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像权是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不是版权。但在创作作品和使用有版权的作品过程中,常常遇到公民肖像权问题。一、什么是肖像权? 肖像是指用摄影、绘画、雕塑等形式制作的公民的形象。肖像权就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所享有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  相似文献   

2.
肖像是通过绘画、照相、雕塑、录像、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使自然人的外貌再现在物质载体上的视觉形象。在法律上,肖像为自然人人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肖像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是基于肖像上既有公民的精神利益,也有其派生或转化出的财产利益。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里,公民肖像权的含义是:公民有权随时通过任何形式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不得干涉;有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因忽视采访对象肖像权的保护而引发的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呈上升趋势,本文从新闻实践和司法实践角度探讨电视新闻报道涉及公民肖像权问题,以及如何保护采访对象肖像权,为新闻从业人员正常开展舆论监督、规避肖像侵权行为提供一些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集体照片,也称集体肖像,是指多个人的肖像并存在一个载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于个体的肖像。①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除了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常使用集体照片,新媒体传播集体照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集体照片是否有肖像权?侵犯的是个人肖像权还是集体肖像权?如何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肖像权是指公民对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它包含独占权和专用权两个层次,独占权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肖像是否允许他人通过艺术再现的权利,专用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肖像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所具有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6.
所谓新闻侵权,是指通过新闻侵害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有:通过新闻侵害公民或法人名誉权、姓名权、名称权、人格尊严、肖像权、隐私权等。在当前没有新闻法的情况下,处理所谓新闻侵权方面的案件,主要应根据《民法通则》和新闻宣传方面的法规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确定是否侵权。构成新闻侵权的要件有四个:其一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就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报刊、杂志、电视等)在叙述新闻时,都会涉及人物肖像。由于我国法律对肖像的合理使用没有作出明文规定,昕以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新闻官司。 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就是说,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未经本人同意和以营利为目的。 在1998年,作家赵瑜发表了《马家军调查》,震动了文坛、新闻界和体育界。马俊仁方面认为,此文侵犯了马俊仁的肖像权(也侵犯了名誉权,但此文不作讨论),理由是,《中国作家》发表此文时,引用大量马俊仁的照片,这些照片是“以营利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民法通则》,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和法人的商誉权等做出了相应规定。如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利用大众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民们法制意识的日益增强,摄影记者面临的法律“地雷”,正变得更加“易爆”。精彩照片的背后,也埋着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纠纷。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社会中,公民的隐私信息经常暴露于公众场合。微传播盛行的媒介语境下,公民人格权益被侵犯的案件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利用微媒介侵犯有关公民以下几方面人格权益的问题进行分析:公民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在分析、总结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侵权损害赔偿机制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闻侵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侵权是指新闻行为主体通过新闻报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荣誉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而狭义的新闻侵权专指新闻行为主体通过新闻报道对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侵害行为。本文特指后者。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侵权纠纷的双向思考张西明新闻侵权纠纷,是指由于新闻报道或评论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利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人身权作为公民和法人因其人格和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而人格权中的很多内容,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都可能因新闻...  相似文献   

13.
数字新闻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同时,精神损害赔偿仅仅限于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生命健康权等五项权利造成侵害而引发的案件。  相似文献   

14.
常见的新闻侵权有侵害公民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以及法人名誉权、名称权,还有侵害他人的著作权,比如转载文章、图片.本文只讨论名誉侵权,从下面以几个案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5.
胡啸 《声屏世界》2001,(6):17-19
当前因新闻报道是否侵权的官司不断,甚至出现了“告记者热“.纠纷主要集中在公民、法人状告新闻媒介及新闻作品作者侵害其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之争上.……  相似文献   

16.
周敏 《视听界》2007,(5):87-87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利的一种,是自然人对在自己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有权禁止他人恶意玷污自己的肖像,未经本人许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己的肖像;二是有权同意他人摄制、写生本人的肖像并无偿或有偿请求司法保护。对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将它纳入版权范围内加以规定(如德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则将它纳入人身权编章内(如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7.
几种特殊的肖像侵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害肖像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介侵害公民的肖像权益的行为。一般来说,新闻媒体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且使用公民肖像无阻却违法事由,即构成肖像侵权。虽然法律作了这样的规定,但是在新闻实践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肖像使用情况,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些特例极易引发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18.
涉性案件的报道在美国有什么样的尺度?哪些可以报道,哪些不可以报道?报道涉及公民的隐私权包括性信息时应如何处理?性侵案受害者的信息究竟该不该公开?  相似文献   

19.
孙振军 《传媒》2002,(3):35-37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它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20.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样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