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高中阶段“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但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仍然缺乏相关的成功经验.为了实现“为英才成长奠基”的培养目标,美国布朗克斯科学高中进行了分层分类的课程建设,并通过增强规则意识、丰富社团活动、开发物质设施的教育功能等方式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力争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认真审视布朗克斯高中在提升学生学术素养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中科学方法训练方面的问题较多。在生物课堂渗透科学教育的原理和基本策略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形成科学行为规范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另外,强化生物实验也是培养理科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做为学校教学中重要环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环节。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未来成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教师能否通过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过程的优化、增做探究性实验等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提高化学教学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科学理论和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出发,阐述了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呼唤,以及教育的功能.同时剖析了目前学校学科课程的形成过程及单学科教学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基础教育适当软化已有的学科边界,从大科学观出发,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最后,结合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综合性科学(理科)课程教改试验的实际,从教育观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冯华 《中国考试》2006,(5):48-50,53
在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下,学生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经过四次基本决定了其终生发展的分流考试。从选才角度讲,新加坡基础教育通过各种考试,完成了“精英”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一般劳动者等各类人力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培养工作,各类人才在新加坡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具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已成为人们所必备的文化素质。在为提高全民素质和为了个世纪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而奠定基础的中学教育中,科学的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在中学这一有限的教育阶段中,更好地开展和完善科学基础教育,这不仅关系到能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思想,而且关系到能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使他们具备步入21世纪人类社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教育的关键所在,是科教兴国计划的首要环节。为此,本…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政策体制、课程管理等方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很值得我国基础教育学习与借鉴.我国十二五规划要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兴国,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较新中两国基础教育的异同,能更深刻地感受与认识新加坡基础教育,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大量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和应有之义.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创新素养培育最为关键的时期,而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引.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素养及其指导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师范院校是中小学师资培养的摇篮,"创新思维引路人"培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影响着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新加坡和中国的基础教育都经历了多次改革,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新加坡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设置多样的活动课程、依学生能力分层教学、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等做法对我国基础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新加坡基础教育的特色1.教育目标注重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新加坡教育部在教育改革文件中明确指出,将继续加强英文、数学以及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阶段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把科研能力训练引进实验教学,积极申报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等方法,对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进行早期接触科研活动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培养英才学员,既要注重顶天也要注重立地。立地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顶天就是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世界难题,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员勇攀科学高峰的兴趣和信念。成为英才计划导师的契机和初衷一开始,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只有王晓阳院长一位英才计划导师,前期我协助做了一些与英才计划相关的工作,包括招生面试、项目培养等。英才计划对导师资格要求很高,2018年我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后,王晓阳院长就推荐我担任英才计划的导师,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事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科学教育这道加法题到底该“加什么”“怎么加”,成了答题的关键点。青少年接受的科学教育纵贯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段,并需要不同学段彼此衔接,循序渐进,协同合力。为深化科学教育发展,提升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必然要统筹协调多方利益主体和社会资源,争取教育质量的最优化。因此,本文立足于“大学-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的视角探讨深化科学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高等教育枢纽包括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和知识创新枢纽三个层次.新加坡通过制定外来人才与创新创业政策、全球校园计划、生物医学科学计划、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校园计划以及与著名大学合作组建大学联盟等举措推动高等教育枢纽建设.与此同时,新加坡在建设亚洲高等教育枢纽进程中,面临着国际学生招生数量不断萎缩、国内民众的反移民情绪不断高涨以及如何处理国家高度干预与学术自由、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关系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重心是在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但是对创新而言。其最主要的心智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基本形成,如果不在基础教育阶段充分重视人才创新素质及其心智基础的培养,到了大学及研究生阶段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最近。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关于创新人才的实证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创新人才所需的六种心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印度独立以后,很关心从学习能力出众的儿童中选拔和培养科学人才。随着国家逐步推进普及教育,选拔和培养科学人才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需要了。早在1963年,印度全国教育研究与训练委员会就开始实施全国科学人才选拔计划。他们在中等教育机构的高年级(十一年级期末)阶段选拔在基础科学方面才能出众的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根据计划规定,1963年选中了十名,并确定授给他们基础科学高等学习奖。1964年全国科学人才选拔计划推广到全印度,全国有三百五十人获得了攀登博士水平的基础科学高等学习年度奖学金。但是有许多被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综合性科学(理科)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首先从科学理论和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出发,阐述了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呼唤,以及教育的功能,同时剖析了目前学校学科课程的形成过程及单学科教学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基础教育适当软化已有的学科边界,从大科学观出发,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最后,结合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综合性科学(理科)课程教改试验的实际,从教育观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晓玲 《福建教育》2023,(11):18-22
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和相关研究成果,可见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为更好地发挥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奠基作用,未来须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及目标、创新人才多样化成长路径和贯通培养机制、创新型教师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和创新性环境建设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领域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培养科学创新人才,也需要文艺女神缪斯的参与并汇纳她馈赠的智慧果实.自从温家宝总理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关于"搞科学的要学点文学艺术"、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的谈话精神问世以来[1],人们开始认真地省思和探究文学艺术在培养科学创新人才方面的潜在价值以及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此问题,文章旨在从创新精神、创造想象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加以诠释和回应.  相似文献   

20.
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抓起。为探究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文章对“钱学森之问”和国外开展的创造力培养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可归纳为七个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课堂教学;训练思维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强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由此,建议以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深入了解国内外培养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实践经验,为提升我国学生创造力、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