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刊讯8月3日上午9时,第七届中韩出版学术研讨会在新落成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大楼的报告厅如期召开。参加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同志、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同志、韩国出版学会会长李钟国教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党委书记余敏首先致开幕词。他说,中韩出版学术研讨会的开展,不仅促进了两国出版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希望通过这样深层次的研讨活动,能够增进中韩双方彼此在出版科研领域的信息沟通与人员交流,能够进一步在出版领域开展多层次的项目合作。韩国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11年10月5日,韩国首尔举办了第25届读书日纪念仪式,同时表彰了在出版产业发展和出版文化交流中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作为"中韩两国出版文化界交流与合作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沈菊芳被授予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荣誉。  相似文献   

3.
张俊梅 《今传媒》2016,(8):87-88
中韩电影的合作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随着中国电影进入快速增长期,中韩两国电影开始进行投资领域的深入合作。《奇怪的她》与《重返20岁》源于同一个剧本,中韩电影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一本两拍”,因为其考虑了文化差异,剧本进行了本土化修改,拍出了不同的版本,因此获得了成功,这一新模式既促进了影视的交流及跨国合作,又为国际间的合作探索了一种成功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宋晓利 《传媒》2016,(2):59-61
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时间虽然较短,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产业运营体系的日趋成熟,使2014年韩国电影产业的销售额突破了2027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的大关.随着高层互访交流的次数增多,中韩两国在电影产业领域的合作交流也日益频繁,2015年5月在成都举行了“中韩影视文化产业论坛”,6月在上海开展“中韩电影论坛——中韩合拍下上海模式的探讨”,9月在吉林举行了“2015中韩影视传媒高峰论坛”等会议,从侧面反映了中韩电影产业开始了纵深的合作历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韩合拍片不仅影片数量逐步增多,而且题材、类型、样式和风格也日益多样化;无论在历史题材的古装片和战争片创作方面,还是在现实题材的多种类型片创作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在电影特效技术的合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为此,中韩合拍片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重要创作生产现象。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跨越式的发展,中韩合作拍摄影片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当下,中韩合拍片的创作生产应该在总结此前合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多元合作与优势互补,更好地达到提高质量、共同拓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报刊之友》2013,(7):35-35
2013年6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在会见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雷德、专利商标局高级顾问柯恒时强调指出,中美双方应保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密切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和创造世界知识产权良好的法律环境。柳斌杰对雷德与柯恒一行来华访问表示欢迎。他说,刚刚结束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他指出,近年来,中美两国各领域交流活动多、合作范围广,并且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3年前,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与英国文化委员会、伦敦投资局在伦敦签署了中英两国新闻出版文化交流合作备忘录,目的是为了加快推进两国出版传媒、学术文化之间开展更加积极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进两国文化的深入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两年前,也是在伦敦,中英两国举行了新闻出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独联体和欧洲两大市场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提出,为中乌两国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加强中乌两国在出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互信,对加深两国的全面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通过介绍乌克兰的出版、发行、出版机构、从业人员、主要书展、国民阅读、相关立法等方面情况,以期较为全面地呈现乌克兰出版业的现状,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9.
10月15日,第十届中韩出版学术年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本届年会由韩国出版学会主办,中韩两国出版学术研究专家、出版单位的代表以及韩国高校出版学科师生近百人出帘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 杨嘉)7月30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一届中韩出版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中韩两国出版业最新发展状况及世界出版业发展前景研讨.25位专家学者组成的韩国出版学术代表团,带来了来自黄海彼岸出版学术界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1.
夏丹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2):41-47
[目的/意义]研究以馆社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术图书出版推广服务,以期提升学术图书的出版质量,促进学术交流与科学传播,推动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创新发展。[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系统分析当前学术图书出版推广所面临的危机与机遇,总结学术图书出版推广国内外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合作现状及现有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馆社合作新模式,并探讨二者在新的合作模式中需解决的问题。[结果/结论]从搭建学术图书出版推广一体化平台、开展学术图书出版素养教育、加强数据合作、制定有效的合作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6个方面构建馆社合作模式,使合作更深入、更专业、更高效,能积极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产生、传播与共享,推进学科发展与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2.
杨旺平 《编辑学报》2019,31(5):552-555
增强出版是科技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增强出版实践中应具备协同性思维。文章分析不同出版媒介和编辑流程在增强出版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探讨通过制度协作促进增强出版发展的措施。认为通过协调出版媒介间、编辑流程间及制度协作间的协同性合作,可发挥优势资源,提高磨合效率,扩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高健 《出版科学》2009,17(6):25-28
当今编校工作已发生深刻变化,编辑侧重选题策划、出版周期缩短等,造成文字加工粗疏,校对承担着编辑职责“后移”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校是非”的挑战,编校流程不顺畅甚至矛盾重重,编校质量打了折扣。必须对编校进行重新定位,加强编校沟通,协调编校关系,建立起新型的编校合作模式,使编校工序流畅有序,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缩减编校成本,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陈晨 《编辑之友》2018,(5):28-32
出版产业进行数字出版转型探索已有十余年时间,但从模式成熟度以及产业收益率角度看,出版产业的数字转型成效并不理想.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兴起的如网络文学、知识变现等内容产业持续获得用户青睐,发展势头迅猛.作为老牌的内容提供商,出版单位拥有海量的图书资源和作者资源,在发展模式多元、分发渠道多样的当下,不应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出版单位应深入了解互联网运行模式,或积极尝试与技术平台商合作,或自主转型为平台商,利用知识付费的风口占据主动.文章从知识付费领域发展现状入手,对出版产业进入知识付费产业的方式方法以及运行模式进行归纳梳理,指出在知识付费视阈下出版产业运营模式需要注意的三方面问题,包括出版角色和功能需再定位,借势合作问题诸多、需谨慎推进,以及版权归属,希冀对我国出版产业的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学术出版物价格的攀升和学术传播电子化发展趋势促使美国大学出版社与图书馆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学术传播。双方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涉及:图书馆帮助出版社进行印刷版图书的电子化;合作建立电子出版平台或合作出版学术期刊;图书馆帮助出版社建设有关图书、编辑等的论坛;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出版社帮助图书馆销售电子产品或与图书馆共同出版学术著作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信息交流的体系与服务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经典科学信息交流体系的几种Ⅰ型模式,提出科学信息交流体系的Ⅱ型模式。论述Ⅱ型模式的5种形式(私人交流、公共域或公共机构仓库、商业性左线出版、非商业性在线出版和作者付费开放出版),认为由于Ⅱ型模式业已形成,传统“纸”链文摘与索引服务模式(即Ⅰ型服务模式)已基本上被取代。  相似文献   

17.
刘建朝 《编辑学报》2014,26(6):525-528
大势所趋的数字化出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出版将成为学术期刊转型和发展的必由路径。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学术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模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传统意义上的编辑人员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遭遇边缘化及更明显的身份泛化。学术期刊编辑为应对数字出版的冲击,必须进行身份重构,重新自我定位,成为策划型、技术型、学术型或营销型等有所专长又熟知数字出版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然药物》创刊8年、全英文出版2年即被SCI收录,成为我国第2家被SCI收录的药学期刊。本文在回顾该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该刊被SCI收录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创刊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委会和高效务实的编辑部,具有国际化视野,与Elsevier合作出版国际网络版,采用ScholarOne稿件处理系统,以及注重利用高校平台进行国际化宣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浙江农业科学》与学会(协会)合作出版专刊的办刊实践,认为农科期刊与农口学会合作出版专刊具有目标一致、优势互补、效果良好的特点,总结出配合“三农”大政方针选题,制订周密的合作出版计划,分头落实,定期交流的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出版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业界的期望和要求反而日益疏远,专业教育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针对这一现实,本文首先明确了新时期出版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强调出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正确处理“专与博”、“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指出教育发展“规模适度、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追求效益”的战略原则。其次,在宏观层面提出出版教育的改革思路,即:明确学科定位、整合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清晰、目标明确,课程设置规范化、科学化。最后,以微观视角对出版教育的改革从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