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差生”,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都耳熟能详。一般地,我们将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命名为“差生”,将成绩差又不“听话”的学生称为“双差生”。其实,这些“差生”并非天生的,而是被我们制造出来的。传统的智力观传统的心理学将智力定义为“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在该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称为“差生”,并且经常用“冷眼、讥讽、挖苦、嘲笑、体罚”等方式强化这种认识,不时向“差生”伤口上洒盐,使他们终日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头,没有做人的尊严,从内心深处厌恶学校,逃避…  相似文献   

2.
王振立 《成才之路》2009,(16):82-82
“学而优则壮”的观念在国人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正是基于此,低分的学生往往被默认为“差生”,他们在学校和家庭被批评包围着,失去自尊,失去自信。而“差生”一旦失去自信,他们的创造性、进取心,也会随之消失,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抓住“差生”的心里,帮他们找回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类学生又被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中国第一所行走学校”的准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行走学校,学生大都是让学校、家长头疼的“差生”、“问题生”,学校的教育特色是“行走”,也敢体罚学生。学校没有固定的训练场所,9辆军绿色的大卡车便是他们的校舍,千里征途的苦和累伴随着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   

5.
我们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差生,要使差生转差为优是教师们常谈的话题和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差生并不是天生就笨,他们只是暂时的.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只是被“差”掩盖。每个学生有差异,但那是个性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校教育为啥给学生扣上“差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天一天长大。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不浓:更有甚者,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等等。这类学生往往被我们错归入“差生”、“后进生”之列。其实这种称谓极不恰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是一个体育高手:一个品行不佳的学生,往往敢于尝试.在技能操作方面很有能力。因而我们应把其归为“潜能生”。只要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潜能生”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2,(17):15-18
没有孩子生来就是“差生”,秦朝陈胜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朝汪洙更是直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孩子没有上学时,是不会被标识为“差生”的。可是一旦入了校门、来到课堂,就有一部分学生被称为“差生”。在幼儿园内,“差生”的称呼用得很少或者几乎不用,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家长和老师眼中个个是天使:但是入了学,年...  相似文献   

8.
在聋校,许多老师都会遇到学生说谎的情况。在老师眼里,聋生说谎可是个不可饶恕的大问题。其实,诺言是典型的带有情感体验的创作,它是说谎自我保护的需求。稍作留意就会发现,那些说谎往往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所谓的“差生”。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不被喜欢,没做坏事也被怀疑,那顶“差生”的帽子压得他们翻不过身来。于是他们说谎、旷课、孤独、被歧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学习数学遇有困难,成绩不理想,从而导致了这些学生怕数学、厌数学的情绪倾向,成为“差生”。所以,如何让这些“差生”克服心理障碍,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与自信,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沈耀星 《职教论坛》2002,(22):54-55
一、何为“差生”“差生”是相对于“好生”而言,为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为了区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好坏,可以把学生分为好生、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四种。“好生”是指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学生;“后进生”是指少数几方面不是很好,进步较慢,其它各方面均还好的学生;“问题生”是指各方面表现一般,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但经批评教育后,能认真改正的学生;“差生”则是指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学生。因此,若要给“差生”下定义的话,可表述为“经常重复地犯同一错误,…  相似文献   

12.
“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被叫做习得无助感简称无助感。”(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或者“后进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饱受失败的打击,鲜有成功的体验,就会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产生语文习得无助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通常有以下一些表现:第一,动机水平降低: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在语文学习上消极被动,对语文的一切都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差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成绩或表现不好或兼而有之的学生,如今一般称为“后进生”、“问题学生”、“困难学生”、“待进步生”等。在应试教育的所谓“择优录取”面前,“差生”成了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心头痛。  相似文献   

14.
杨健 《中学文科》2006,(9):91-91
所谓“差生”是指无论是学业上还是道德品质方面都差的学生。虽然这样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但是却不能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所造在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对这样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帮教活动,把他们的劣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那么也许将来他们就会成为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谈一下差生的成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差生”在一些老师的眼里是不受欢迎的“丑小鸭”,我班就有这么几位,他们上课不守纪律,不认真学习,个个调皮捣蛋,天天起哄闹事,搅得我心烦意乱,闹得我坐立不安。为了管教好这几位“差生”,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或娓娓而谈,或严厉训斥。可效果怎样呢?他们也有悔改之意,可过不了几天,就外甥打灯笼——“照旧”了,唉,“差生”真是朽木难雕!“差生”,正如歌里所唱的: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彪 《江苏教育》2007,(13):84-85
前不久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报道《管教“问题少年”的魔鬼训练营》,很震撼,也颇受启发。外界之称为“魔鬼训练营”的学校正名叫“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这里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老师”,只有跟学生同吃同住的“管带”:这里没有普通学校的文化课,取而代之的是特定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学生每人至少要参与一千公里的长途行军。学员也不是普通的学生,都是些性格叛逆、荒废学业或离家出走、沉迷网吧或在家跟父母顶嘴、在外劫钱打架的不良少年。所以“魔鬼训练营”又被称为“差生野战医院”。报道中说学生经过训练以后,多数都能痛改前非,只有少数反复的。  相似文献   

17.
“差生”辩     
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人们已习惯于用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那些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就被称为“差生”。岂不知,这种衡量方法使得许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潜能而未被发现和引导的孩子被划入了“差生”之列,使得这些人的自尊心大大受挫,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辍学流向社会,步入歧途。在学校,差生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常常受到“藏在幕后”的冷遇,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常被遗忘,坐冷板凳,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甚至在争名夺优的检查或竞赛中,从花名册上暂时消失。更有甚者,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让他们提前毕业,打发回家。由…  相似文献   

18.
倘若你是一位中学教师,倘若有人问你:“在你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你最伤脑筋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班上的差生,以及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的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就常常听到或看到一些教师私下里在谈论或抱怨:说某某学生如何如何地难教;某某学生以如何如何的“笨”;某某人又如何如何的“屡教不改”等等。言谈话语之中,饱含了对教育转化差生之难、之苦与无奈,同时,也暴露出教师们在教育和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诚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对差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班上的成绩和纪律,影响班风班貌,还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学校、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关注和着手解决的大问题。长时期以来,由于教育教学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学校、教师对这一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给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带来了一些不应有的后果,教训是深刻的。由于差生在思想品德上、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的不足与缺陷,在教师、同学的心目中不被看好、不受欢迎,甚至常常遭到排挤和打击,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被“边缘化”、“另类化”,饱受了冷眼与指责。今天,这种现象在一些学校和一些地区还相当普遍,歧视、指责、辱骂、体罚差生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班级中的差生?又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转化?  相似文献   

19.
王文娟  张怡 《辅导员》2010,(6):56-57
异步分层的指导思想:一是要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划分到低层次的学生称为“差生”,更不能歧视低层次的学生,而要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信任和支持”“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二是要注意阶段性调整。学生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因此学生自身在阶段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在分层次时切忌把一名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学习,否则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