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训练周期划分问题 1.1 分期训练理论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诞生之初,得到了许多运动训练理论工作者和教练员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其理论的科学性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甚至出现全盘否定的观点,但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对分期理论的争议已表现出辩证否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4训练分期理论   4.1训练结构、训练分期、训练周期与周期性训练   20世纪80年代前后部分学者对苏联学者JI.II.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但绝大多数学者和教练员仍认为:周期性训练过程的基本规律及相应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发展和更加丰富、完善了.   ……  相似文献   

4.
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和评论了马特维耶夫周期训练理论对当今训练实践的不足,并提出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发展趋势,指出训练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安排周期,从实际出发,不可教条地按照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周期训练理论、板块训练和小周期训练理论,超量恢复和适应理论,“三从一大”原则,力量训练思路,协调能力的归属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重视训练强度,在小周期和板块训练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明确适应理论与超量恢复的不同层次性,进一步研究两者所反映的机体的生理变化;合理解读“三从一大”原则,科学指导运动训练;转变传统力量训练观念,引进新的力量训练思维,积极发展专项力量;正确定位协调能力的归属。通过综合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对周期理论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量的查找和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运用系统分析和逻辑学方法,对马特维耶夫“周期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核心和现今人们对运动训练理论的认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以马特维耶夫为代表的训练周期理论应持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调研的方法 ,结合训练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训练的实践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竞技体育比赛量大幅度增加的发展趋势 ,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体能类项目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不仅在于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落后 ,更在于缺乏对一些占主导地位的训练理念和思路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形成至今对运动训练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竞赛制度的重大变革,导致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之间产生冲突,为了使运动训练周期理论更好地指导现代运动训练实践,本回顾了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形成、发展,并通过对新赛制下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探讨,提出了新赛下体能类主导项目及不同项群训练周期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情绪周期理论提高乒乓球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情绪周期理论和乒乓球周期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乒乓球中小周期训练迎合情绪周期理论,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充分运用区别对待原则,能明显提高训练效果,改善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0.
纪逊 《游泳》2008,(2):11-15
“周期训练”的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运动理论专家马托维也夫教授提出的。周期是循环往复,周而复使的意思。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周期性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方式进行,每一个循环往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后一个循环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训练的要求,从而使运动员创造专项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思考和讨论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综述和评论了近年来国外训练学者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和超量恢复原则,提出了运动训练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情绪周期理论在田径中小周期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情绪周期和周期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情绪周期理论运用于田径中小周期训练的构想,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了情绪周期理论在田径中小周期训练中的运用是区别对待原则的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13.
周期训练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中的若干新问题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通过对周期训练理论基本原理的剖析,以及对其在现代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所作的审视,发现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提出为适应现代比赛赛制的变化,广大教练员在安排运动训练结构时,仍要以周期训练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认为加强训练负荷刺激及其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未来专项周期训练理论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周期性训练原则是现代训练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以长期训练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训练分期理论为依据确立的。训练分期理论最早始于19世纪末,属短期训练思想阶段。当时人们认为赛前只需训练2—3周即可,无需做专门的长期准备性训练。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训练分期理论进入了非周期性的阶段性训练思想阶段。形成了初期的系统训练思想。直到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训练分期理论才进入了全年周期性训练思想阶段。从50年代开始,对  相似文献   

15.
二、对训练分期问题的几点认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促使比赛次数增多是对训练分期理论争论和质疑的外部客观条件,但对传统分期理论予以否定的原因,是在于比赛次数增多后增加了训练操作的难度,以及如何使训练过程各个环节与各种内容有机结合以适应比赛而造成的困惑。我们认为有关训练周期划分的争论和操作中困惑的原因是因为:(一)对原有理论内涵的认识存在着偏颇分期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学者奥卓林认为:“对划分周期问题展开的讨论,仅仅是有些人对它的理解变化无常。”列·巴·马特维耶夫在第十一届亚运会科学大会所作报告中,对有关“竞技…  相似文献   

16.
新赛制下全年训练周期的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村  杨兴权  钟敏 《体育学刊》2004,11(2):115-117
通过对传统周期训练理论以及其他一些观点的剖析,认为传统周期训练理论在新赛制下并未过时,仍是全年周期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训练学界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提出运动训练的分期问题,先后提出:大周期训练、小周期训练及赛前训练。60年代苏联运动训练专家马特维也夫提出大周期训练,即一年一个训练周期,当时世界体育比赛的频繁程度相对要少得多,因此马氏阐述的大周期训练理论,是当时客观形势的产物。70年代末世界体育比赛目趋频繁,许多优秀运动员为了适应这些频繁的比赛,并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大周期训练已经不能适应频繁比赛的需要。先在西欧,  相似文献   

18.
划分运动训练周期的理论依据:突变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自组织理论中的托姆(R.Thmom)突变论,对运动训练划分周期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肌体的“自由度”,“外涨落”引起肌体的“内涨落”,肌体的“微涨落”引起“巨涨落”,运动训练划分周期的理论依据是“托姆突变论”。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运动训练周期性理论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国  葛武 《体育科研》2001,22(3):24-25
通过对周期训练理论研究进展的分析,探讨周期训练理论不同观点的特点,并对当前周期训练理论的研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训练阶段基本理论的研究一直十分薄弱。在对早期科学化训练中的若干热点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训练目标理论”、“敏感发展期理论”、“竞技年龄理论”、“训练过程理论”、“训练分期理论”、“竞技状态理论”、“训练适应理论”、“负荷与恢复理论”、“项群与个体化理论”和“方法论理论”在内的“儿童少年早期训练综合科学理论”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