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元杂刚是属于“连场戏”,用不着一会儿开幕,一会儿闭幕。整个剧情发展,大致分为起(开头)、承(小高潮)、转(大高潮)、合(结尾)四个大的段落,即分为四“折”,相当于现在的四幕。大都一折包括几场,也有一折就是一场。所以“场”是基本组织单位。不少元杂剧剧本,四折之外,有一段甚至两段楔入的戏,一般只用一支或两支单曲。而每一折,各有一个套曲为核心。楔子有两种安排,一种安排在戏开头,起“序幕”作用,一种安排在戏中间,起承前启后的“过场”作用。元杂剧的戏剧结构,往往是四折一楔子。元杂剧角色主要有末、旦、净三大行当。末扮男角,旦扮女角,净扮滑稽或凶恶之类的人物,男女皆可。元杂剧由唱、云、科三种组成艺术核心。一本戏大多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相似文献   

2.
元人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官调的直接影响下融会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戏剧;同时也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韵文和散文结合成熟的文学剧本。它通过歌唱、说白、动作、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并有音乐伴奏。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幕)。有的还有“楔子”。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又是音乐组织的单位。每一折可分若干场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角色名目主要分为“旦”、“末”两类。“旦”扮女性,有“正旦”、“贴旦”、“搽旦”等;“末”扮男性,有“正末”、“副末”等,还有“净”、“孤”、“卜儿”、“孛老”、“徕儿”等。“正末”、“正旦”分别扮演正面人物,全剧只由主要演员一人独唱。剧本由曲词、宾白(对话和独白)和科泛(动作和表情)三都分组成。每折限用同一官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配角只有说白,因此,  相似文献   

3.
“初为杂剧之始”的关汉卿,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杂剧剧本,而今流行在世的元代杂剧剧目七百三十七种中,关汉卿的剧目就占了六十种以上,保存至今的全本元杂剧有一百六十种,而关汉卿占了十八种,在有姓名可考的二百四十一个元杂剧作家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剧本。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十八种,其中以妇女作为正面形象的就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钱池》、《谢天香》、《拜月亭》、《调风月》、《四春园》等八种之多,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妇女形象人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还有十多种。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采的,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多是各类女性形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充当演员的俳优以女性居多,另一方面也因为关汉卿熟悉妇女的生活,关心她们的命运,同情她们的斗争,乐于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她们的优良品质,为她们的不幸遭遇大声疾呼。在他的杂剧里,旦本远多于末本,以许多出色的女性作为主人公。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他却敢于用不同流俗的眼光,去看待女性的人生价值,歌颂她们的美德,这无疑是对封建  相似文献   

6.
王迪 《华章》2011,(20)
关汉卿创作的现有十四个剧本中,旦本戏就有十一个[1].他以极大的热情与关注塑造了一系列妇女形象,真实地描写了她们的生活、愿望和理想,歌颂了她们的善良、机智、坚强、乐观与反抗.在这些形象中,尤以塑造的妓女形象较为深刻且成就较高.妓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性格各异的妓女形象折射出了元代社会的种种丑恶,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 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杂剧》,是一部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杰作,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巨著之一,金圣叹以之与《楚辞》、 《庄子》、《史记》等名著并驾齐驱,号称“十才子书”。全剧共五本二十折。有的版本把第二本开头的《楔子》也作为一折,那末总共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的大型剧本,突破了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的体制。它以唐代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的崔莺莺与张珙(君瑞)的恋  相似文献   

8.
明代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传奇时,为批判约束人情的“理”的荒谬,特意在第七出《闺塾》中设计了一段腐儒陈最良教杜丽娘解《毛诗·关雎》的戏,其中有陈最良、杜丽娘、小丫环三人的一段课堂问答:(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末)你念来。(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鸟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  相似文献   

9.
【文体概说】中国的戏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到元代形成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念白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兴盛,使元代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两百多名,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有七百多种。元杂剧从很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大众反抗压迫、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关汉卿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还有18部。关汉卿的杂剧大多表现了下层妇女的苦难和斗争,歌颂了她们的机智和勇敢。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  相似文献   

10.
王实甫之与元曲四大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厢记》不仅在后代,就是在它产生的元代,也是享誉极高的,这一点是有历史记载的,但它的作者王实甫却没有被列入元曲四大家之内,为什么呢?弄清此点,对正确评价王实甫的历史功绩及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突破了杂剧的“定格”。我们知道,杂剧是元代戏曲的代表样式。杂剧在它流行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一经出现,不仅被曲家们共认而且都能自觉地遵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代杂剧的定格。诸如一本四折;一人主唱(或正旦或正末,分别称之为旦本戏与末本戏);唱、白、科三者结合等等。这些规定一旦形成,就如同法律一样约束着曲家的创作,同时它也成了人们衡量戏曲优劣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八年,对田汉同志来说,是个丰收年。这一年,这位久负盛名的剧作家,在长时间搁笔之后,一连创作了两部大型话剧。一部是著名历史剧《关汉卿》(《剧本》1958年5月号),一部是现代剧《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剧本》1958年8月号)。历史剧《关汉卿》再现了我国十三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向反动势力主动进击的动人形象。剧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而  相似文献   

12.
受尼采启发,鲁迅塑造了众多“末人”形象。在他作品里农民、妇女、看客甚至知识分子中都有“末人”身影的出现,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是惊人的。鲁迅指出,不打破封建制度这个“铁笼子”,“末人”便无法根除。  相似文献   

13.
(一) 清代以降,各种《录鬼簿》的本子在“关汉卿”条下都记云:“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其中如清初尤贞起钞本;清人曹寅校辑的《楝亭藏书十二种》本;清末刘世珩校辑的《暖红室汇刻传奇》本;清末王国维的《录鬼簿校注》本;近人马廉的《录鬼簿新校注》本;近人董康辑刻的《读曲丛刊》本;近人陈乃乾辑印的《重订曲苑》本等皆是。(以  相似文献   

14.
“生、旦、净、末、丑”是传统戏剧中的五种角色,它们的字面意义和舞台上的形象正好是相反的。生本有生疏之意,但生角是整出戏的台柱,他的演技一定要老练成熟,不能“生”。生角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在剧中担  相似文献   

15.
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杂剧家萧德祥杂剧存目有五种,皆为改编剧。其剧目和题材与关汉卿、王实甫、无名氏的作品多相同,内容主要改编宋、金公案故事。萧德祥杂剧改编与杂剧史上“次本”、“二本”现象有关联,典型地反映了元末明初杂剧承续了以前杂剧二度创作的传统,与当时较为流行的改编之风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茶戏之定义有广狭之别。狭义而言,是指小戏(称为“三脚采茶戏”),并不包括客家大戏(称作“改良戏”或“采茶戏”);广义而言,则包括了三脚采茶戏和改良戏二类。本文采广义定义,大小戏皆探讨以窥其发展与演变。将客家戏之流变、类型等进行爬梳与整理。将所见客家剧本作三类叙述:雏型:说唱的准剧本;成型:传统剧本;定型:现代剧本。最后推测未来“转型”之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景深在《戏曲笔谈》中说:“《元刊本古今杂剧三十种》中有关汉卿的《诈妮子调风月》,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好剧本,可惜主要只有唱句,宾白极不完全。大家好象‘猜诗谜的社家’,来猜这个剧本。”《诈妮子调风月》是关汉卿杂剧创作中并不逊色于《窦娥冤》的相当成功的剧本。本文仅从剧本的女主人公——燕燕形象来重新探讨一下作品的主题。 《诈妮子调风月》共四折,主要写金朝洛阳地方一个贵族家聪明能干的侍婢燕燕被小千户诱骗上当,悔恨交加,但历经曲折,最终通过调和,终于做了小千户的小夫人的故事。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主人公为争取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尊严与地位而努力挣扎、奋起抗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的生卒年代,历来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胡适曾根据关汉卿撰有“大德歌”散曲,遂断定关汉卿至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还在世。对于此说,诸家虽多有争议,但大致相似,几乎成了定论。对于这个沉积多年的疑案,曾就教于钱南扬先生,似有所悟,就此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关汉卿写有[双凋]“大德歌”散曲,我们不能就此论定关汉卿一直活到元大德年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戏曲史上的两大戏曲类别元杂剧与南戏(明清两代称为"传奇")之主角正末、正旦与生、旦,人们习以为是相同的,然而考察其作品实际,二者实有重大差异.正末、正旦既可扮演主要人物,亦可扮演次要人物;二者的关系既可为夫妻或情侣关系,亦可为其他关系;一剧之中或有正末而无正旦,或有正旦而无正末.而南戏之生、旦则只扮演剧中的主人公,且二者必为夫妻或情侣关系,且有生必有旦,有旦必有生.究其原因,在于末与生、正旦与旦所代表的人物范型的不同以及这两大戏曲类别题材传统与音乐组织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一出感人至深的有名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汉卿写了一个善良妇女窦娥的悲惨命运,通过窦娥的“毁灭”结局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揭示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