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某一事件或某一先进典型进行采访前的准备,一般是有这两种:一种是注重掌握与采访对象有关的一条战线一个方面的情况,便于在采访中挖掘新闻深度,避免“马后炮”;阅读这些人和事的有关材料及有关报道,以启发自己的思路,扩大自己的眼界。并在对先进人物进行采访前,通过周围的人,事先熟悉他们的个性、爱好和家庭,掌握一点他们的专业知识,以便采访时“对号入座”,有“共同语言”。而另一种采访准备则是把功夫下在设计框架上。他们找来有关材料阅读或通过别人了解到一些情况后,就急于闭门想路子找点子,拟定出题目和稿件的一二三点,然后在采访  相似文献   

2.
从12月4日起,CCTV第二套节目开始播出第三届“黄金搭档”杯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由于这些参赛的选手都是优中选优上来的,当看到那些从16岁到20岁的少女分别穿着正装、泳装、晚装,或端庄或妩媚或活泼地在电视荧屏上展示着她们美丽的风采,真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在素质考核的环节,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应该说,这次的素质考核出题方式很好,答案大多没有对错,完全是开放式的,能让评委和观众更清楚地看见各个选手的应变能力、个性特点和综合素质。可恰恰是这个能充分展示个性魅力的环节让许多选手丢了分。比如一位选手说…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我在阅读一份比较流行和时尚的都市报时,一个8开尺寸的版面上竟然发现了三四十处文字差错,几乎让人无法顺畅阅读和正常理解稿件内容.于是,我便直接给该报总编写信,反映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希望该报以此为训,提高编校质量水平.该报时任总编收到来信后立即进行逐一核对,版面文字差错多达四十处,报纸编委会当即做出处理决定,给予责任编辑严厉处罚:该版不计工作量,责任编辑当月罚款4000元.  相似文献   

4.
报纸上的评论近年来是一个弱音符。据了解,这种情况不是个别,而是一个全国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表现是: 一、报面上评论数量少。有的报纸,头版一周、一旬难有一评; 二、品种单一。即有评论,也只是些社论、本报评论员之类的主体评论,有权威性、有吸引力的署名评论则为少见; 三、论及面窄。文件式评论、工作报告式评论、领导人讲话式评论、生产以及政令等动员号召式评论太多,唯党政机关立言,而积极参与社会,敏感追踪重大新闻事件,阐明事理,启迪人  相似文献   

5.
不可否认,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资讯包围着每一个人。以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为职业的各种媒体,身处这一情势之中,技术手段和制作理念需要不断翻新升级。地市党报作为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如何生存发展?大同日报社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创新实践,在如何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如何提升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书是人类文明的导师,是知识的载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宁可十日无酒,不可一日无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于谦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佳旬;黄庭坚说得更吓人:“三日不读,面目可憎”。可见,读书对人生的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7.
吴万里 《今传媒》2007,(1):39-39
读《新民晚报》,常被社会新闻版吸引住.这个版除登了不少揭露性、批评性的社会新闻外,也登了不少正面歌颂性、表扬性的社会新闻,同样很感人,很受益.  相似文献   

8.
数以万计一生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并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又有几人能有机会获得“邹韬奋新闻奖”这类专业性大奖?不过如果谁个能够获得别项全国性大奖,也可谓不枉此生了。比如说浙江省金华市金华电视台《今晚九点半》栏目负责人朱克俭,去年底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六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优秀)公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杰出公民”之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也许这种荣誉是他做新闻工作这“正业”之外的“副产品”,然而这个成果也是够辉煌、够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了。 朱…  相似文献   

9.
10.
谈"竹"色变 我只有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是1958年.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和五个姐姐对我宠爱有加.父亲早逝,母亲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小小年纪,逢年过节饭桌上,母亲让我坐正位,家族中的各类祭祖活动,也由我代表家庭出席,我俨然成了父亲的化身. 大约是读小学低年级时,有一天我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进门却发现,屋内地上、桌上,就连床上也满是书籍和字画.我的突然出现,让母亲有些惊慌失色.母亲说,本想等你长大些再同你讲的,你看这幅墨竹,画得多好,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画."郑板桥"、"墨竹"就这样留存于我的脑海里.以后每到大年夜,母亲都会从箱子里取出那些字画让我看,还千叮万嘱不要到外面讲.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深入,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的报道不只是停留在历史发展的被动记载,还要从生活本身出发,使自己源于实践的思想成为新闻的主宰。也就是说记者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他要能见人所未见,敢言人所未言,善于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这些都离不开强烈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级传播媒介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扎根基层的地市报纸也不例外,而且在开展公关和参与经济活动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优势,虽攀不上大企业、大公司,但对当地的中小企业、单位,颇有吸引力。然而,现在有的地市报社一说参与,就要记者、编辑去化缘,成了求赞助、拉广告、卖版面的代名词。地市报本来版面就不大,期发数有限,广告或广告性的新闻连篇累牍地出现,读者意见很大。究竟如何正确树立参与意识,搞好公关和参与活动?笔者就湖北宜昌报(1988年1月1日起改版为宜昌日报)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张报纸,怎样才能受到读者的青睐,笔者以为,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把报纸办成读者自己的报纸,要重视强化读者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 我们办报纸,不论是党报还是行业报,都有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即引导、组织众多读者不只当读者,而且乐于当作者,甚至当编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级传播媒介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扎根基层的地市报纸也不例外,而且在开展公关和参与经济活动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优势,虽攀不上大企业、大公司,但对当地的中小企业、单位,颇有吸引力。然而,现在有的地市报社一说参与,就要记者、编辑去化缘,成了求赞助、拉广告、卖版面的代名词。地市报本来版面就不大,期  相似文献   

15.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版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河南人民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提出了强化参与意识和参与功能的问题。我认为,这既是出版工作任务本身决定了的,又是新的形势对出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通常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将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直接以口头方式报道给观众。电视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从多角度引导观众获取更多的现场信息,感受现场气氛,使观众对新闻事件产生同步感、现场感、参与感,这是当今受众普遍欢迎、喜闻乐见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但是,要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并非易事,它要求记者有较强的现场驾驭能力,能够在新闻现场不间断地同时完成采、编、播、评等工作。为此,记者需要具备以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8.
培养农民读者参与意识,是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怎样培养、诱导农民读者参与办报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把读者来信专栏当作一座沟通采编人员和农民读者情感的桥梁。农民读者碰到了疑难问题需要解决,或感谢党和政府给他们的关怀,或揭露基层的歪风邪气的来稿,如果编辑人员置之不理,无疑会给他们的心头浇一瓢凉水;反之,如果热心解答,当好顾问,他们就会有苦找编辑诉,有喜向编  相似文献   

19.
究竟什么是音乐?托尔斯泰曾对这个问题再三研究,结果称它为“感情的速记”。音乐对人体的感情: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还说明音乐是人类感情用语言不能表达之后的一种表情方式。所以最善于表达感情的音乐肯定可以在电视片中发挥作用。当画面和语言都无法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内涵和外延时,音乐就可以大显身手了,特别是人为造成一定感情氛围之时,就更是音乐的用武之地了。 而现在搞电视,编导往往忽略甚至忘却了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位置及重要表现力。即使运用配乐也仅仅是视其为必须履行的一种形式,而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同样有着丰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你若问有些编导:专题为什么要配乐?回答往往是“没有音乐太单调了”,好像音乐就仅仅是凑凑热闹。岂不知音乐还可以使片子更丰满、生动、深层次化。音乐可以是语意的延伸、人物感情的深化,也是感染观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略论医院图书馆员的参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