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本文从修辞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语言性和文学性、交叉性和独立性三个方面,辨明修辞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独立的、关于语用效果即属于言语的语言学。相应地,修辞学可分为三对六种部类:普通修辞学和具体修辞学、宏观修辞学和微观修辞学、描写修辞学和认知修辞学。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学科定位,即确定修辞学的性质,确定其研究对象。正确而科学的学科定位,有助于建立具有特色的修辞学体系或理论框架。修辞学只研究表达效果,不研究接受效果。修辞学不是边缘学科,把修辞学视为边缘学科而产生的麻烦是:如何与文艺修辞学等边缘学科加以区别?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表达效果修辞学的传统。修辞学不是美辞学。美辞学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修辞学是结构语言学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是汉语修辞学中的热点,成果很多。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想更上一层楼,是不容易的。对汉语修辞学研究现状进行评论,是汉语修辞学前进所必须的。这种评论应当建立在“诚”字之上,端正学风。研究汉语修辞学史,进行汉语修辞学评论,目的是要推动汉语修辞学研究,促进修辞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本从修辞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语言性和学性、交叉性和独立性三个方面,辩明修辞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独立的、关于语用效果即属于言语的语言学。相应地,修辞学可分为三六种部类;普遍修辞学和具体修辞学、宏观修辞学和微观修辞学、描写修辞学和认识修辞学。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转向这一术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它为修辞学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注入了活力。本文讨论了修辞学转向的定义、转向后的修辞学的研究重点和修辞学转向给修辞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修辞学史是个自足的系统,明代修辞学具有较高的成就,是古代修辞学的高峰之一,清代修辞学作为古代修辞学的殿后军,呈衰落迹象。古代修辞学史可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建立期、高峰期和衰落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宗廷虎与李金苓夫妇同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都是师从中国现代修辞学之父、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学习修辞学的。他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学习研究修辞学,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心系修辞学,魂牵修辞学,穷其一生,矢志不渝地在修辞学园地辛勤地耕耘、拓荒。他们在修辞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修辞学界同仁所一致公认。他们成功的秘诀有两点:一是对修辞学这门学问的坚持,二是有自己研究应有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王希杰先生将潜显理论运用到修辞学的研究当中,提出显性修辞学与潜性修辞学及预测修辞学。他使修辞学研究具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修辞现象摆脱了神秘色彩,使修辞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当然,潜显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修辞学繁荣的今天,修辞学研究也步入了种种误区:如主张语法修辞结合,主张言语风格、语境、公关语言、言语交际等要从修辞学中分化出来,主张搞纯修辞学。这是由于对修辞学的性质认识不一致而造成的。文章指出,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修辞学属于大语言学,而不属于纯语言学。要进一步繁荣汉语修辞学,必须在修辞学界开展一场修辞学性质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辞学史上,明清作为从中国古代修辞学向中国现代修辞学的过渡时期,是对古代修辞学的总结,也是向现代修辞学转折的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其修辞学的理论意识也逐渐增强。当然,这并非指明清时具有了同今人一样的“修辞”观念,但所论述的问题显然是独立的修辞理论问题,于是出现了最初的学科意识的萌芽。人们开始有意探索修辞学的理论系统性,也出现了一些修辞学的理论术语。修辞学开始抛开其他学科的束缚,产生了修辞学从自发向自觉的飞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修辞论》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修辞学学著作:明确提出了对修辞学说的评价和选择标准;揭示了修辞学的科学结构,讨论了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探讨了修辞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总结了20世纪汉语修辞学的主要成果,展示了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历史演进的大致脉络,指明了修辞学的发展方向;讨论了修辞学说和研究主体、社会时代、传统文化的关系;反思了修辞学的社会形象、社会功能等问题。全书具有四大特点: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高瞻远瞩的学科发展论,精辟独到的学术见解,独具特色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西方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新修辞学、对比修辞学为发展脉络,探讨了西方修辞学的语言学科性质、跨学科发展趋势。新修辞学派继承和发扬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并充分发挥其社会认知体裁观的最大优势,结合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把语言的修辞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加以综合描述和阐述,并逐步成为现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对比修辞学理论的构架和产生提供了可靠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术界一般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待修辞学,把修辞学归属于语言学,这种观点与西方学术界的看法大相径庭。语言学与修辞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学科构成。但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关系相当紧密,研究的范围也有诸多的交叉重叠,确实很容易把两者混同起来。本文尝试换一个角度——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语言学,考察当代语言学对修辞学的影响,以便更清楚地认识修辞学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修辞学研究在新世纪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中国修辞研究可分四个历史阶段 :创建期、缓慢发展期、普及期、革新期。其主要成绩是 :构建了修辞学理论体系 ,修辞观念不断更新 ,学术争论不断深化 ,重视修辞学史研究。存在问题是 :继承古代修辞学传统不够 ,对方法与方法论不够重视 ,修辞学领域有向外扩展趋势。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修辞学 ,建议 :重视修辞学理论建设 ,创建修辞学流派 ,建立或完善各分支学科 ,扩大修辞学刊物阵地。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前十年,中国理论修辞学在延续上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或对以前的研究成果有了进一步的开掘、完善,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如三一修辞学、模糊修辞学等;或创立了新的修辞学体系,出现了从接受、社会心理角度研究修辞学的著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如认知修辞学、接受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提出了修辞学新体系,代表了当代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水平。它较好地把修辞学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74-76,80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 ,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 ,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 ,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20.
张凤伟 《文教资料》2007,(36):41-43
中西方古典修辞学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本文尝试分析西方古典修辞学和中国古典修辞学各自发展中社会制度所起的作用,力图揭示社会制度与修辞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并指出民主制度与封建制度是造成东西方古典修辞学不同的原因所在。民主制度使得西方古典修辞学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中国封建制度则使中国古典修辞学侧重微观研究和印象式点评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