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与贼作窃盗者与强盗的称谓使用,在我国出现较早,并被历代沿用,因此它们被广泛地使用于历史文献之中。但是,由于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对盗贼的称谓在盗与贼之外,又先后出现了不少从不同角度产生的称谓。这些称谓名目之多,种类之繁,为今天所没有。因此,为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有必要对中国古代的盗贼称谓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2.
师长:《周记·地官》:“三日顺行,以事师长。”师傅:封建社会东宫太子的教师即称太子师傅。师父:含有教师如父母之意。经师:《王文宪集序》:“经师人表,久资复实。”博士:唐宋时有专业学校,故而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律学博士之称。教习:明代翰林院学官兼教师,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沿称教习。教授:宋以后学官名称,掌学校课试等事。讲师:古为讲解经籍的教师。助教:学官名,始于晋,协助博士教授学生。先生:按《礼记》注:“先生,老人教育者。”《孟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西席、西宾:唐以前,俗以东向座为尊,故尊称私塾教师为西宾,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禹时代,黄河流域的一些部落联盟,已经有了一种教育机构,名叫“庠”,《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三礼义宗》:“虞氏之学日庠。”所谓“庠”,就是我国古代最早学校的萌芽,由生产经验丰富的年老男子担任教师,向青少年传授狩猎、捕鱼、饲养牲畜、种植庄稼、制造陶器、建筑房屋等生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对教师的称谓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将常见的称谓集录如下。师:古代教师的通称。自秦时起,沿用至清末。如《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先生:秦时称教师为先生,后来人们也称垫师为先生。如《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与人言。”师傅:秦时教师的通称。如《谷梁传》:“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  相似文献   

5.
由于学校名称的繁杂,受教育的对象不同,在我国古代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教师的称谓不尽相同。夫子《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  相似文献   

6.
称谓,贯穿古今,活跃于任何一个社会生活层面,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它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从人际关系来看,它是一种身份的标志;从语言交际来说,它又是一种交流工具.从历史上来看,称谓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我们甚至可以说,称谓的历史变迁即是新旧文化观念变化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一、称谓的含义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相似文献   

8.
一、称谓的含义 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据文献记载,有以下多种对教师的称谓(多为尊称)。师——从先秦沿用至今对教师的尊称。韩  相似文献   

10.
从《易经》开始.就有关于隐士的记载.但称谓纷纭而杂乱.《二十四史》以及历代野史对隐士的称谓更趋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隐士的类型各有不同。其文化内涵也各异.兹作一系统之梳理,对进一步研究隐士是必要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阅读我国古代典籍,常常要接触到古代帝王的称谓。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帝王的称谓很多,叫法各异,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涵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有的是帝王自身所谓的“谦辞”;有的称谓可以普遍使用;有的称谓却只能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使用,有的称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或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见到对古代帝王在史书的记载上,在课本中,在年表里,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有的称“××帝”;有的称“××祖”、“××宗”,有的又直称其年号等等。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称谓呢?它是怎样来的?有什么内容含义?弄清这些称谓的来源和区别,对我们学习或讲授中国古代史,是会有帮助的。本文就其不同称谓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头发,或者简称发,这是今人的说法,非常简单。古人可不这样,他们颇有许多别致的称呼。年轻人喜爱的黑头发,古代叫黑发、青丝、绿云、乌云等。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4.
侯宏玉 《现代语文》2007,(10):32-32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9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17.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一、衣着类古文中的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衣指上身所穿的纺织品,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纺织品,包括头衣、上衣、裳、足衣等。头衣就是帽,足衣指袜子。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裳。 1、头衣。冠: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与现在的有区别,不象现在的帽子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是将一个冠圈戴在头顶上。冠圈上有冠梁,冠梁上有褶子;冠圈旁有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领下打结。冠  相似文献   

19.
挽歌(亦作“輓歌”),是哀悼死者的歌。它在中国古代非常盛行,是丧葬仪式中一个不可缺的“节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的丧葬习俗与心态。本文试图对挽歌的起源流变、内容形式、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作一探考,作为中国古文化史一部分的丧葬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除"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你我已经相当陌生——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