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小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作者想确立自己的观点,就必须“言之有据”。这个“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它是论点确立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因为论点的产生源于客观现实;论点赖以存在并证明是政确的依据,是客观事实和被证明是真理的言论,即事实论据的道理论据。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说明能抓住诗的特征,写得形神兼备,首先得益于观察。因为说明的目的是通过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给人以科学知识,所以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意识,进而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事,一种物,一篇,一种现象,一个问题,一个说法等,并对其会产生看法,生发感悟,只不过多数同学缺少自觉将其系统再现以达到因事而议、深入分析、启发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一事一议这种写作方法经常要用,它是初学写议论的入门技巧,是写好一切形式的议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议论要求有作的明确观点,在作辩论时更应做到:态度明朗,观点正确,就是说作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所谓正确,是指论点一定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合乎情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真正错误的观点,在同学们的习作中比较少见,绝大多数的问题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问题,视野狭窄,出现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片面、偏激、消极的状况,这样的章很难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此外,还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只有“言之有据”才能令人信服。特别要说的是:把材料从书本或社会生活中搬到作当中,只能说是找到了材料,  相似文献   

5.
自传和小传都是传记,是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为人立传的记叙体。从入传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两种:即他传和自传。从表达方式上看,可分为记传和评传;从使用场合和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实用性传和供读欣赏的传。无论是什么传,都要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自己(或别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经历、业绩、工作成就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表现一种思想情感,和读进行交流,给读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游记散文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历来广受喜爱的部分,也有许多佳作传世。游记散文中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给人以知识,能陶冶人的情操。它又不是纯客观的描写山水,而是在刻画奇妙景象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之中,使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契合无间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古代游记散文,融合主观与客观,知性、情感与景物和谐统一,使游记散文蕴涵着韵味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叙述是记叙的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指记叙、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把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要把一件事情恰当地反映出来,常常既需要对全过程作概括的叙述,又需要对能突出中心的重点部分或片段作详尽的具体叙述。描写是丰富语言的主要手段,在章适当地方,把一般的叙述变成描写,语言就不干巴了。最简单最易掌握的就是增加定语、状语、补语,扩充句子的方法。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章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在这方面的阅读与考察要求。  相似文献   

10.
抓住特征介绍事物,使读者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其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无论说明什么,都必须抓住对象的特征——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标志来介绍,这样才能使读者认识说明的对象,获得说明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阅读时可从文中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表达方式,即说话写作中为了表情达意而使用的或转述事实,或抒发感情,或说明介绍等方式。一般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和描写是写人记事的基本表现手法。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断贯串起来,使读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人物、景物等进行细致刻画、生动描摹,使读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从描写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全的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的大语文观重视培养同学们的人文关怀,同学们通过学习语文应当学会关爱家人,关注社会,关心我们生活的地球。对于家庭,要懂得感受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体会平日被忽视的关爱,理解爱心,体验爱心,生发爱心;对于社会,要关注社会上某种现象的变化,学会思考变化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思考怎样才能与社会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总之,  相似文献   

14.
在记叙文阅读中,本阶段应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和事,并体味、鉴赏记叙文的语言,主要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思想感情、主观感受,是文学写作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在涛歌和抒情散文中更为常用。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情怀,它往往以“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当感情强烈奔进,不直抒不足以表达之时,常用此法。这种抒发是坦露的,能使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交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叙事类作品中,它是作者表露对所描述对象的感情倾向和美学见解的一种方法;在抒情类作品中,它还是传神造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写作中需要想象,就像飞鸟需要翅膀。梁实秋先生曾有过一番精辟的阐述:“想象就像是一对翅膀,它能鼓动生风,扶摇直上,能把你带到你的目的地,也能把你带到荒山大泽穷乡僻壤或是九霄云外的玉宇琼楼。”所谓“驰骋想象”,就是指在写作中要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相似文献   

17.
写事件的高妙之处,首先在于能发掘到新颖鲜活的素材,表现出生活的意味。除此之外,还要能巧妙处理,表现出事件的曲折、波澜来。古人的“似看山不喜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那么,怎样安排事件的波澜呢?  相似文献   

18.
写人物,就是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写出“立体”的人,写出独特的“这一个”。所谓“点面结合”,即是指写作时既要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面”上的叙写,又要抓住人物最具特色最富个性的东西进行“点”上的描绘。就像影视作品中的特写镜头,“点”的描绘是作品的浓墨重彩之处。具体说来,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9.
近来话题作、不限体的作不断增加,给了学生诸多写作的自由。如能掌握一些创新的形式,会给学生的习作带来许多亮点。常用的创新形式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说明在说明事物时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杂乱无章,言之无序,否则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或不能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要做到条理清楚,必须安排好章的结构和顺序。开头总说,中间分步解说,结尾再加以归纳,是说明结构的基本模式,简称“总——分一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