真正站到“现代人”超越点上,去审视今日之我们渊源流长的“根”,从而在批判中重铸民族的“自我”。在时下一大批作家躁动于追寻传统文化之根的盛况前,刘晓波为矫枉而故意过正的呐喊,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儿子跟他的父亲说:“你简直就是个木呆!”这个被儿子称为“木呆”的父亲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一星。干工作,“一个人能顶过几个日本人”1982年,刘一星在东北林学院(现东林大)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应日本京都大学的邀请,刘一星到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作为该校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海外青年合作者”,日本学者观察着他也考验着他:每天第一个来到实验室最后离开的是他,巧妙地将计算机技术与木材学研究相结合的是他,协助合作教师指导研究生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的是他,个人独创数据采集方法、提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