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平台,给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多面影响。一方面有效消除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隔阂,减少了因为文化冲突而带来的交流障碍,而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平台弱化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使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应从网络社交平台入手,探究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其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9,(5):92-96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态,借助于弹幕社交,社交媒体下网络直播中的群体表达呈现出新的特征。以"社交媒体"为思维线索,可以发现在网络直播中,由于互联网存在隐匿性,网络环境自由开放,使得隐匿状态下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增多。缺少现实中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群体在网络直播中表现出双重的道德标准,群体在表达的时候会更加不受约束。因此,可以从探索依法规制平台发展、构建行之有效的把关机制、提高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净化弹幕语言环境等方面入手,以期营造健康的群体表达与互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构造了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以用户之间互动情况来定义用户间的信任值,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了用户间的关系特征和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就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时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当前小学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存在严重的网络道德问题:在群里乱说脏话、转发暴力图片、随意诋毁他人等行为随处可见。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为学生设置"路标",以便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让"信息高速公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5.
实名制与网络传播环境变迁密切相关。其强化了博联社用户身份和信息传播的双重真实性,在无形中促进了用户与网站以及用户之间的互动,个人的社交网络也随之得以建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个人社会资本在网络传播语境下的一种独特复现。博联社等一批实名制博客网站的产生与发展目前虽非主流趋势,但业已体现出新的传播理念转向,如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从平台支持到内容支持等。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络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思政工作向"主体—主体"结构转型,弱化大学生交往行为中的功利思想;但同时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交际障碍、网络成瘾以及信息封闭等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到积极深入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中培养意见领袖,掌握社交网络话语权,从而主导社交网络中的大学生交往行为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交往方式的必要补充,已经渗透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包括移动社交网络愉悦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息可用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互动程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任度认知,以及移动社交网络接受和使用意向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框架。通过调查分析,揭示了青少年对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为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也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近年来的热门社交网络平台,其用户行为、兴趣模型及个性化推荐深受国内外学者关注。针对微博社交网络的弱关系特点,结合用户实时交互信息与用户基本信息,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用户基本信息与用户交互信息的用户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而在UserC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微博交互信息的推荐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微博平台的弱连接关系特点,能有效针对微博类社交网络进行用户推荐。通过实际社交数据集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与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孤独感与听障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以及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孤独感量表、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问卷、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对368名听障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对听障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均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真实自我呈现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网络人际信任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真实自我呈现之间起调节作用。据此,应多渠道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增进现场社会互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沟通交往能力;普及网络信息风险教育,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媒介的网络构筑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人类信息传播在时空、过程和形态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发了传播观念的变革,全时化、全球化、互动化、个性化、综合化和立体化成为网络时代特有的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媒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后现代的网络传播时代。后现代主义为网络文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使网络人际传播打上了后现代化的印迹。后现代主义在网络社会中处处能够找到鲜活的生存场景。网络人际传播的后现代化具有:网络在不断消解权威话语,人们开始追求网上"不受限制的自我",人们"宁信机,不信人",人际关系冷漠以及人们逐渐成为了"数字化的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易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班学生互动社区是集合知识学习、师生交流、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内容为一体的网络社交平台,已逐渐成为网络新媒体时代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构建基于易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特点,发挥易班在师生互动中的优势,在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生活和网络舆论引导等方面有机地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348名大学生的网络社会互动特征及其与社会支持、网络成瘾的关系.回归分析显示,在网上与认识的人联系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信息查询和网上即时通讯,与陌生人交往则主要通过聊天室和个人主页开展;以保持联系为动机的用户更多地通过网络与熟识的人联络,而以结交朋友或扮演角色为动机的用户更多地通过网络与陌生人互动,以获取信息为动机的用户则较少通过网络和陌生人展开互动;在网上更多与陌生人互动的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强,需要用更多的上网时间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其周围的人际关系及身体健康均表现出更明显的问题;社会支持较低的人,尤其是得到主观支持较少的用户,更多地在网上与陌生人互动.研究结论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更好地处理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淄博烧烤”从话题制造到现象级网络热门话题的传播,反映着当下网络、社交平台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与影响。以“淄博烧烤”这一典型的网络高热度现象级话题为例,聚焦网络社交平台中现象级网络热门话题的良性构建,探讨网友在媒介化生存的时代,如何从线上线下无差别狂欢回归理性,参与良性互动,多方合理共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正向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网络社会排斥、青少年社交焦虑和自尊三者的关系,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和自尊问卷对73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网络社会排斥正向预测社交焦虑;网络社会排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作为一种非积极的、负面的人际关系体验,网络社会排斥会增加青少年社交焦虑的风险,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网络社会排斥这一现象,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引导青少年摆脱社交焦虑的困扰,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统计数据发现,该教学平台存在缺乏师生互动、网站知名度不高以及兄弟院校间交流不足等问题.学校应出台激励措施,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加大网络教学平台的宣传力度;重视兄弟院校间交流;立足学校专业特色建立资源库,提高教师应用网络平台的积极性;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条件和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4):110-115
资本与媒介通讯技术的耦合所架构的社交平台重构了人际交往的时空与权利格局,并使原本相对单一纯粹的人际交往关系产生了游戏化、商品化及资本化的特征。社交平台及其掌控者作为"第三者力量",将人际传播场域纳入到了数字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与生产链条之中,人际传播成为资本积累与殖民的新场域,用户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转变为资本循环和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已经濒临消失,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存储、传承、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析总结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网络传播形式及网络传播现状,找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平台的不足,提出将社交网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提高其信息分享效率和信息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以Facebook、微博、切客等为代表的新网络社交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特征及人际关系已越来越多地映射到网络,真实社会与虚拟网络相互交织,不在场交往日渐成为人际互动的主要方式,而移动终端的出现更加突显了网络区隔。这一系列的改变势必在人们的自我呈现中通过前台的变化、印象管理方式的更新以及文本沟通方式对传统沟通技巧的冲击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催生出各式各样的互交媒介。社交媒体作为大众交流、互动的平台,依靠网络取得了蓬勃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走访调查某校学生常用网络媒介、对比分析常用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等相关内容,了解到该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寻求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