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曾经习惯于回避教育的不可能,有许多人相信(无论是否真诚)教育永远是可能的,问题只在于能否达到这种可能。于是就有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教得好,只有好不好好教这类的口号。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作用虽然重要,却远非全部,指望教  相似文献   

2.
砚脂 《教师博览》2012,(4):10-11
某日和朋友闲聊,听他讲了亲眼所见的一件事情:在机场的候机大厅,一位衣着有品、气度不凡的男子,带着一个着西装、打领结的小男孩。这是父子俩,小男孩大概有五六岁的样子。最初,小男孩一直在安静地玩平板电脑,不久,  相似文献   

3.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博客中指出,孩子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惩戒”教育的背后,是用更长远、更负责任的感情去爱孩子。  相似文献   

4.
欧洲“新教育运动”与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欧洲“新教育运动”与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异同的比较,探究了我国“乡村教育运动”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特点,以期对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中较突出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指班级规模的缩减,与之相伴的还有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系统性的变迁与提升。其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班化教育的推进需要重视其本土化与本土性问题;拷问其形式与实质背离问题;警惕在区域、地方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背景下衍生出的另一种教育不公平;对其认识上秉持理论与实践融通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英汉机器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英汉机器翻译发展迅速,已走进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阶段并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然而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英汉机器翻译还不可能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平,我们应对英汉机器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共同探讨其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当代语境下宏观政策的推动、教育主体的互联网化、智慧校园的技术支撑、教育资源的网络拓展使得"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可能。"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决策、教育评价、教育资源等方面正在发生积极的变革,但碎片化学习方式、人机对话学习途径、个性化学习研讨模式、虚拟实验实训模式等的固有缺陷制约了"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不能背离教育的公益性本质,需要平衡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的主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转换思路,不可能就变成了"不!可能"。爱国台商沈庆京年轻的时候,参加了帮派之争,为了帮派的利益打打杀杀,最后招致牢狱之灾。在狱中,他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捅向别人的那一刀到底是为什么,想到最后他也想不出其中的原因。他忽然觉得自己十分可笑,就因为帮派中的人说了一句"捅他",他就冲了上去。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创造性不相关”论影响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足以引起教育界的深刻反思,不相关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来自教育对创造性的压抑,克服“不相关”论的基本对策是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教育的宏观环境,建立主休到达与的教育机制,切实减负,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个公司招聘,考题是把木梳卖给和尚。甲上山跑了三座寺庙,游说和尚买他的梳子,引来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下山途中,甲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他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乙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对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认为有理,那山上共有十座庙,于是住持买下了十把木梳。丙到了一个颇具盛名的深山宝刹。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时髦话题,各种新颖的教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各种新式教学设备、手段让人应接不暇。然而,纵观这些创新课,总给人一种“嫌贫爱富”之感。笔者发现,只要是创新课演示,总少不了“高科技”的影子,诸如计算机课件制作、多媒体演示等等,使人惊羡不已。客观地说,这些手段的运用,确实起到了直观、新颖、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但是,很多并不具备条件的乡镇学校甚至贫困地区学校,也绞尽脑汁把“高科技”搬到课堂,形成一股相互攀比、争相上档次的不良风气。这样的做法,导致个别学校以捐款、预借等形式向学生变…  相似文献   

14.
《教师博览》2004,(11):12-12
一个学生违反了校规.于是班主任到教室找到这位学生,说:“你到我办公室来.我要找你谈谈”。这样的场景,学生熟悉,家长熟悉.社会也熟悉。这肯定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5.
走特色学校建设之路是农村小学在劣势中找到自己优势实现办学目标的不二选择。武南小学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从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钱元霞 《江西教育》2001,(10):13-13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经常的事。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不厌其烦的劝说或者粗暴的训斥,收效甚微。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能够及时改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得讲究批评的艺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不批评”教育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多表扬,少批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多数学生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有的一挨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巧妙地以表扬其进步代替批评不足,效果更好。我班有一…  相似文献   

17.
18.
可能与不可能是一对矛盾.数学的真实历史,决不是由发现走向发现,由正确走向正确的一派坦荡升平的历史,而是在危机反复、能与不能、血与火的拼争中,反复克服“不可能”而力争可能的历史.因此,向学生进行不可能性教育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絮语:为什么“1+1可以等于1”这几年,我们的城市随时随处可以看到拆迁和废墟。然而过了一年半载,再去这些地方时,看到的却是漂亮宽阔的马路、巍峨高耸的楼群。我又情不自禁赞叹起来:“旧的拆了就是好!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新气象?”这时候,我明白了:拆和建,旧和新,是在转化着的,奇迹似乎就在破坏中诞生出来了!这个想法使我很兴奋。恰好,今天有快乐作文课,交流的最佳时机到了。开始上作文课了。我先请大家看这个算术题:“1+1=?”别以为我在发烧!我希望大家想想,除了“1+1等于2”,还可能有多少答案?先听我说:“1+1=1,指的是1(里)+1(里…  相似文献   

20.
李俊民 《上海教育》2005,(4A):14-14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能就德育抓德育,不搞“门面”德育,不搞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德育,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生动活泼地把德育工作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