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15日,最先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现实,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作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主要决策者,裕仁天皇无疑是最大的战犯。但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却没有出现裕仁天皇的身影,并且日本的天皇制在战后还得以保留。众所周知,美国是处理战后对日问题的主导国家,那么美国缘何保留了天皇制?本文拟从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天皇在投降和协助美国占领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日本,有一个真实存在而又不言自明的禁忌,就是避免谈及已故昭和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否则就会遭到右翼分子和保守媒体的围攻。2000年美国学者赫伯特·比克斯在其撰写的《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中论定,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所应承担的全部法律、政治和道德的责任。该书摘取了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中传记奖的桂冠。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该书“内容具有爆炸性,粉碎了日本战时天皇只是消极被动,甚至是傀儡的一贯说法”。2004年9月《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的中文版面世。由于日本皇室和政府的严密封锁,…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向盟国无条件投降。8月28日,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国,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美国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战后改造。随着日本战败,美军...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头目进行了严肃的审判和定罪,而作为军国主义分子的后盾、日本最高权力拥有者的天皇——裕仁,不但没有被定罪,而且还被主战国的美国美化为“热爱和平”的傀儡。其中是非曲直,到底该如何评判呢?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根据“宪法”的规定,天皇不能参与议政。当时,作为天皇的裕仁,事实上也没有违反这个“宪”。二战后期,当日军败局已定,大势已去,天皇裕仁又主张结束战争,好像他是希望和平的,但事实上,裕仁天皇在侵略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天皇是日本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凡内阁作出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电台广播了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许多受害者以及日本国内一些群众组织的人士纷纷要求废除日本天皇制,认为裕仁天皇是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应该作为头号战犯受到审讯和惩处。当时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长——澳大利亚法官威廉·维普认为:如果不审理天皇,战犯一个也不能处以死刑。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天皇应该在国内  相似文献   

6.
段西宁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113-117,122
裕仁天皇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究竟做了什么?他有哪些战争责任?战后为什么天皇未受到惩罚?本文着重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徐冰川 《科技文萃》2001,(9):114-116
在许多人的眼里,1926年至1989年在位的日本裕仁天皇就像是卡通画中的人物:当他年轻风华正茂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视察日本军队的时候,一脸不自在的表情让人觉得他实在不像是一个统领日本三军的最高领袖;当个头不高身穿条纹裤子和古板早礼服的他站在人高马大的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面前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让人觉得他挺可怜的;当上了年纪专心致志的他端坐在显微镜前的时候,专注的表情让人觉得他真是一个够格的海洋动物学家。总之,二战结束后裕仁被美国人塑成一个对战争没有任何罪行,甚至热爱和平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傀儡。然而,上个月刚刚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历史学家哈尔伯特·比格斯却在他的新书《裕仁传》(英文书名《裕仁与现代日本的塑造》)中撩开了裕仁的面纱,首次系统披露:裕仁天皇实际上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勃勃个人野心,可以决定千百万人生命的政治领导人,是二次世界大战名符其实的战争罪犯!  相似文献   

8.
二战前的日本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不但是国家的象征,而且拥有实际的最高权能,外交大权不过是其统治大权的延伸而已。皇室外交,即由皇室——天皇及其他皇族成员进行的外事活动和所表现的外交行为。就皇室成员而论,它包括天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以及皇弟和  相似文献   

9.
1926年12月25日凌晨,大正天皇晏驾。当天,在叶山行宫(位于神奈川县)的新天皇裕仁按过草薙剑、八坂琼勾玉以及御玺、国玺,与此同时,在安放八咫镜的皇宫内的贤所,仪典官在神前庄严宣告新天皇践祚,这就是当今日本第124代天皇即位时的情景。上面提到的草薙剑、八坂琼勾玉,还有八咫镜,即所谓“三种神器”,乃日本传国之宝。在漫长的历史中,虽然日本皇室的统治有时高达峰巅,有时低至深谷,但三种神器始终具有至高无上的、魔力般的作用。在当今的日本,经济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唯独这三种神器及其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追究日本战犯的法律责任,是反法西斯盟国在对日本战争犯罪事实有着巨大共识基础上的共同主张、一致决定,对于维护战后和平、构建战后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东京审判不同于纽伦堡审判的突出之处,是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致使东京审判的各个环节,如战犯的甄别与抓捕、战犯名单的确定、天皇的处置、法庭成员的选派、法庭审判规则与程序,以及日本战争犯罪的起算时间等都受到美国的影响,甚至美国在某些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东京审判是反法西斯盟国有关处置日本的政策主张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的具体落实,是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在法律上的确认,也是美国战后独占日本的合法性的一个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日本职业教育一百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11月20日,在日本东京国立教育会馆举行了日本产业教育一百周年纪念会。日本裕仁天皇亲临会议,中曾根总理大臣和众、参两院议长出席了盛典。松永文部大臣在会上致词。会上表彰了800名对职业教育做出贡献的人士。可见日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一贯十分重视开展联合国外交.战后初期,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以重返国际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入联合国后,日本开始借助联合国提高国际地位和增大国际影响力,但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严重从属于对美外交,缺乏独立自主性.冷战后,甘本的联合国外交被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重要台阶,而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日本外交战略的最核心目标.为此,日本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借机两度向"入常"目标发起冲击."入常"是日本既定国策,在短期难圆"入常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最现实的选择是先谋求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在日本多元化外交战略中强化联合国外交的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入常"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1943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露,战后如何处置日本以及重建战后国际和平的讨论盛极一时。舆论的焦点集中在改造日本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以彻底肃清天皇崇拜和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为核心,使之成为真正民主国家,为世界永久和平作贡献。然而由于美国有意姑息偏袒日本,导致对日本的审判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魏玛共和国初期赔偿危机中扮演了消极角色.美国拒绝对欧洲安全作出保证,强化了法国对安全的忧虑以及对德国推行挤压政策的决心;美国对欧洲推行非官方的经济外交,加深了法国和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困难;美国坚持向欧洲国家索债,给战后初期经济困难的欧洲增添了新的负担,反过来增加了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向德国榨取苛重赔偿的压力;美国对德国赔偿干预乏力,不能阻止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在赔偿问题上的冒险行动.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以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为代表的众多高层官员认为,美国外交政策应该延续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理念:唯有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共识方可构建起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秩序。因此,在原子能这一关键问题上实现信息共享即刻成为美苏联合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一系列管控方案相继失败,艾奇逊倾力打造的“国际原子能管控计划”彻底破产,遏制思维继而全面主导西方世界。作为战后美国外交决策的核心人物,艾奇逊转而青睐冷战思维,美国政府即刻开启了扶植欧洲、抑制苏联的外交大战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环外交"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入手,介绍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在经济领域、联合抗苏以及建立西方国家联盟等方面的表现.英美特殊关系成为"三环外交"基石的原因,是英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的亲密合作,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蔓延的共同渴望以及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等等.英国将英美特殊关系作为"三环外交"的基石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战后初期英美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18.
日本战败之际,美国操纵了貌似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有条件投降,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从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精神支柱和制度载体.被占领初期,日本军国主义一度表面恭顺;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到70-8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至今,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形态更加完备,气焰更为嚣张.  相似文献   

19.
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英、苏三大同盟国对战后德国的处五,影响到战后世界体系的安排,也关系到各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二战晚期和战后初期美国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关系诸原因,对战后稳国的处置经历了由分割到占领并演变为重建的过程,它与美国一贯注重实际利益的外交原则相当吻合。值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的一个侧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皇裕仁     
1928年11月10日,日本京都紫宸殿,年仅27岁的裕仁天皇缓步踏上面南而设的御座。在2236名王公贵族、观礼使节的鞠躬中,他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宣读起了即位敕语:……朕赖祖宗之威灵,敬承大统、恭奉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