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犁的《荷花淀》的确是篇让人百品不厌的经典之作.就像那碧波万顷的白洋淀.清澄、质朴而又广袤、浩荡。其文落笔舒展,遣语雅致.叙事跌宕.言情真挚,业已成为那时代、那艺术、那乡土的永远积淀。其中白洋淀女人们的对话.可谓出语浅实而蕴情幽长.细细品味与慢慢咀嚼之.实在是一种芳馨心脾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孙犁的《荷花淀》的确是篇让人百品不厌的经典之作,就像那碧波万顷的白洋淀。清澄、质朴而又广袤、浩荡。其文落笔舒展,遣语雅致,叙事跌宕,言情真挚,业已成为那时代、那乡土的永远积淀。其中白洋淀女人们的对话,可谓出语浅实而蕴情幽长,细细品味与慢慢咀嚼之,实在是一种芳沁心脾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夫妻话别”一场,水生嫂那一“震”一“吮”,历来被名家评点为细节描写的经典之笔.的确,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维妙维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孙犁小说的语言富于诗意、自然含蓄,常常让人回味无穷。单单语序的运用,就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力。这里我们以《荷花淀》中的几处语言现象为例,欣赏一下孙犁小说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5.
执教《故都的秋》,深为其中的图画美所吸引,作者描述的几种秋景其实就是几幅美妙的图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执教《故都的秋》,深为其中的图画美所吸引,作者描述的几种秋景其实就是几幅美妙的图画.  相似文献   

7.
《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小说单元的重点篇目。本单元的重点是阅读与欣赏,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和表达效果。《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语言恬淡,描写雅致,呈现出别样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作者赢得了"诗体小说"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这里所讲的“精神个体性”乃是作家的个性,这种个性在作品里表现出来,则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孙犁的《荷花淀》便可说明这一点。《荷花淀》写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前夕的延安。当时他汲取了丰富的生活营养,产生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形成了一种进取、乐观、富有浓烈情感的性格特点,所以他能够写出一  相似文献   

9.
搭乘孙犁先生的小船我们来到荷花淀畔月亮又如期地升起来小院子总是干净利落得很柔润的苇眉子又在那女人怀中欢跃着她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是一个荷花般美丽的故事总蓬勃于中学语文课本里荷花淀朦胧的月光照耀着整个明净的教室荷花淀馥郁的荷香酢熏醉了一双双明澈的眸子荷花淀之于我是一个快乐的季节年年都要在那月光下沐浴一遍岁岁都要被那荷花香陶醉一次欢快地率领一伙可爱的少年穿越乒乓叭叭的枪声抵达荷花淀的深处打捞起菱藕一样深刻而富有营养的主题执教《荷花淀》$胶南一中@苏正新  相似文献   

10.
皎皎明月出东方,农家小院夏夜凉。俊俏媳妇院中坐,灵巧双手织席忙。不料丈夫夜半走,女人心里不舒畅。皎月升到天中央,席子已织大半张。水生媳妇席上坐,如同浮在白云上。乘兴而来扫兴归,各人都骂狠心贼:过年娶新不见慌,这次野马脱了组。.▲V-么甲.人甲-人,.盗.甲-血.,-人,.孟.,.盛.甲-皎月已到天中央,丈夫未归妻张望。银白水面薄雾起,轻风送来荷花香。蓝天白云金太阳,芦花荡上轻风凉。女人悠悠划小船,顺手捞起菱角秧。AV.直.,.么V.盛甲-直.v.水生很晚才回庄,他是游击小组长。媳妇站起要端饭,水生摆手“不用忙”。女人正…  相似文献   

11.
环节一导入师:谈起战争,同学们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生:硝烟弥漫。生:枪林弹雨。生:炮火连天。生:尸横遍野。生:血肉横飞。师: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战争场景。孙犁先生战争题材的小说《荷花淀》,却别有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12.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精心选材 ,以清新俊美的语言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勇敢机智的青年妇女形象 ,虽然写的是战争年代的题材 ,却看不到断壁残垣、血雨腥风 ,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满溢荷花清香的水墨山水画 ,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整篇小说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组成 ,青年妇女的成长历程和水生参军打仗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整个故事 ,情节明白晓畅 ,线索分明 ,结构完整。《荷花淀》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命题 ,发生在这里的事件中心是伏击战 ,全文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事件…  相似文献   

13.
读文章如饮美酒。酒越酿越醇,文愈看愈香。读《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就像喝一杯浓茶,细细品读,回味无穷。故事发生在东汉末期,这原本就是个政治腐败的黑暗时期。《三国演义》更是将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这段峥嵘岁月描写得淋漓尽致。故事起始于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各路军阀逐鹿中原,你争我夺,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后,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刘备聚卧龙、凤雏之智,  相似文献   

14.
引读辛郁,本名宓世森。这位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江南才子,在台湾诗坛被称为“冷公”。他的“冷”,既因为他时常是一副冷淡的神情,也因为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的一股冷冽肃杀之气。作为战乱中流落到台湾的诗人,他总能体味到一种生命之中的茫然和无奈。他的代表诗作有《豹》、《演出的我》、《石头人语》等。多读一点他的作品,便会感到他那无可排拒的冷肃之气并不能掩盖住蕴藏在诗行中的一颗火热滚烫的心。台湾诗人洛夫评说他的诗时曾说:“冷是他的语言,热是他潜在生命的燃烧。他的诗堪称冰河下的暖流。”诗作家书屏息噤声读家…  相似文献   

15.
现代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自幼受家庭信奉的佛教思想影响,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他的散文常常于平实、质朴、精细之外,又带有一些点染着宗教意味的宁静、冷寂、深沉、洞彻。《梧桐树》通过写梧桐从新桐初乳到绿叶成阴,直到黄叶  相似文献   

16.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为中国”、“为学术”,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感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1904年,作者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那时虽然中日甲午战争已过去了多年,但日本人还骂中国人是“猪头三”,动不动就对中国人加以白眼,另眼…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的春天,在"中国好歌曲"主打原创的旗帜下,一首《卷珠帘》以浓浓的中国风让人动容,婉约的歌词中隐约可见古典闺怨诗的柔美。随后,莫西子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改编自俞心樵同名诗歌,赵照《当你老了》改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同名诗歌,赵雷的《画》神似诗人  相似文献   

1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文章的正文写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是年作者19岁,补文部分作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其时作者31岁。一篇写家庭琐事的短文能四五百年传诵不衰,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9.
《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他的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怀念往日兄妹深笃情意的抒情性祭文。这篇祭文是袁枚力主写“性灵”的文学主张的具体表现。“性灵说”的核心就是认为诗文要有“真情”。《祭妹文》之所以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全文句句含泪,字字关情,作者把满腹哀婉的血泪深情充溢在字里行间。一、深情呼告,催人泪下文章在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者身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与散文、诗歌,各有其文体特点与审美个性,从而确定其自身的特殊价值;但各种文体之间亦并非存有天然的鸿沟,非比即彼,实为“本同而末异”,故有相互渗透、包容,相互为用的一面。一种文体吸收别种文体的长处、手法,以丰富和发展自身,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给自身注入蓬勃的生机,辟出一方更加广阔的天地。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创作大胆移入诗歌、散文的某些手法,刻意追求诗一般的优美意境、韵律和情凋,大大拓展了短篇小说的艺术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