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新课程下的观念转变不仅是教育目的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评价观等新观念概念式的转变,在大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教师更要把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作为转变观念的关键和突破口。语文教师传统思维模式的弊端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实验实施大力推进了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进程,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新课程下观念的转变不仅是教育目的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评价观等新观念概念式的转变,在大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教师更要把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作为转变观念的关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素质教育大框架下,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对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在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核心理念的前提下,还必须着眼于教师对学生教育态度上的转变,变"填鸭式"教育为"牧者式",即教师作为学生的帮助者、服务者,而非学生的替代者,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并以此作为当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彻底更新观念,努力转变教学模式,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欢乐谷".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教育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通过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习作体验,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一门有生命的学科,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中包含的情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着重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文章中包含的情感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一、教学理念的"学生化"转变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课堂之前,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促使整个教学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的艺术》中说过:"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彻底更新观念,努力转变教学模式,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欢乐谷”。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从根本上改革学习方式,作好"小学语文学习的引路者"。教师的"路"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教师引"路"从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抓准学生课堂语文学习的兴奋点、把学生学习小组的构建进行到底和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成功的快乐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广大教师急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依托,强调知情统一的教学目的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表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改变等内容上。一、人本主义理论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郑轩  王芬  王春燕 《幼儿教育》2012,(12):11-1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师、课程等的隐喻性表述。研究者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梳理出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教师观与课程观。研究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珍视儿童当下的生活;也要正视自身的角色,将科学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还要致力于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倡导生命对话,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广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念。华文教师,通过积极参与“行动研究”,置身于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为实现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身处华文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应当增强积极投身教学科研活动的意识,这是华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其自身造血能力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在数量上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注重从质量上、内涵上提升师范教育的水平,以应对师范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挑战。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我们认为从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尤其是教育理论素养方面入手,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一个选择。为此,我们以实施"教育学名著阅读工程"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教育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教育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合理构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中师和小教大专;处理好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在提高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本学科课程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教师的要求,又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师发展的衔接与联系。就学科目的而言,既要奠定扎实的从教基础,又要培植发展潜能;就学科内容而言,它应以主干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学术活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便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就教学方式方法而言,它应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构建一个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就教学评价而言,它应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专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完善、教育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倾向于"学术性"以及受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深层次影响。高师院校设置教育类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应有利于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进程。通过设置条件性课程,提高师范生的基础教育理论素养,增强教育研究意识;通过设置实践性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韩愈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瑰宝,而且对当今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教育目的、教师职责、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这四点入手探究韩愈的教育思想,进而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四个方面揭示其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村义务教育中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既有教育生态主体的内在因素影响,又离不开各种生态环境因子支持。笔者对甘肃省622名农村骨干教师现状调查发现,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文凭、学历等方面显性提高;教师学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隐性指标有待提升。要实现其发展,关键在于关注骨干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构建出有利于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实现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发展和骨干教师发展一体化,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氛围,提供高效、系统、多样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奠基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则是高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专业课程。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调整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都迫切要求高师"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从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学校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理应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导致学校对学生发展不负责的症结,并不在于学校对其基本职能的把握上的偏颇,也不宜简单归结为校长和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而是在于校长和教师对其切身利益的谋求。学校真正对学生负责,就必须在加强校长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通过制度的改造与创新,使校长和教师切身利益的获取同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实绩紧密关联起来。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这种制度设计提供具体的科学论证乃至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只是文化范畴中的一部分,但它在大学生的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对大学生思想所产生的作用,从而指导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两课"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效果,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