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慵慨悲歌《明日报》 《明日报》倒闭了。 2001年2月21日,午时。 “谢谢网友,《明日报》再见!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网络原生报的首页上,赫然出现了如上9个醒目的大字和一篇简短的声明。 同日,《明日报》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该报创办人詹宏志宣布《明日报》关闭,并以一种坚定的语气向全体员工认错:“我是以错误的号召,让这么多人才。股东,投入这么一个生不逢时的大试验。”“《明日报》以骄傲开始,就要有尊严的结束。”他认为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对网络环境成熟时机的判断,其次是动用了超过自己可以承受的资源。 “他低着头、脸…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来举办的一些“知识测验”中,有的把《全芳备祖》当做“世界上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或“我国第一部植物辞典”。也有人提出了异义。《全芳备祖》是宋人陈景沂编著的,关于  相似文献   

3.
正当本刊即将付印之际 ,2月20日晚 ,台湾媒体纷纷报道 :《明日报》将于2月21 日上午正式宣布关站 ,香港《壹周刊》集团接收采编人员后将转向平面媒体发展。21日中午 , 《明日报》在其主页上刊出《谢谢网友 ,明日报再见》的启事。作为网络原生媒体 ,《明日报》是 不少传统媒体工作者抱着理想和热忱投身其中的新事业。然而 ,形势的发展未能如人所愿。 《<明日报>落日》、《<明日报>走进昨天》…… ,诸如此类的大标题纷纷出现在台湾各大媒 体上。有评论指出 :烧钱快、获利难 ,是《明日报》的两大致命伤。或许可以用“虽败犹荣”来形 容《明日报》一年来的拼搏。尽管现在她从网络上消失了 ,但作为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新生事 物 ,相信她将会成为传媒界分析研究的经典个案。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所以本刊在证实了有 关《明日报》的消息后 ,仍决定刊出闵大洪先生的这篇文章 ,因为《明日报》毕竟为网络新闻传 播界留下了值得探究的经验与教训 ,读者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2月21日,台湾首家网络原生报《明日报》(编者注:“网络原生报”即没有传统媒体作为“母体”的网络媒体)正式宣布停刊。中午时分,网站原首页撤消,改为《谢谢网友,<明日报>再见!》的声明。 《明日报》关站无疑是2月网络媒体界最重大的事件。它成为台湾各类媒体报道评论的重点,甚至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明日报>落日》、《<明日报>走进昨天》、《<明日报>不再有明日》……睹如此类的标题撞击着人们的眼球。内地的一些媒体在2月20日晚即从台湾网站上获悉《明日报》第二天关站的报道,如上海文新报业集团当即向《明日报》求证(2000年8月21日,上海《新民晚报》借助《明日报》的电子报发送平台ePost发行简、繁体电子报,成为首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过台湾网络发行的祖国内地新闻媒体)。新  相似文献   

5.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和好莱坞新宠——西班牙女星佩内洛普·克鲁兹共同演绎了这段战争中的爱情故事。以实力著称的男主演和美艳绝伦的女主演、浪漫凄美的情节、如诗般的精致画面,你还能要求在一部电影中看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继《明日已注定》之后,2007年1月,贝亚尔教授又以一部令正统人士震惊的理论性著作——《如何谈论我们未曾读过的书?》在媒体上掀起了热潮。一本非小说的理论作品,却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这在法国书界是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许知远小档案:著名自由撰稿人、作家、《经济观察报》原主笔,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作品.  相似文献   

8.
烈日 《出版参考》2007,(8S):I0008-I0008
许知远小档案:著名自由撰稿人、作家、《经济观察报》原主笔,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畅销书的市场理论和实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销书各位并不陌生,或者是阅读过,或者是研究过、评论过,即使是你拒绝阅读它,本身也已经与畅销书发生了一种关系。这些都是指单本畅销书,而我今天要讲的则是畅销书群体、畅销书现象、畅销书机制以及畅销书运作中的一些商业行为。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有的曾经拥有过畅销书梦想,比如余秋雨写了一部《文化苦旅》,就有人想写一部《经济苦旅》,韩寒写了一部《零下一度》,就有人要写一部《零下二度》;有的则想过要投资文化产业中畅销书这一板块;还有的则想经营畅销书,因为畅销书是印钞机,在商业社会中能带来巨大利益。这些都是在畅销书的阅读环节或…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报动态     
《铁道开发报》报道“《建筑法》施行”本刊讯《铁道开发报》1998年2月28日第1604期一版头条报道:“建国后第一部规范建筑领域建筑活动的国家大法——《建筑法》明日起施行。”《建筑法》含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8章85条。《宝冶报》更名《上海宝冶》本刊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关于对内部报纸治理整顿的精神和要求,《宝冶报》从1998  相似文献   

11.
蔡骐 《当代传播》2002,(4):17-18
前些时候,一部台湾生产的电视连续剧《流星花园》在内地不少电视台陆续播放,一时造成了一股声势不小的收视热潮,作为片中主角的4个年轻英俊的大男孩迅速成为大陆人气最旺的新偶像。但此后不久,有关主管部门就通知各地立即停播《流星花园》。对此,有人表示理解与支持,也有人表  相似文献   

12.
英雄归来     
Arturo Perez-Reverte,Corsarios de Levante,Alfaguara,2006阿尔图罗·佩雷兹·雷韦特著,《东岸海盗》,西班牙阿尔法瓜拉出版公司,2006随着美国影星莫特森主演的大片《阿拉特里斯特上尉》(又译《佣兵传奇》)的热映和小说《东岸海盗》的推出,“阿拉特里斯特上尉”无疑成为去年9月至今西班牙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热点之一。尽管在2007年奥斯卡奖各项提名中丝毫没有西班牙电影界翘首以待的该大片的名字,但不可否认的是,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院士、著名作家阿尔图罗·佩雷兹·雷韦特创作的“阿拉特里斯特上尉”传奇系列小  相似文献   

13.
一个应该解答的疑问坦率地说,本文的题目来自于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李普曼?”对于李普曼其人,中国的新闻界并不陌生。这位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有华尔街“智囊”之称。他长期担任《纽约先驱论坛报》一周两次的“今日与明日”专栏特约撰稿人,又与《纽约时报》辛迪加合作,由该报将他的评论供给国内外各地二百五十多家报刊,左右舆论,名震遐迩。随着对他的新闻评论业绩的了解,有人很自然地提出了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4.
一部及时的好作品──评《孤儿泪》田红《孤儿泪》这部作品,有人把它归于应时文学文类。有人说张平这两年的运气不错,当反腐败的力度加强时,他正好写了《天网》和《法撼汾西》;而如今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借人权问题在中国的孤残儿童身上大做文章时,他正好又写了一部《孤...  相似文献   

15.
[原文]要做则做后生家每临事①,辄曰②:“吾不会做”。此大谬③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④,大误终身。家⑤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⑦。世人若被明日累⑧,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⑨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注释] ①后生家每临事:年轻人每逢遇到事情。后生家:年轻人。临事:遇  相似文献   

16.
走进赵艳志的宿舍,除那一摞摞反映基层官兵训练、生活、工作的图片外,最惹眼的要数书柜里的奖杯、获奖证书和两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有人说获奖是一次偶然的灵感和机遇。对赵艳志这位刚刚步入而立之年,身着上尉警服的东北汉子来说,灵感与机遇的把握,缘于他对生活犀利的观察与细心的思考,缘于他对军事摄影事业的热爱与忘我的工作热情,缘于他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在从事摄影工作9年多的时间里,他拍摄的20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人民画报》、《中国日报》《、中国…  相似文献   

17.
其实现在的我已无法清晰地回忆起半年前竖在便利店架子上的《明日风尚》究竟是什么样子了,只依稀记得有个特别大的“明”字,和周围一大堆杂志混在一起,一直到北京的设计师朋友打电话给我,仿佛发布一条爆炸性新闻般地对我说:“快去看看最新的《明日风尚》吧,他们请了陆智昌做整体设计!”我半信半疑,跑到街上,看到新的《明日风尚》海报,立时相信朋友的消息不假,这样半幅黑白图片半幅矜持小字的阴柔封面,不用打任何Logo都知道是陆智昌的设计。又直到在书报亭里再次撞见《明日风尚》的真身,  相似文献   

18.
郑慧 《中国档案》2008,(5):67-68
对《论语》的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把≤论语》喻为”心灵鸡汤一、有人认为《论语》是研究先秦饮食文化的典范、有人判断《论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档案学的角度对《论语≥进行定位,以见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萌芽于近代报纸的诞生地——德国。1609年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近代周报《报道和新闻报》,它为新闻学兴起创造了条件。十七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里,已经有人以报业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1845年由德国学者普尔兹著的《德国新闻事业史》,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学专著。1893年德国佛兰克福的马慕路得设立新闻学校,这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详细展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美学规律。文章从《文心雕龙》的文学美学思想入手,揭示了《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与基本文学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