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邮文献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搜集的对象,一般搜集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地书店购买;二是通过函购;三是在当地邮票市场购买(只有中等规模的邮市才可能会有专门经营邮书报刊的摊位);四是邮友之间互相调剂余缺;五是在拍卖会上竞拍。  相似文献   

2.
林轩 《集邮博览》2013,(7):31-33
集邮的素材种类繁多,没有任何一个收藏类别,能像集邮一样派生出这么多的品种:封、片、戳、票、券、币等等,而每一个品种里面又有相当多的分类。即便这样,一些集邮者还不满足于为收藏而收藏,开始寻求新的集邮门类,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集邮活动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复苏以后,由于政治环境逐渐宽松、经济生活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空前提高,集邮者从封闭了多年的环境中走出来,寻求交流和发展,他们或自发连络起来,或者在文化部门、工会、邮政部门有识之士的支持鼓励下组织起来,各类集邮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一时间曾形成相当的规模,在当时发挥着推动和宣扬集邮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报刊集邮文献的交互性1、数量的增加:新中国建国初期,《集邮》一枝独秀,页码仅12页,其上发表的文献量是可想而知的。从80年代起,集邮报刊种类大幅度上升(据笔者统计达数百种之多)。集邮文献数量聚增,所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不仅没有产生负面效应,相反为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邮票涉及的题材包罗万象,但集邮通常对出现在邮票上的邮政和集邮题材情有独钟,并通过对这类邮票的收集,来了解和学习邮政史。  相似文献   

6.
2006年年末《集邮博览》的休刊,可以说给集邮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整个集邮界陷入悲痛、消沉,并为之思考,读者更是呼声四起。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谁又能料到,《集邮博览》的休刊竞是她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本文的作者。本文作者得知《集邮博览》休刊后,在失望之余开始收集集邮文献,在他收获满仓的同时,他又迎来了《集邮博览》的复刊——  相似文献   

7.
张立 《上海集邮》2006,(2):34-35
眼下,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以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究其原因,大约因其所述邮事过于“肤浅”、简单,学术含量不高,是真正的“小儿科”吧!然而一些集邮献的收藏早已开始关注这类图书,并以自己的行为将其纳入了集邮献的范畴,在下即为其中之一。所列表是新中国出版的有关集邮或邮事的连环画(部分资料搜检于相关书目),供同好参考,并望补充。  相似文献   

8.
张立 《上海集邮》2007,(7):15-16
发表于各种非集邮报刊的集邮著作,因过于分散而容易被人“遗忘”。有幸的是,我近来从有“新中国第一画报”之称的老《人民画报》中发现了两篇,作为集邮(邮政)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今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14,(12):3-3
本刊讯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会庆系列活动于10月24—25日在南京江宁博物馆举行,上海集邮宋李曙光、刘广实、邵林、童国忠、胡不为等出席。  相似文献   

10.
周春倩 《收藏》2007,(4):144-144
我国著名航天集邮家,原中国航天邮友联谊会会长凌福根先生曾说:“航天集邮知识,就像太空一样无限宽广。这是一个崇尚人类科技进步和发明发展的殿堂。”航天文献集邮不仅是航天集邮者的追求之一,也是广大文献集邮者兴趣所在。航天文献集邮的资料大体上可分为期刊类,目录类,书籍类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收藏的两百多本《集邮博览》杂志里,有一本封面盖有两个邮戳,内页已经泛黄(如图)。这本被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博览》杂志。看似普通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我与它的故事。初中时,我在一个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开始的收集信销票,到后来收集成套新邮票。邮票收集多了,感觉到集邮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购买集邮类杂志阅读。  相似文献   

12.
13.
有关邮市的文章多,内容雷同的也多。板块、低迷、泡沫、利好、行情等等,这些大都是写家的常用词汇。本期李国庆先生的《集邮文献经营的现状与出路》,同样是分析市场的文章,但写作的视角却有独到之处。作为一名比较成功的经营者,他最清楚谁是经营者的衣食父母。在邮市里,买卖邮票可以挣钱,买卖书刊也可以挣钱。读一读李国庆的文章,或许能从另一个方面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4.
姚敏 《收藏》2008,(1):155-156
绝大多数集邮文献爱好者都把集齐1980年复刊后的《集邮》杂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收藏时,一些人却忽视了对其附属资料的收集,使之完整性欠缺。现笔者根据自己的收藏经验,就必须收集的附带项目及注意点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13,(11):8-9
我是1955年开始对邮票产生兴趣的。随母亲在苏州生活上学,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到在北京空军部队工作的兄长处来度假。部队院里每天往来的信件很多,信封上花花绿绿、非常好看的邮票吸引着我的眼球。  相似文献   

16.
天不假年。朱祖威——一位活得轰轰烈烈,全心身投入邮票收藏的人,生命戛然而止。他的故事,富于传奇,星星点点地洒了中国集邮史一路。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由文献会策划,全国集邮联学术部、江苏省集邮协会等主办的"全国文献集邮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文献集邮"这个词组第一次登上全国性论坛,作为会议的主题词被集邮界学者、专家深入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8.
一舟 《上海集邮》2009,(5):44-44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发行了一本2009年集邮台历,初看觉得也只是一般,不过是多些邮票元素。经一个月一个月翻下去细看,发现它不同于以往见到的集邮台历、挂历,颇具创意的是日期的每日之间用齿孔分割,一天天像邮票一样可以撕下来,像这样把齿孔打到月历页上以前从未见过(如图)。  相似文献   

19.
章勇 《集邮博览》2008,(12):61-61
在我国,集邮文献作为集邮展览的一个类别参加各个级别的集邮展览已是常事,而文献集邮展览却是从2006年在江苏省高邮市举办的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开始的。那么,何谓文献集邮展览?文献集邮展览又与集邮文献展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20.
六年前我加入了文献集邮研究会,荣幸地成为该会第274号会员。那是2007年《扬州园林》邮票首发活动之际,我受邀参加"邮缘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与拙书《邮情芳馨》首发活动",碰巧遇上文献会在扬州召开年度理事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