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早期儒家对自然灾害非常重视,他们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忧患意识强烈,提倡灾前积极预防,消除隐患,临灾迅速开展救济活动,灾后实行补救措施.这就使社会系统对自然灾害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德尚善的,善良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儒家仁爱思想集中反映了善良教育的真谛。然而,在当前社会善良教育却遭到忽视,导致了种种儿童善良品质缺失的现象。文章在分析善良教育被忽视的原因及善良品质有着重要价值的基础上,从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角度提出了儿童早期善良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要从传统发展模式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必须深刻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制度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这种现象状况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儒家“行夏时”、“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的重农思想,对白族农耕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反对“竭泽而渔”的主张对白族农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族特有的农耕方式、儒家思想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白族农耕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透过白族农耕文化与儒家重农思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重农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其理论使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进程使人类文明出现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问题。儒家提出的"中"、"和"、"天人合一"等思想,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当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深邃的哲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儒家的德育文化与德育思想一直是人类德育活动中的瑰宝,其倡导的德育目标、内容、原则与方法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于历朝历代的德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儒家德育思想,梳理和总结其理论精华,对于当今的社会德育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倡导自然、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人生理想论与此有相通之处。发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儒家人生理想的现代价值,对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后期的体育已具备了比较明确的通过身体运动来强健筋骨,调节情绪的体育意识,在目的性上来讲这已经是具有体育运动的时代了。儒家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的体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思想、体育制度,到体育内容、体育方法,对儒家思想进行全面分析,对指导今天的体育生活、发展体育事业,建立科学的体育理论体系,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是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和制约性因素,并提出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当代知识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以高产、优质、高效和农村共同富裕为宗旨,采用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从目前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不可持续因素的制约,因此,根据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现状及其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知识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环境的破坏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和城市"三废"对农业环境的破坏很大,发展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专题对惠州农业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惠州农业在面临 较大的环境压力背景下, 必须走一条和谐、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提出了保护农 业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由发达国家提出的世界性农业发展战略,是当前世界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本文分析了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阐释了中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约束条件,指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用林业,特别是发展包括农田林网、农林间作、片林、村围林在内的平原林,对于调节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作物增产、提供农村烧柴饲料、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的新型生态经济林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结合中国的国情,从基本前提、核心内容、发展主线、路径选择、不竭动力、充分条件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为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和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分析,在讨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上,确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最后对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要从传统发展模式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必须深刻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制度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这种现实状况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