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步主义教育把教育的本质看作经验的改造或重新组织,他们提出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主张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设计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忽视系统知识学习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其结果削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影响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进步主义教育把教育的本质看作经验的改造或重新组织,他们提出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主张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设计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忽视系统知识学习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其结果削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影响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项目学习存在周期长、自由度大等问题,O2O迭代式项目学习引入了"O2O迭代"为新型学习脚手架。它将复杂项目分解成前后知识相关的多个功能小项目,串接起线上线下的迭代学习和知识运用,螺旋式发展学习者融合知识解决复杂项目问题的能力。以首要教学原理为处方科学指导,它聚焦复杂项目增量式的解决,在O2O空间环境和协同机制的配合下,通过"结构、指导、辅导和反思"的过程,衔接"教与学"成为统一整体,服务于学习者在线上"需要知道"和线下"需要做"之间反复迭代的学习。在以开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为应用案例的实证研究中,样本统计显示,它能尽早发现和控制项目学习的过程变异,促进学习最终成果的绩效交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项目学习容易遭遇过程障碍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改革是围绕“开展‘四小’儿童活动,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这一实验课题而进行的。所谓“四小”儿童就是:小学生在课堂做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小主人,在课外做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小能手,在家庭做家长农业劳动的小帮手,在村组做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的小广播。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儿童的生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一种能够把儿童的所有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都包括进来的教育形式,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组织起来,为着同一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起来的。学习者对知识的含义及其应用的建构都离不开知识的"使用情境"。这有助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准确把握,有助于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自主性学习"是由"学习者自主性"直接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术语,指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已暴露出种种弊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自主性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地位发生重大改变,并将扮演四种角色:学习过程的主人翁角色、知识体系的设计者角色、自我评价机制的决策者角色、教材体系和课程建设的成果转化者角色。  相似文献   

7.
慕课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学习效果一直受到质疑。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都力图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数据来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以及评估学习效果,但受制于各平台的数据限制,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和著作。基于《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慕课在"好大学在线"及"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学习者数据收集,具体分析了学习者的选课、退课情况,在线互动及提交作业情况,在线时间以及学习成绩情况,分析了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规律,了解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和知识认知已不适应甚至阻碍了慕课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学习者不再以成绩和证书为导向,而是以获取技能和知识为重点。国内的慕课课程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课堂的影子,仍然把重点放在"教"的环节上,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对互动的反馈,都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支持学习和教学方面的潜在优势越来越大,就目前教育现状而言,学校如何让其充分发挥教育潜能,是教育者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适应教育发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在课程教学之中,基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来设计学习环境,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9.
同伴互评能够促进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文章采用认知网络分析法,以课程进程中四次作业的同伴互评评语为分析对象,从时间序列视角探索同伴互评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影响与差异影响,剖析出在高校课程教育中"以评促学"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同伴互评能有效提高学习者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帮助学习者在更高阶认知结构上进行知识构建;在同伴互评策略支持下,高、低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水平学习者与整体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趋同,即都经历了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但是,对于高水平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组学习者而言,同伴互评在提升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综合性和深层次的建构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交互匮乏,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协作、研讨和反思的能力,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促进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和活力与结构设计正相关,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该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重新进行了审视,阐述了其与虚拟学习共同体架构的映射关系;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建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运行机制,重点研究了"学习主体、课程知识、学习者共同体、学习活动分工、工具、规则和共同体支撑平台"这七个主要构成要素,并基于这七个要素,设计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架构原型。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网络课程因资源粒度过大、时间过长难以满足学习者微型化、碎片化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本研究通过分析碎片化学习资源特点及其认知特性,从碎片化学习资源设计、技术开发及实现方式三个维度,提出了网络课程的碎片化学习资源的"拆解"与"重构"设计开发模式。利用虚拟切片技术拆解并重构了从知识碎片化到知识单元与知识主题的结构化研究。以"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例,开展了碎片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案例研究,对其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碎片化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微型化、碎片化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完善知识结构与夯实知识水平,及时弥补传统学习方式中的不足,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学生去进行建构性活动的角色。在PBL中,由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基础知识预先定义一个不完整的或劣构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厘清问题、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从而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并且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文对PBL理论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几个国外航空航天工程教育案例,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航天工程教育的现状,讨论了以小卫星作为航天工程教育载体的重要性,并探讨了PBL教学方法在航天工程教育中的推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孙泽文 《辽宁教育》2012,(15):23-25
学习者中心课程是一种以学习者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编制的课程,知识的"参与者理论"是该课程的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需要在学习者的参与中才能生成的存在。学习者中心课程的设计强调自主、自由、尊重与活动等,其设计形式主要包括儿童中心设计、活动——经验设计、开放教室设计和人本主义设计。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通过多重维度来扩展知识体系,并将新知识与原来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重新拓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把以核心问题的形式组织教学,不仅是学科的需要,更是国家社会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学慧 《家教世界》2023,(33):32-33
<正>尽管“以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口号喊了若干年,但在幼儿园开展游戏至今仍是一个大难题。令人欣慰的是以“安吉游戏”为代表的自主游戏发起了一场针对儿童观、教育观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主张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甚至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应在学习“儿童如何学习”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养成是基础学力的核心,是儿童适应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的基础。①知识和能力不是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唯一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离开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领域,由于人们对课程的理解不同,由此产生的课程理念也会大相径庭。当把课程理解为知识时,课程的全部内涵就是既定的知识体系,课程作为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外在事物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有服从和接受课程。而当把课程理解为学习者的经验时,课程设计与学习者的个体经验紧密相联。在关注生命的教育中,学生应被看作是一个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他们不应是知识的附庸,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单纯是学习者经验的积累。课程应以如何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为起点,努力增强学习过程的生命内涵,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过程性,强调对教育中个体生命的关注,促使学…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核心是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把"学校学习"和"岗位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达到学校教育与职业的"零距离",培养技能型、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新课程在教学总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改变,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既要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着眼于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整体发展。"问题导学"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思考技能、发展科学探究问题能力、学会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合作意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问题导学"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培养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者和具有创新合作意识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活动本身是教授者带领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固然能够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但是对于教授者和学习者双方来说,无论是教授者还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提升空间都十分有限。基于教授者和学习者双方角度考虑,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互慧教育"的理念,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双方的共同提升,实现了双方教学相长的目标。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为体育教学过程中"互慧教育"应用情况的探讨,通过探讨,分析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互慧教育"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