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数学的精神中去,展示数学“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过程,尽量再现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数学定理的发现与形成过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很多老师都在认真探讨的课题。我认为最根本、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  相似文献   

3.
何加瑞 《广西教育》2007,(5B):29-30
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很多老师都在认真探讨的课题。我认为最根本、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中外名人对学习的论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要落实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过去那种单纯地对知识与技能的关注,逐步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即把数学教育的重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过去那种单纯地对知识与技能的关注,逐步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即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7.
葛萍 《教师》2010,(3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是激发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葛萍 《教师》2010,(34):84-8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是激发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生活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来源于数学课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将自己的成果以幻灯片、实验报告、实物投影等形式在课上展示,获得了全新的体验。活动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享受到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按心理动力场分析,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一特定的心理空间进行。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的探究性学习,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能力有限,因而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上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小学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上做了许多尝试,现将常用的模式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引人入胜的开始,高潮迭起的过程和耐人寻味的结尾,然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上,教师有创意的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热烈的学习情感。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工作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蔡晓玲 《教育艺术》2008,(12):12-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可见,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话动,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新型教学活动中所倡导的一种科学学习模式,通过互相研究探讨,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尽快地掌握和获取科目知识,尤其是可以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同样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更应该推行实施研究性学习,以便学生从小尽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来正确地应用与实践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自丰的研究与探索几乎是空白,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甚少;  相似文献   

16.
一、数学课堂中为什么要引入研究性学习 1、学生的需求 我国原有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理论,基于大纲,关注三大能力,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也能切实解决不少问题.但由于课程内容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实际,与学生生理和智力的发展不平衡产生直接矛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晓燕 《考试周刊》2012,(27):64-6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本文从加强教师修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数学美、改进教法四个方面探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谈职高数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本文就数学课学习兴趣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 ,通过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活动 ,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操作中应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将读书目标分别安排于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 ,现分述如下 :一、课始读数学知识系统性强 ,前后联系紧密。有的知识在不同的年级再次出现 ,难度呈螺旋式上升。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对此类知识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和自学 ,来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要求。例如 ,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此前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