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高等教育加速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面临生源、就业等激烈竞争,必须走特色兴校之路.研究如何建设与评估高校的办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办学特色是目前我国每个高校极为关注的话题,<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指出: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本文选取文化的角度,试图在文化学的框架下对高校办学特色是如何形成的做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音乐引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来,不仅能够促进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利用,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同时又能够彰显我国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本文以左江流域地方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对如何将其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中作了简单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德彪 《科教文汇》2015,(2):190-191
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音乐引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来,不仅能够促进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利用,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同时又能够彰显我国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本文以左江流域地方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对如何将其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中作了简单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詹棠森 《内江科技》2011,32(12):2+19-2,19
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的形态,地方特色型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准确定位、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彰显特色、依托陶瓷行业发展、建设好地方特色型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地方特色型高校的重要使命。本文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创建特色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严亮华  王思民 《科技广场》2009,(12):215-217
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着眼点,其专业建设应与当地经济紧密联系,走特色发展道路,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校要精心打造品牌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大洗礼.民办高校异军突起,并得到迅速发展,在涌现出的民办高校中,规模、规范性及办学条件良莠不齐,谁能在众多的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如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能持续发展下去,是每一所民办高校都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中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动力.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和战略,可为高校发展赢得广阔的市场.机遇与挑战是共存的,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形成独特的办学机制和办学风格,在办学条件特色上狠下功夫,在特色办学之路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树立专业特色是学校办学条件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创建品牌的核心,以创建品牌专业塑造学校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强学校生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邹栎 《科教文汇》2007,(6S):1-2
在我国高等教育加速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面临生源、就业等激烈竞争,必须走特色兴校之路。研究如何建设与评估高校的办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实现人才培养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人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思路.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和主要趋势,它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价值观。国际化办学特色已成为地方高校拓展自身办学空间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施方略。《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是以中美高校学分学历互认为基础的共同合作与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对缺乏国际交流的西部高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很大冲击。本项目以西安邮电大学国际化为例,提出应以现有的国际交流项目为机遇,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出符合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陕西高校更加健康、成熟、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体现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优势,还可以凸显管理效率。信息化技术在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则可以对目前存在的管理缺陷进行弥补,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增强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该文主要通过分析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弊端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探讨信息技术对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影响,提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优化措施,从而强化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淑 《科教文汇》2020,(13):12-13
积极地发展继续教育对我国建设人才资源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继续教育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不够。因此,大力拓展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助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创建,还能够为我国的教育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进程。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进而探讨拓展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路径,以此来帮助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从严治党的理念。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通过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教育,不仅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探索的最终要求,这对于高校改革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可以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不断的探索,推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满足育人工作的内在需要,也是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到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要求。为了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我们需要抓住重要的历史时期,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效支持。广大高校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优化治理结构的同时促进内部的内涵发展,建设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应用型院校。  相似文献   

15.
在扩招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包括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成本的不断增加。由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高校建设和发展资金只能依靠负债形式解决,以至出现当前较为严重的债务危机,严重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是从高校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开源节流、拓宽筹资渠道的途径,以解决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缓解负债办学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三全育人”方式方法的实践研究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三全育人”方式方法实践的研究,不仅能提供更多基层工作的经验参考,更能从思想层面引起高校全员对育人工作的重视。该文以现有的成熟案例为参考,探索新时代多角度、多样化“三全育人”实践的新模式,以实例凝练思政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三全育人”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7.
马睿婷 《科教文汇》2021,(12):36-37,44
我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作为我国文艺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本身兼具文化与教育的双重价值。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古典文学教育相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同时还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渗透古典文学精华,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古典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西省几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有序 Probit 模型解读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可能影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功能的指数因子;对江西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建立良好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能达到引导地方高校自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更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功能。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更能有效促进区域内高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必修科目,也是高校德育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高校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质量。“三全育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要求高校在建设完备的德育人才队伍基础上,鼓动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并举,不断推动变革创新,实现各个部门有机联动,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蓓蓓  李娜 《科教文汇》2021,(10):49-50
落实新时代高等艺术类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具备专业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关键在于科学分析艺术类高校在教育环境、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等方面的特殊性,确立实践性的价值导向。要科学分析艺术类学生在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开设中突出的显性与隐性的实践特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要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导向合理地融入教学内容、渗透课程全过程,最终体现在教育效果上,促进全面育人良好互动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