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课提倡主动、积极地探索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的结论。“九义”教材继承了现行教材注重能力培养的优点。多数课文采用像第四册《搭纸桥》这样的编排结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中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探究问题的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说明本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缓冲和缓冲在生产生活、科研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对探究的兴趣。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缓冲,并通过实验总结缓冲的方法。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缓冲的应用。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并进行缓冲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关注缓冲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缓冲难点:设计缓冲实验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鸡蛋、海绵、泡沫、餐巾纸、塑料袋、报纸、夹子、塑料…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课文结构大都是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认知活动去获得问题的转论,再引导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课文结构的主干_抓住这一点细加探究,辨析异同,可将课文分为四种不同类型、这样的课文类型、结构为系统、科学、完整、规范地构建教学达标规程奠定了基础。1以认识自然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为主线的课文。如村》太空气*格种各样的根》、格种各样的果实》、《蚂部、《蟋蟀》、《砂和粘土》、《钢铁锚》等。以路种各样的根》为例,其结构为:先采…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常识课程是学前儿童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使幼儿形成亲社会、爱科学、会思考的品质。本实验以“综合常识”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常识课程,以期更适合学前儿童整体的、未分化的思维特点。我们认为,构建幼儿园综合常识课程,首先要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共同本质提炼出来,作为新课程建立的依据并形成学科范畴,然后再以当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寻求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方法系统,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中的内容,多数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结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探索问题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广泛联系实际。在这几个环节中,“观察、实验”基本上都安排在“结论”之前,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知识。可见“观察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重。这样突出“观察实验”地位是有道理的,因为实验生动形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符合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实验不仅是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实…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听了几节自然常识新教材试教课。这几堂课的共同特点是,首先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围绕一个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研究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最后把知识进一步扩展,化为他们的生活内容。这样教学,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7.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事物的本质,基于深度思考的内涵以“杠杆”的教学为例,说明了概念和规律溯源的流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结构和特征,即问题母子结构,母问题引导学生的开放思考、子问题引导学生的精准思考.介绍了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的进程,即初步分析的实验数据、预测可能的实验结论、可能结论的正伪论证、科学结论的自然而来.运用案例解读了深度思考引领透彻本质和应用赋能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亚力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 ,才有发现和创造。在探究性学习中 ,“问题”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探究性学习经历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等基本环节 ,即 :首先,教师巧妙地设置具有挑战性或趣味性的问题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 ,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然后 ,提出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又是什么?这些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所提问题的相关结论的假说。学生个体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戒只重结论而轻过程 自然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物体和现象的。对于一些常识性结论性的东西——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等,教师应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掌握”不等于简单记住结论,要引导学生经历“认识自然现象的科学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做出结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才能发现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善于思考分析,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通过大量实验,才能知晓假设是否正确,最后得  相似文献   

10.
图示导读不能停滞在较为零碎的板书表达上,而应朝用图示解决课文整体结构的方向努力。笔者认为,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可以从作者相结冷静的外在明晰的思路、相对热情的内隐的情感线索和内容材料组织的“象”的显示找到一种有机的全面的结构关系,有“图”标示出来,引导阅读。按照这种结构进行了图示导读,才可以使学生获得最好的知觉整体性认识,才能深入思维,得到对课文的整体的美感、获得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19课《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深,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不为文中一些较深的知识所纠缠,又能掌握文中所述的一般性的科学常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认识自然能力的目的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阳对四年级同学来讲,没有不熟悉的。但是真正能说出些道理的还不多。当同学们初读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我设计了下列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课的所谓“四环节”教学就是:首先从实践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认识活动获得问题的结论,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概括结论——实际应用”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自然“四环节”教学的起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谈话、游戏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观察和实验是传授自然常识、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自然常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在观察、实验中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这不但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社会课课堂教学结构列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守梅 《云南教育》2000,(11):14-15
一、“三段型”结构“三段型”结构就是一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认知———领悟———内化”。认知 ,指认识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 ;领悟 ,指从中领悟道理 ;内化 ,指内化认识 ,激发情感 ,促进行为动机的形成。有位教师教学第一册《家庭与社会》一课 ,首先出示四个小家庭的挂图问学生 :这一幅幅小图中的成员生活在一起叫一个什么?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组合在一起又叫什么?让学生感知“家庭”、“社会”的概念。接着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1.由事入理———引导学生口述图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正在工作。2.由情入理———引导…  相似文献   

15.
刘宏 《成才之路》2009,(10):78-79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阅读就是积累,是学生吸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再化为自己的营养,课外拓展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积累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那么如何进行拓展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和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中,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课文范例,坚持“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一、利用课文的基本结构格式讲解作文的章法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固有的最基本的结构格式并结合具体文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如讲《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可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文最基本的结构格式:说明顺序与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即由南到…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自然教学中表述为“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到经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结论。”这种思维过程是人们认识自然现象的科学方法,也是科学思维、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在小学自然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掌握这种思维过程和方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注重实践和应用,注意拓展学习空间,跨学科学习。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谈谈语文和物理的关系。一、引入物理课内容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都强调指出:高中语文课应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课程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注意科学技术、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许多方面贯串着的审美追求,使学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些要求,既是语文课的课程目…  相似文献   

19.
本教学设计从社会热点出发,充分利用模型和实验,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自然学科《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多年的实践经验得知,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思考直接获取知识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