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永 《现代家教》2000,(5):29-30
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重视。有学者指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大,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很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这方面的实例是很多的。叶先生是笔者的邻居.  相似文献   

2.
班级教育是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班主任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放大孩子的闪光之处,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克服孩子的挫折心理,加强家校的交流沟通,并施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研究弱势用户群体阅读心理是图书馆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着重从社会性弱势群体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贫困农民用户群体阅读心理分析,正确引导他们的阅读心理,从而满足不同弱势用户群体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4.
张艳玲 《考试周刊》2014,(18):173-173
现今小学生大多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因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等亲人对孩子百般宠爱、有求必应,从而使得许多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与不端品行。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因离异家庭或留守儿童的原因,导致这些孩子没有监护人的严格管理和正确的教育抚养,最后自身缺点逐渐增多,甚至自暴自弃,失去希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喜欢被任何人约束,对师长的教育置若罔闻,有的还有抵触、反抗情绪。对于这些心理上需要帮助、情感上需要关怀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更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困往往是由于思想情感引发的,成为学困生的孩子都需要心理辅导。与学困生谈心可以疏通他们的思想情感,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一、通过谈话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且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  相似文献   

6.
传统家庭格局的破裂造成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异常,他们经常处于压抑、焦虑、恐惧、绝望之中.怎样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家庭破裂的阴影,建立健康的心理,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社会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宽容理解的教育过程,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对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从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关爱学生,使他们融入到和谐的班集体中,从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建立健全的正确人生观.这是教育者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所以农民工一词最近火了起来。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城乡差异等诸多因素限制,绝大多数农民工孩子不能随城就读,只能留在农村,由于家里没有人照应,有的孩子家离学校很远,所以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的住宿生。相对于学校周围的孩子来讲,这一部分学生也算是一种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众多的关怀。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的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夏洁 《教学与管理》2006,(10):31-33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少儿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来看待,尊重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而不能以大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师要深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要了解他们的困惑,给予切实合理的指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指令是生涩难懂的,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杜保尔通过研究认为,在一个家庭中,每一个优秀成员的标准分别是:一、好爸爸的标准1.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附属品;相互理解和沟通;3.注重孩子自己提出的目标;4.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5.从孩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中来寻求满足;6.把做父亲作为自己希望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二、好妈妈的标准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教育他们怎样适应生活2.注意孩子的情绪,使孩子保持愉快满足和无忧无虑3.帮助孩子在社会性方面不断发展,指导孩子游戏;4.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各种心理教育;5.引导孩子理解事物,使他们能为自己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孩子们的心理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他们的表现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有的焦躁不安、有的寡言少语、有的辗转失眠、有的亢奋不已。无论孩子表现如何,他们都需要理解、更需要帮助。需要亲人、朋友帮一下拉一把,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帮助。此时的家长一定要细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男生有三方面主要的心理需要:朋友的需要;异性交往的需要;获得帮助的需要。了解这些需要,懂得通过正确的途径去满足需要,才能让青春之树常绿,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相似文献   

13.
梁丽君 《成才之路》2012,(19):26-27
在教育工作中,批评孩子,帮助他们进步是常常要做的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批评既让学生接受,又能起到预计的效果呢?多一些、细一些了解孩子的心理,注重批评的艺术,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法国青少年健康行动网开通了“倾听热线”,所有青少年、家庭和与青少年教育有关的人都可以免费拨打热线,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接听热线的专家提供有关咨询建议和心理帮助,并保守秘密。让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尽情倾诉,再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地区热线与当地心理专业网络有直接联系,可以帮助倾诉者及时找到合适的专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促进本地区心理学专家及青少年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5.
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两个会害羞。这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是总会有办法的。你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一些羞怯的孩子太脆弱了,他们非常需要专家的治疗。但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每当陷入困境时,首先要求从关心他们的父母那里得到帮助,为了使父母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有关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关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育者综合研究分析大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一般特点及规律,联系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背景,针对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提高心理状况自我分析评价意识、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心理自救教育,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家庭格局的破裂造成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异常,他们经常处于压抑、焦虑、恐惧、绝望之中。怎样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家庭破裂的阴影,建立健康的心理,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社会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宽容理解的教育过程,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对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从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关爱学生,使他们融入到和谐的班集体中,从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建立健全的正确人生观。这是教育者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既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需要承担疏导学生心理的责任,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情况下,辅导员要积极地处理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更好地疏导大学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脉络,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既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需要承担疏导学生心理的责任,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情况下,辅导员要积极地处理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更好地疏导大学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脉络,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受邀到一家医院去看望四川大地震被救出的孩子,他们都已被截肢,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援助。 我说,要去看孩子们,该带些什么礼物呢? 邀请方说,他们什么都不缺,快被各式各样的慰问物品埋起来了。您只要带上问候和心理帮助就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