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境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过几年的课改,广大教师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小学数学学生课外合作学习进行初步探索。在新课程中,已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但应该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教育与指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转向“全方位”,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游薇  吕鹏 《云南教育》2005,(26):2-3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但有些课堂依然“换汤不换药”,形式上热闹,却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积极性,即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无法从陈旧的教学设计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3.
郭昭鹏 《贵州教育》2010,(15):46-46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误区是师生之间所谓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泾渭分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二者之间不能有任何的交换,否则就会有违伦理道德。“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指学识方面,也指道德方面。仅就从道德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只不过学生由于阅历、经验的欠缺,由于年少气盛,才会犯下他们有时也始料未及的错误;而教师犯的错误相对少一点,但并不等于教师是道德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决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教师要坚信“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调动学生参与创造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共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校没有对教师任教年级进行循环安排,加之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梳理各册教材,因此不少教师不能从宏观上来看待教材,对教材的来龙去脉茫然无知,因此实施教学时很容易把学生想得“高”了,或想得“低”了,找不准阻滞学生思考的“症结”,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所组织的教学预设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指导帮助作用。哪么,如何在教学中探寻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上看,有偿家教满足了一些学生补缺补差需求,也让囊中羞涩的教师增加一点“外快”,你情我愿,合情合理。但透过现象看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作为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塑造”,但学生毕竟与泥团木块不同,他们无法随学校与教师的心愿成为理想的“泥塑木雕”。所以,必须创造适合学生的“塑造”方式,否则,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学生作无原则的迁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需要所决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叶助胜 《江苏教育》2006,(3A):29-29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但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对学生充满着“深沉的爱”,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着“高度的责任感”,而作出了对学生构成伤害的言和行。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别教师的教育能力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个别教师的道德品质问题,这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部分教师对“爱”的含义理解有所偏颇,对“爱”的行为的实施有所偏激。为了能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  相似文献   

13.
生物教学两个案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首先在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既不能一问三不知,也不能包办代替,而应该“随机应变”,不妨来个“顺水推舟”,把学生的思维推上一个“台阶”,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一直沿袭着高校或成人的教育形式“以教师讲课为主”,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组织教学,也很能显示一位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但它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抹煞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符合中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违背了“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为主这一基本目的和任务要求,抹煞了中学生的自由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了机械的循规蹈矩的机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总的看来效果不好,原因很多,而这种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15.
李白坚 《山东教育》2005,(11):62-62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有“负担”。  相似文献   

16.
钟林 《山东教育》2005,(21):123-12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教师从精神上惩罚学生,即“心罚”学生的情况却时有所闻。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丢,将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才可使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同时具有多重身份,但只有对关键的几种身份进行准确定位,才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一些变化,不能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唯一手段。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同时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又不能降低,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画龙点睛”的策略,即“画龙”让学生自主完成,“点睛”由教师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感迷惑最为头痛的教学“雾区”,大多数教师奉行的是“无为而治”、“少讲为妙”的原则,还有许多老师深信“好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这些观点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最大效度地将学生的写作能力转化为较强的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当“全武行”,做一个“没有教不会学生”的师者。既然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教师也不可能是全行的。但选择了做教师,你还得要“有所为”。上海闸北区小教一总支在辖内的12所小学中,开展评选“特色教师”活动,在教师的“有所为”上就很有“卖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