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马在过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碰到了老牛与小松鼠 ,老牛和小松鼠给小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它跑回去问妈妈 ,妈妈说它没动脑筋。从哪儿可以看出小马没动脑筋呢?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为此我借助一个填空来帮助学生理解。1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 ,(立刻)跑到小河边 ,准备趟过去。2 小马听了松鼠的话 ,(连忙)收住脚步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通过填空 ,理解“立刻、连忙”的意思 ,它们都是表示速度快、时间短。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 ,让学生思考 ,在这两句话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马没动脑筋呢?学生从读中体会“立刻…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小学语文第三册《画鸡蛋》一课,主要是写达·芬奇经过老师的教育,从小苦练基本功的事。文中老师教育达·芬奇的话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话中的“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这两句话对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加之话中的第一个“形状”还包含有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等方面意思,所以,理解这两句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童话故事《小马过河》的情节是围绕“过河”展开的。由“过不去”到最后“蹚过去”,教育小学生遇事要勤于动脑分析,多多的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课文集中写了几个角色的活动,所隐含的喻教之意就是从这几个角色的相互活动冲突中反映出来的。为了使学生领会文章内容,教学时可辅以下列提问: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习惯是一个方面,而重要的是要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准确地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准确表达的前提又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一定的训练,强化理解,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课堂上,老师提问:“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了什么?”好几个学生回答:“小猴子看见了玉米。”这种回答,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读懂这一个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第一分句是结构完整的句子,第二、三、四分句都是承前省主语的句子。第一分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依据所在,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内容】《小马过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文中有四个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揭示事理: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设计理念】根据二年级学生认知基础和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随文运用  相似文献   

7.
课题16.小马过河第2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课文3~7自然段。教学目标1.抓住老马教育小马的话,研读3~7自然段,明白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的道理。2.培养学生根据角色变化和心理变化及时变换语气的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研读小马两次过河的经过,明白遇事要多动脑筋、亲自实践的道理。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引入1.谈话: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小马两次过河的图片)2.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小…  相似文献   

8.
课题 16.小马过河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课文3~7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第三册9课《小马过河》这篇童话讲的是小马驮小麦到磨坊去,小河挡住他的去路。他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问松鼠,松鼠说河水很深。他拿不定主意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听了妈妈的话他亲自去试,才弄清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深浅是相  相似文献   

11.
饶冬婷 《云南教育》2001,(21):33-34
有人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与手段的同一”,这是很有见地的。教学《小马过河》,我把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作为目的,又把读作为理解、领悟和吸收课文内容的手段。《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房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我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在读中促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语感是运用语言的基本素质,没有这一基本素质就难以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如何教“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小马过河》是篇寓言。它通过小马馱麦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只有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且通过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假借浅近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概念。在表现方法上,常常把动植物拟人化,运用比喻的手法,组成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它形式短小,内容生动、有趣,含义深刻,看过之后,仔细想想,就会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读寓言故事时,不必追问是不是真有其事,而是要想一想,  相似文献   

14.
一、抓语近意深其义含而不露看似矛盾的句子,暗示启发。“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针对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能力较弱的特点,我演示抽拉投影画片进行暗示:高大的老牛,齐小腿稳站于河水里,矮小的松鼠呆立岸边,让学生在具体画面中观察、寻因,并提示“浅、深”这两句中的一组反义词,组织讨论:老牛、松鼠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针对学生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5.
《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含有较深刻的哲理,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可是因为它故事性强,配图活泼,所以社会上连环画式的版本较多,传播范围广,许多学生在学龄前对故事的内容就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这时再来学习课文,学生感觉并不新奇,容易失去兴趣,难以达到明理的预期目的。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探求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呢?我觉得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文自身存在的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去创设一个美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英语的教材中有很多故事、小品、课本剧和童话,这些内容往往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下面这个教学案例是笔者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改编的。【教学内容】小马过河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动物。小马(Littlehorse)就生活在这座大森林里。有一天,小鸽子(pi鄄geon)送来了一封信,信上写着:邀请Littlehorse参加小河对岸的动物运动会。Littlehorse来到了河边,水(water)哗哗地流着。Littlehorse看到了大黄牛先生(Mr.Buffalo),就问:“Mr.Buffalo,河里的water深(deep)吗?”Mr.Buffalo慢悠悠地说:“不,不深(No)。”Mr.Buffalo…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读了《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大森林里,有天早上,马妈妈让小马拖一袋麦子去磨面。在路上,小马要过一条河,河水流得很急,而河面上又没有桥,小马过不去,它就问在河边散步的老牛伯伯,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 1 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四周”、“如果”造句。2 .理解课文内容 ,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 ,不能光听别人说 ,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 ,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第七自然段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动物头饰。四、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 ,争取读得正确、流利。三、了解课文的内容 ,理清脉络。四、归纳质疑 ,练习复述。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感知课文。1 .指名讲故事。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小马过河》教案安师大附小陆广芬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麦一果”“深”口头组词。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并亲自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目标:1.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教学模式: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