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层次分析等方法,进行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筛选和结构体系的构建。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逃生技能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生活安全教育和运动安全教育4个1级指标和越障逃生、生命意识、安全救护、保护技能等18个2级指标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3个方面。其中,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逃生技能、运动安全技能、救护技能、安全教育理论知识、生活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对俄罗斯近年来实施的《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的兴起与实施状况进行初步探讨,介绍了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为鉴,探讨通过学校体育在我国青少年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俄罗斯经验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欧美一些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生命安全教育,成效较为显著.通过对比中俄日韩四国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结合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在这方面做得明显不足.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生命安全教育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存在认识方面的误区和不足,限制着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也存在一些优点,通过对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发扬,以期促进我国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学校体育生命安全的视角,从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出发,论述了学校体育对生命存在、生命安全、生命维护、生命发展的"源本性、应急性、生活化、健康性"诉求;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组织管理机制、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机契合的措施,阐明学生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危机考验下,学校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必须作为学生首要素质的基本体育活动能力发展,构建置身生存全部,面向生活细节,体验健康人生的生活化、情境化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20,(5):65-6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健康课程中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在突发事件中进行自救互救是需要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为前提,它们的外在表现为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基础和专项生命安全教育进行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并根据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专家的意见归类合并筛选出相应的指标进行评价,学校通过政策、师资、场地保障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来支持,最终达到学生在突发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自救互救,为学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命安全教育对人类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能够为人类价值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高校体育从根本上而言,也隶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更倾向于开展身体素质健康教育。该文在探究生命安全与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关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生命安全语境下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嵌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训练,是确保中小学生生命不受或少受侵害的有效途径。把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嵌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就要对体育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让体育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从而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调整后的体育课程应以"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创新性、系统性、区域性等基本原则,将自然灾害防护、社会伤害防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逃生技能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雁飞 《体育学刊》2005,12(3):92-94
引入当代西方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先生的运动教育模式,从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目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运动教育模式的引进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提供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可操作性及运动参与目标多元化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模式,同时提供了人文化的体育教育与运动教育模式,为我国新课标的修改与完善,教师体育教学操作与创新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代美国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创立的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目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运动教育是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具备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其在优化学生的运动技术、战术、运动文化、运动参与目标、合作学习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效果良好。指出:当我国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过程时,要深入研究具体国情,结合学校体育的现状和特点,充分、合理地对场地、器材等资源进行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深化发展,提升新时期教学改革成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的视角展开改革探索.认为,生命安全教育理念契合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培育身体素养、提高生命认知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理论教育过多、教学脱离实际、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对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思考,认为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育的最终使命和落脚点是人的生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倡行混合式教学方式、运用情境化训练模式、推动“家校社”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构思,建构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模型,并从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对学校体育的价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陈琦 《体育科学》2004,24(1):40-43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怎样从终身体育思想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是学校体育领域前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以大、中、小学体育理论、实践与终身体育为研究对象,侧重论证终身体育思想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目标对一个国家的学校体育发展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其目标内容既要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要求,又要符合体育教育学科的特点。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演变过程分析回顾的基础上,旨在寻找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主要运用专家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方法 ,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 :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定位 ,体育课程目标应体现人文性 ;体育课程教材改革应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对课程实践内容重新分类 ,推行教材“审定制”,突出教材的特色 ;课程体制改革应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打破单一垄断的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小学体育与健康室内课程的内容、形式和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小学体育教师普遍认同的室内体育课意义,阐述影响开展室内体育课的因素。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室内课程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辨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内涵、层次关系、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讨论和分析;认为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约束性和灵活性问题是研究的关键;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优化的内涵、方式及原则,课程结构优化内容和策略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新疆大部分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物质文化要素实施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场地、器材等设施较少满足学生需求;对体育隐蔽课程精神文化要素的调查满意程度较低,学校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不同类型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要素的实施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薛原 《体育科研》2015,(4):100-103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以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对中学生命化体育课程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尝试构建生命化体育课程,并探讨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体育课程对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作为学校体育的法规性、指导性课程文件,既是学校体育理念的集中反映,也是指引体育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历经8次变革,不断完善,并呈现以下演变特征:①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从"社会中心"到"学科中心"再到"学生中心";②体育课程目标从侧重"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③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统一性、碎片化"到"灵活性、结构化";④体育课程实施从"指令"到"创生";⑤体育课程评价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素养本位"。同时,演变过程中出现以下质疑与争鸣:①异域体育教育理论本土化过程中的融合与冲突;②"宏大理论"与"教师实践"间的交接鸿沟;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流变与争鸣;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