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语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意义是双重性的,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在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要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教育意蕴将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完善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提升人文精神三个方面,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在课程体系上促进文理渗透,加强艺术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加强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试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人文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它们对自由、价值、意义、信念的不懈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质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通识教育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途径。OntheScientificEducatYANY(1.OfficefortheHigherEduc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知识传递、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却呈现出人文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缺失的现象,因此幼儿的人文教育凸显其意义和价值。应在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活动中,在充满人文性的宽松环境里,更好的实施幼儿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6.
冯爱婷 《师道》2007,(7):54-55
与其给予学生整个世界,不如为学生插上人文翅膀。 到底什么是人文?我觉得简单,人文,一个是关乎人,一个是关乎文。关心人类,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加起来就是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郑琪 《教育与职业》2005,(27):78-80
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人文教育功能是历史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教育应该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大力加强历史教育中人文教育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是传统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道德、情感、人性的完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即"成人"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发展;关心人的生活、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文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教育的不断强化,已经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人文危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时代的呼唤。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活动。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人性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从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意志、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人文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来得以实现,因此有必要改革高校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建人文教…  相似文献   

10.
在德育先行的教育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地德育的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兴趣、爱好、品格等,它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的结果。“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公共课程中的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知识的学习,对各种艺术门类的感知和欣赏,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与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成为人的稳定的内在品质。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语文素质是基础素质、核心素质,语文教学是实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就当今高校在塑造大学生人文品格方面作了三方面的探讨。一是关于大学生人文品格塑造的目的问题,认为塑造大学生人文品格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人生境界和培育健全人格;二是关于大学生人文品格塑造的内容问题.认为要构建一种以哲学和文学艺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三是关于大学生人文品格塑造的途径问题,认为应将平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塑造大学生人文品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将教育的根本归纳为“为了培养人。”因而新课程更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在人文氛围熏陶下逐渐形成既正确又合理。只有有了正确的合理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可是,由于若干年来,受到极大的政治影响,仝国呈现的人文氛围比较差,造成了目前我国中学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比较缺乏。不仅如此,学生还受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的影响:从家庭方面看,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文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文明修养程度较低。即使在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中,由于时代的巨大变化.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由于一锤定音的应试教育制度,更多的关注了应试的实用性。政治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则忽视;对学生人格与个性的教育则冷落了。久而久之,教育的人文精神内涵逐渐丧失,育人的本质不断退化,最终,学生的意志、个性、情感以及创造力都遭到压抑和摧残。因此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在此,笔者谈淡个人的儿点粗浅的认识,望能得到专家或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人文?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亦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鳃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一切偏离人文的都是错误的,一切反人文的都是邪恶的。人文精神是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就是一个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是不同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获得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育语境中的"人文"和"人文素质",有其不同于其他语境中的具体所指和特定内涵。"人文"主要有"人之道"、"为人之道"及"做完整的人之道"等三种具体所指;"人文素质"着重指由人文意识和学养、人文情怀与精神、人文行为及实践能力等相互关联的三个层面所构成的人的心理品质或人格。大学人文教育,或说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人之道"、"为人之道"及"做完整的人之道"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具有这种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7.
郁昀 《文教资料》2008,(33):218-220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高职语文教育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的培养上.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在涵养人文素质及进行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语文人文教育应在关注心灵成长、创设对话课堂、提高教师素养、发展学生潜能、课内积极创新、课外因势利导等方面积极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赫斯柏所说:“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两部分。”“学会做事”就是要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就是要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化学教育理应肩负起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人文教育寓于化学知识的各个部分.现行的高中化学课本中及课后“阅读”、“资料”、“选学内容”里蕴藏着大量的素材,如何将这些素材融入科学教育中去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王龙 《教育与职业》2006,(20):162-163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在我国不断地开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加强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的人文教育就是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及其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人文教育能在英语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应当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由于现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欠缺,人文教育更显重要。应该改变当前重专业,轻人文;重技术,轻素质的教育现状,以人文素质培养为美术教育核心,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的美术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