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之中,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基本原则.中国早在古代就很注重礼貌在人们交际中的作用,而在西方基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利奇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本文将以礼貌原则这一理论为基础对《非诚勿扰》节目中的主持人与男女嘉宾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目的使阅读者能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更好地运用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江苏卫视著名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大受成功的原因出发,以实例讲解了《非诚勿扰》栏目主持人孟非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认为主持人的风趣睿智是这一档栏目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好评的一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究了电影<非诚勿扰>中的两个问题,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以诚相待、非诚不扰,也许,一切就皆可解决.  相似文献   

4.
憨瑞祥 《文教资料》2011,(22):81-83
各省级卫视频道相继推出了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质量参差不齐的相亲类栏目。从其市场经济因素上,它是成功的范例或典型,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特征和对收视率的偏激追求特征;从其栏目实质上看,它明显具有后现代主义特性,包括反理性、狂欢特征,以及视觉文化的凸显;从社会效果上,它凸显了非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主流媒体责任的缺失,深刻反映了多元社会喧闹浮躁的文化现象。前二者皆是"就现象谈现象"的做法,本文主要从第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爸爸妈妈带我去日本参加为期一周的“《非诚勿扰》主题游”,北海道的自然风光让我尤为喜欢。 坐在车窗边我可以看到迷人的田野风光,金色的麦子、绿色的山峦,还有那牛和羊,错落有致,像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相似文献   

6.
礼貌理论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然而礼貌理论中的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即说话人有意识地打破言语交际的恰当性常规而形成的特殊话语,在已有研究中虽较少涉及但值得进行探究。该文拟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对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中文语境中过度礼貌造成的语用失误,以便提高在相亲语境中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7.
陈芳 《海外英语》2014,(22):222-223,228
礼貌理论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然而礼貌理论中的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即说话人有意识地打破言语交际的恰当性常规而形成的特殊话语,在已有研究中虽较少涉及但值得进行探究。该文拟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对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过度礼貌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中文语境中过度礼貌造成的语用失误,以便提高在相亲语境中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磊 《文教资料》2011,(1):59-61
《非诚勿扰》是相亲真人秀节目中最红火的节目之一,本文就《非诚勿扰》的文化价值、叙事策略,以及节目如何从私人化走向公共文化领域这三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八小时以外》2010,(7):8-8
因广电总局下发相亲节目整改通知,加上被《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点名批评,收视率异军突起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其停播或续播之争论已超出了节目本身的热度,而该节目主持人的请辞传言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一档普通的电视征婚节目居然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的关注度,这在国内电视节目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们对各种各样的广告信息已经感到厌烦,硬性的商业广告在很大程度上达不到广告主的预期效果.在这个受众注意力已成重要稀缺资源的时代,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广告主们探索出了新的广告模式——植入式广告.本文以《非诚勿扰Ⅱ》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植入式广告的定义之后,着重分析了植入式广告在《非诚勿扰Ⅱ》中的表现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相亲类节目风靡整个电视荧屏,作为相亲类节目的代表《非诚勿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其中的原因:多元化、冲突性强的节目内容;舞台及音效的特色包装;独特的节目效果等。但这类节目依然有缺乏创意、诚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存在,需要从增强节目创新意识、提高版权保护意识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王乐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5):105-106,114
《非诚勿扰》中“三驾马车”的互补组合、“朴实与幽默”的主持风格和“话题性”的主持艺术展现了中国画“计白当黑”的智慧空间、灵性构思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传媒环境学派一直将传播媒介视为考量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将《非诚勿扰》节目中出现的“作秀”、“缺乏真实性”和“言语粗俗”等问题置于传媒环境学视域下进行考察,能发现该节目出现失范行为的本质原因在于电视媒介本身,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在众多节目之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本文以《本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和参与人物进行分析,试图能够寻找出其能够风靡一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初以来,以全新形式亮相的电视交友类节目重出江湖,称得上荧屏一大看点:无论是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还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极为相似的节目形式却同样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自它们开播以来便屡创收视新高。其中《非诚勿扰》刚扩版为一周两期,就“不负众望”,其收视率蹿到了2.61%。电视交友节目往往因为形式新颖、内容极富个性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但同时,电视交友节目的热播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电视交友节目的发展及其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所探究的问题总结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冯小刚的贺岁片成为我国影坛上不可多得的奇葩。它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永不更改的明星——葛优,广告不断植入在影片中等特点,使他的电影烙上了深深的冯氏印。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他的社会性别观,在他的影片中一再呈现陈腐、落后的观念,其毒素不可小觑。特别是他新贺岁片《非诚勿扰》更成为贬斥女性的,散发着男尊女卑毒素的电影。它让观众在娱乐消费中不知不觉地吸收这种封建文化毒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并积极批判,以免观众中毒太深,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非诚勿扰     
艺名 《良师》2011,(2):63-63
蚊子:某蚊子体态姣美,娉婷若仙鹤,因前夫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汁液为食,双方饮食习惯不同,经常吵架,导致婚姻破裂。如今本方条件优越,有三室一厅的居室,平日生活无忧,爱叮谁叮谁,虽然偶尔也有冒险经历,但都侥幸逃脱。  相似文献   

18.
媒体不仅是传播的物质载体,而且构成了巨大的文化场。电视节目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显然也承载着文化场作用,而以《非诚勿扰》为首的相亲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各大电视台也开始效仿,类似于麦当劳奇观、体育文化奇观那样,形成了一种电视相亲节目奇观。本文结合媒体奇观,从电视节目的场景建构、收视、造星奇观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非诚勿扰     
孙悟空和唐僧做非诚男嘉宾,结果悟空上台灯全灭。理由:1.只有一根破棍没房没车。2.保镖职业危险。3.曾三打白骨精对女生有暴力倾向。4.曾坐五行山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剩男剩女"队伍的壮大,荧屏上掀起一股电视相亲热。通过分析国内如《非诚勿扰》之类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探究此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