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原因,废除科举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如何看待旧科举考试,及其兴衰成败,自然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但重新审视科举考试,会给现代考试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的社会中形成并长久地实施,是因为它是以公平性为基础的。重新审视科举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公平性渗透在科举考试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为一项长期的人类社会活动.“始终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兴衰、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始终与一个社会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制度紧密相连.并成为在社会中起决定性影响的文化因素。考试内涵涉及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施测与管理、考试结果认定等多个方面。影响一项考试生命力的最本质要素是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本文重点就考试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田朝凤 《教育探索》2001,(12):95-96
考试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香港是亚洲最重视考试的地区之一。在香港的教育体制中,从幼儿园到大学之间的考试种类繁多。探讨香港的考试制度,对于深刻了解香港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香港的考试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改革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香港考试制度略述在香港,由考试局主办的统一考试称为“公开考试”或“会考”,要求全港同一类型学校同一组级别的学生参加。这类考试通常每年考一次,以鉴别学生的学力水平,承认其升学资格或就业学历。1.小一入学试1983年9月前,香港有小一入学试,19…  相似文献   

5.
古代广西桂林科举考试的亮点有三鼎甲人数多、考中进士人数多、科举考试家族兴盛。形成科举考试亮点的主要原因有古代桂林学校教育事业繁荣;广西贡院设在桂林,有利于桂林辖区科举人才应试;中试者的模范效应,推动了桂林辖区民众参加科举考试的热情等。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中国举行最后一次会试、殿试,这也是科举制度的末班车。因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的破坏,加上几年前“公车上书”的影响,这次会试移至河南开封举行,殿试时才回到北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明代科举考试试题的分析,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科举制度和学校考试评价制度本身的认识.同时,明代科举考试试题中的积极因素,给当今学校考试评价提供了诸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形成具有强基与推动作用,奠定了我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社会物质基础。与儒学思想、文官政治多维互动,使考试内容因需而变,实现了测试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文化选择过程,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科学的求知精神,削弱了科技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割裂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使之徘徊在经验论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科举文科考试对军事的影响表现在:一是文科科举举人、进士担任了许多军事武官;二是文科进士不少人写了一些军事著作。武科科举考试出身的人才一方面写了不少的军事兵书;另一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战功累累的军事将领。  相似文献   

10.
多样化既是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也是世界各国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必须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通过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和总结自己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公平公正,以统一考试和统一录取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和多元录取方式并举的多样化的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英国最主流的大学招生考试,A-level考试制度于1951年建立,并逐步形成了线性的课程考试制度。2000年的模块化改革将其"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变革为"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学科知识,并提高其考试通过率。这一制度在运行十几年后,暴露出了重考率过高、分数膨胀严重、应试文化加重、知识宽度不够、评价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2015年的线性改革,即从"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回归"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此轮A-level考试制度改革与我国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明显不同,但也为我国新高考改革提供了些许启示,比如限制学生重复考试次数、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方式、强化高校在招生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外合作方会通过进项考试制度遴选英语程度好的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因此,进项考试制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重要保障.通过进项考试制度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课考试制度和考试反馈与评价的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课考试中多种方式并用,有效评估学生学习程度并将考试结果反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对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韩国、芬兰等)的大学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即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多元、高校享有招生录取的自主权、考试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弹性、考试命题侧重对学生基础学力或能力的考查等。发达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有以下启示:应赋予高校一定的考试评价权和招生录取的自主权;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探索高考部分科目的社会化考试运作模式;改革高考成绩分数制,实行等级制;增强高考制度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科举取仕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探究科举取仕制度衰亡的原因,为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挖掘其现代意义,同时对建设一支高效、廉洁、务实、创新的现代国家干部队伍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考试选择人才是源于古代的“科举”。延续到今日考试作为一种制度,以其独立的体系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从历史发展看中国的考试,大致可分为社会考试和学校考试两大系统。社会考试的职能,一是选择人才,二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党校我考试的职能,一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二是评价教学质量,无论是“科举”还是目前的“考试制度”,都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要政治工作,从什么阶级,在什么阶层中选择人才,怎样选择人才,由于各时代情况不一,每个朝代各个阶段的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制度措施就自然不同,但核心都是以保守落后的因素为对立面。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与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借鉴了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优势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完善和改进我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自隋朝建立以来,历经1 30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核管理体制。它是我国古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以其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而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以科举考试中的公平公正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国现代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演变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演变历程,认为考试制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直线前进、健康发展的过程,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说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中国历史和世界范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由于古代考试制度颠倒了“育才”与“选士”两种功能的关系,其教育功能沦为政治功能的附庸,因而失去了生命力。当前改革考试制度,就要使考试回归其本质功能,真正成为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促进人才发展的制度,而不仅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古代考试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即通过分科考试举拨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考试制度。这种制度自隋创立以后,唐、宋、元、明、清历朝皆用,表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和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研究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分析其利弊,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分区定额与原籍应试是清代科举制的两大基本原则。在原籍应试原则之外,又存在针对流动人口而实行的寄籍应试之法。由于科举录取率以及考生科场竞争力的区域差异等原因,在人口流动越发普遍的社会背景下,不同地区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冒籍应试问题。清政府试图通过廪保、官员担保等机制防治此类舞弊现象,但其实际治理效果比较有限。探讨清代科举冒籍问题,对于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以及治理当今高考移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