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社交网络的技术与应用方法迅速发生变化.社交网络的功能与价值将继续向前发展,并与未来社会、文化、商务等各个领域深入接轨.在此背景下,作者从社交网络在移动领域的应用状况着手开始了研究分析.本研究首先从社交网络的概念、功能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接着从兴起于移动领域的韩国社交网络服务之媒介要素与内容互动要素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了促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支持移动阅读的网络和设备环境,调研移动阅读APP的功能和内容,提出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创新服务方式:引进、整合网络阅读技术的功能;加大移动阅读内容和功能的二次开发;提供适合多种阅读模式的文献资源;融合社交网站功能,做好"用户生成内容"的内容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时代的数字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其互动性,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对于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涉及的较少,有必要对移动社交时代数字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深入揭示。[方法/过程]通过对现有移动社交阅读互动研究的不同维度梳理,从互动链、互动域、互动场3个层面厘清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方式和互动关系,构建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并从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双路径对互动效应进行深度揭示。以"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为例,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的研究,厘清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的脉络,以利于促进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由同质性向异质的转变,实现移动社交网络阅读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4.
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算,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①.2012年,一些传统电视台开始推出了基于电视互动的移动社交应用,将家庭共享的电视大屏与个人私享的手机小屏结合起来,实现手机用户与电视观众的高度匹配.在传播方式上从单屏走向多屏,受众使用媒体习惯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移动社交应用的推出是传统电视台与移动互联网的一次跨界融合,也是传统电视台在触媒时代完成自我创新与突围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李力  丁宁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0):137-144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类应用已跃至移动app使用率和使用规模第一,对人们的网络行为带来重要影响。对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现有研究进展,从而更加深入地揭示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行为规律。[方法/过程]从移动社交类应用的生命周期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对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接受、使用、转移、退出等行为的研究,并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结论]国内外对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接受意愿和动机的研究已趋成熟,对不同移动社交类应用的用户行为比较和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层次较浅。  相似文献   

6.
闫慧敏  谷学强 《传媒》2017,(19):44-46
移动社交媒体是集综合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服务为一体的在线社交互动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因其便利性、互动性和及时性深受大众青睐。其不仅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社交形态。而过度使用移动社交媒体会使人的主体性丧失,从而发生异化,成为移动社交媒体的附庸。  相似文献   

7.
移动新媒体的普及使人们与数据的勾连不断加深,人们在网络上的自我呈现也更加立体多元。本文基于移动新媒体上的功能场景对用户自我呈现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进行探讨,并得出: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交性功能场景中,用户的自我呈现行为拥有更多能动性和选择空间;在以音乐平台、外卖平台等为代表的实用性功能场景中,用户的自我呈现受到了商家利益、算法技术等因素的支配而略显被动。最后对数据过度连接造成的隐私泄露与社交倦怠等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牧群 《新闻世界》2013,(9):124-125
自社交网络兴起以来,人们对传统交往资源的依赖正在逐渐降低,对社交媒体的信任度不断提升。且随着手机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更是成为当今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从社交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后工业化时代松散的社交人际关系需求下,社交网络顺势兴起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社交网络大潮下出现的新的社交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9.
张平 《新闻传播》2022,(9):88-8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特别是现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的普遍运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文以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我国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以及行为特征,并对网络社交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具有较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兴 《青年记者》2016,(32):57-58
移动社交网络所呈现的舆论动员机制革新了网络信息传播范式,赋予新闻活力,使民意表达更具张力.2016年5月,魏则西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尽管百度有意弱化一些相关检索,但是知乎、微信等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建构了舆论动员机制的新景观.在此事件中呈现的移动社交网络舆论动员机制,可以为相关机构掌控舆论走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国内排名前20所“985”高校图书馆,采用网络调查法搜集高校图书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的数据资料,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模型,即载体板块实现依托多元化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名称及层级结构板块实现栏目名称直观化和层级结构清晰化、功能板块实现栏目基本功能完善并强化特色功能建设、内容板块实现整合并及时更新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栏目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移动社交媒体是集综合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服务为一体的在线社交互动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因其便利性、互动性和及时性深受大众青睐.其不仅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社交形态.而过度使用移动社交媒体会使人的主体性丧失,从而发生异化,成为移动社交媒体的附庸.基于此,笔者从"异化"理论出发,阐述人的主体性异化给现实社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探讨如何回归和重构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关键在于获得受众的认同,从而由主导价值观上升为主流价值观。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社交媒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渠道。但是,利用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诸如群体区隔不利于共识的形成、网络负面声音消解认同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发展公共媒介、培养网民的"新闻素养"等手段是解决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上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oLoMo概念的提出,移动社交和LBS服务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移动应用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移动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现代图书馆移动应用亟需应用SoLoMo模式扩展功能,顺应图书馆移动应用的社交化、本地化发展趋势,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移动需求和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5.
何旭 《新闻战线》2012,(5):41-4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网民不断增多,微博、移动APP应用等成为业界关注的新型传播媒介。美国KPCB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提出了"SoLoMo"的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这一概念,展示了手机媒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移动社交短视频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其轻松娱乐的基调和个性创意的内容让移动社交从文字、图片向视频过渡,同时给媒体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国内外媒体在运用短视频素材、尝试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及建立短视频新闻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但其对短视频的功能价值挖掘有限。随着网络的优化升级以及用户扩增,短视频能在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报道取证、媒介产品创新以及多元媒体融合方面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构建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7.
王永宏 《编辑之友》2016,(10):53-58
互联网的每一次技术更迭都给网络舆论生态带来明显变化.文章总结了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合下的网络舆论场新特征,分析了移动化与社交化对舆论生态的冲击和挑战,并就改进相关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深度融合,颠覆了以往的交往模式,塑造了社会群体的新型关系。社会关系将呈现移动化、社交化、社群化、电商化的趋势,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弱关系网络也将呈现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燕妮 《出版广角》2016,(22):72-74
当下的体育赛事传播正从传统的电视传播转向移动网络社交媒体传播.本文首先以数据走向形象地介绍了移动社交媒体自身的趋势变化,分析了在体育赛事传播的过程中,移动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人性化及个性化的四个特点;其次,阐述了移动社交媒下体育赛事传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体育赛事传播如何在移动社交媒体下构建“新格局”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信自腾讯推出,发展势头迅猛,其开发的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多人群聊和移动定位等相关功能广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以通讯、社交、营销三大功能为一体,立即成为继微博之后个体和企业追捧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其中,以原创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独树一帜,信息传播包含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其运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