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春霖 《考试周刊》2012,(13):122-122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我们正处在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5.
6.
小学生课外作业布置要适量、适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课外不断得到实践,在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把语文教学引到课外。  相似文献   

7.
一、树立新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期望和关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宽容不等于默认,认可不等于赞同。课既要上得有激情、有风格,又要有满腔热情接纳个性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儿童喜欢的课堂活动形式——是培养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之中。”学生不是仅仅依靠教师讲教材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参与教学活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教材,实践教材。在知行之间搭起一座可行的桥梁。为此,思想品德课中可采取欣赏活动的形式。新课标提到,“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10.
11.
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为了教给学生多少理论知识、知道多少道德规范,它的主要目的是用理论指导人的行为,用理论指导学生去实践,去改造主观世界,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只有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就能抓住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纠正。  相似文献   

12.
陈敏 《云南教育》2005,(32):23-24
小学生英语课外作业是课堂的深化和延伸。任务型的课堂教学要辅以趣味性的课外作业,但作业的布置应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意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下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的生命线。对思想品德课而言,以质量求地位、求发展更具突出意义。针对当前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学生道德能力是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项基本业务活动,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影响着教师业务行为的取向和教学绩效的高低。从自然角度看,教学与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是科研的源泉和载体,而科研是教学的动力和支撑。但事实上,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有的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投放在  相似文献   

14.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何炳恒 《云南教育》2003,(25):26-27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一些奇思妙想,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是确保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重要一环。1.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课题是课文的主旨,有的点明了中心,有的概括了内容,有的提出了问题……它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课题构思精巧,避免了单调…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说教课,显得空洞、枯燥,学生兴趣不大,难以调动积极性。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充满挑战性、实用性,不易上好的社会学科。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不创新,大部分学生会感到味同嚼蜡,对小部分厌学学生而言无异于对牛弹琴。本人几经努力,以生为本,从师生关系入手,采用情境教学,使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创新优化了教学。一、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对话常言道:“爱屋及乌。”“亲…  相似文献   

17.
18.
误区一:由于对教学环节“预设随意”带来的表面自主 新理念下的教学注重生成与构建,淡化预设与讲授,是基于传统“过度预设”而言的,但并不等于不要预设与讲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预设随意”,这就是平时所讲的矫枉过正。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需要预设,但应该突出的是预设明确的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教学过程应该是富于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作业改革上还是效果不明显,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平时思想品德课亲子作业的实践,谈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亲子作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正义 《职教论坛》2007,(1X):49-50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枯燥无味。缺乏说服力。要教好这门课,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次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最后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最终达到使学生听得进去,心中信服,内化为良好行为的目的。从而真正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