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秦晔 《河北教育》2006,(9):36-37
陶行之在武汉大学讲学时,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放在桌子上,又在桌子上放了一把米,然后按住鸡头强迫鸡吃米。可是鸡只日4不吃,最后他又把鸡的嘴巴掰开把米塞进鸡嘴里,但是公鸡奋力挣扎还是不肯吃。这时陶行之先生放下公鸡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了。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要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从学生所处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鼓励个性自由发展,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不能光靠老师的讲授,而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高职学生应该是技术向生产力转换的直接体现者,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营造积极生动的教学氖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共同讨论、深入探究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新知识,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在“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几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使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成为焦点。十分明显 ,以人才为其支撑点的科技进步 ,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跨入“九五”之前 ,党中央就已意识到国际竞争的核心问题不是资金问题 ,不是资源问题 ,甚至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 ,而是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为问题。而素质教育正是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强调是人的素质的教育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弘扬人的主体性 ,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的现代人。主体意识一般表…  相似文献   

8.
人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我主动建构的过程.主动参与是主体构建个体内部知识、能力、情感的基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从根本上建构起能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袁俊红 《时代教育》2007,(6Z):105-105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历史课教学尤其如此。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其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要一点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悟和自主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掌控自身发展,逐渐实现身心自由、全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主体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授课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是指导我们授课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指南针。以学生为主体能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丹丹 《海外英语》2010,(2X):11-12
医学教育作为一种比较成功且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在欧美的发展比较迅速。在教育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培养。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也在我国教育领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教育工作者由于理解上的局限,往往导致在实践中进入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片面化、简单化。这就需要树立全面客观的新观念,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主体”成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一时成为衡量教学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课堂上出现的“满堂问”、对学生的量化考核、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等等,使得“以学生为主体”背离了它的初衷。现代教育追求的是保持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全面社会化,而只有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刘慧捧 《阅读与鉴赏》2007,(9):30-30,27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创新思维的学科,而以学生为主体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学会求知,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不是以“导演”的身份出现,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观众”,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这种“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放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方面笔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有一些体会,现写出来,供同仁们参考,并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塑造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他们的坚实学力,是学校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落实学校“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实现教育教学上的“五个转化”。  相似文献   

18.
高三是学生英语学习提炼和补漏的关键时期。作为高三课型的重要部分,习题课的设计和教法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学生最终的能力提升和成绩表现。习题课教师的包办代替除了赶进度之外毫无帮助,反而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从课堂的主人变成课堂的旁听者和记录者。所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让学生充分思考及参与课堂,从深层次解决习题的解法问题,让学生真正提高解题能力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金留珍 《成才之路》2012,(18):50-50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这两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英语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唤醒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意识,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的重视。要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