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官立功与作诗留名孰重孰轻的问题上,体现了后村诗学的价值定位与价值取向。在价值定位上,后村诗学认为诗歌的价值比功名高;在价值取向上,主张放弃作诗而追求功名。古代文学价值观的演变史影响了其价值定位;文人普遍的人生抉择方式,影响了其价值取向。而宋代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造成了后村诗学独特的诗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尝试性揭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回溯“村治”历史 ,重释“村治”概念 ,力图构架作为一种可能性研究范式的“村治”论域 ,即以关照农村社会公共权力为主线 ,广泛辐射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诸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在此定义域内 ,本文对当前我国的村治研究作了分层面评述 ,并对确立村治研究范式的方法与步骤作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后村诗话》书末有一段题跋,记述了诗话的卷数和编撰时间,《四库提要》称其为"自跋",以为刘克庄自作。本文通过考察题跋中"公告老归后所作"的"公"字不能用作自称,以及刘克庄诗话编撰成书的真实情况,认为此跋并非刘克庄自作,而是其子刘季高主持编纂、刊印《后村先生大全集》时所作。  相似文献   

4.
为农民铺架致富桥吕象民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小后村乡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在大力抓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搞好成人教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广大农民迅速掌握了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为全乡农民铺架一座座致富桥。小后村乡地理条件优越。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村史馆研究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建档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献综述法,以中国知网期刊论文为主要研究数据来源,定量揭示国内村史馆研究的特征,质性归纳已有的五种研究视角:展陈物质性、空间内容、空间交往、空间价值凝练与表征、空间反思。在此基础上,认为现有研究存在理论抽象性、本土解释力和路径前瞻性三方面不足,进而展望村史馆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6.
名城名镇名村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地方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的重要载体,更是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名城名镇名村的研究,更好地弘扬地方特色,本刊在"风雅沙澧""区域发展"栏目基础上开设"名城·名镇·名村研究"专栏。栏目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教育、艺术、科技、生态、历史、民族、宗教等相关方面,重在发掘名城名镇名村的价值,探索其发展规律,展示其新探索、新成果,为研究和发展名城名镇名村服务,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者鼎力支持,不吝赐稿!共同打造好这一学术平台,不断推进名城名镇名村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民间故事村之一——湖北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是一个罕见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方面应切实将其列入工作日程,积极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个具有丰富的语义潜能和阐释空间的文本,从它的诞生至今近60年间,人们依据不同的期待视野、按照不同的现实需求和审美经验接受、解释着这部作品,对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作出了开掘与定位,使其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拔除穷根的治本之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09年启动了"一村一园"项目(OVOP)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做出了自己的一些成绩。"一村一园"项目目的是向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提供免费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这是一项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的早期儿童发展干预项目,惠及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处境不利的儿童。2018年,"一村一园"项目已在中国10个省(自治区)建立了约2300个山村幼儿园,免费为3至6岁的农村儿童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本研究是对"一村一园"计划受益儿童和非"一村一园"受益儿童的大样本纵向追踪研究,使用减少选择偏差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估"一村一园"项目对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业成绩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参加"一村一园"项目的儿童学业成绩显著好于未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的儿童,并且显著好于除县城公立幼儿园以外的其他幼儿园的儿童。虽然"一村一园"受益儿童的分数没有超过资源相对更好的县城公立幼儿园的儿童,但"一村一园"受益儿童的学业成绩提高速度更快。本研究证明了为中国贫困农村儿童提供低成本、保质量的学前教育,具有长效的人力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语文学科的陈述以及大语文观的提倡从而导出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对村完校语文教师的作用,村完校语文教学的境界,村完校语文教师的价值追求以及村完校语文教学的本体归位的剖析,从而得出村完校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逐渐达到教学思想与生命价值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对语文学科的陈述以及大语文观的提倡从而导出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对村完校语文教师的作用,村完校语文教学的境界,村完校语文教师的价值追求以及村完校语文教学的本体归位的剖析,从而得出村完校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逐渐达到教学思想与生命价值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以对广西灵川县长岗岭村民间信仰的社会调查为基础,探讨了民间信仰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并由此提出长岗岭村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的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提高村党组织执政能力不仅是一个理论设定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印证的过程,必须将其充分体现在研究破解当前农村最为紧迫的"空壳村"、"空心村"、"空巢村"、"空转村""四空村"难题中。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学界对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在其中也存在着论者在先验性的理论框架影响下观点对立、分歧颇大的现象。本论文试图从文本出发对作品做出最贴近作家作品意图的解读,因此本人在研究中回到文本,也即是回到作者的经历和作品产生的历史环境来探寻作家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生存焦虑问题,并在挖掘焦虑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作家作品在文本中所传达出的现代性隐喻。  相似文献   

15.
《村治月刊》由“村治派”于1920年代末创办,旨在推动以农村为基本单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并从“村治”逐级达到“国治”,在全国引发村治运动思潮。《村治月刊》最初吕振羽负责编辑,随后梁漱溟担任主编,并将刊物改名为《村治》半月刊。《村治月刊》的更名并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人事变动,这背后昭示着一个社会思潮与组织演变的序列。村治思潮经历了由激进到保守的转向,其间所蕴藏的各种命题亦是193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面临传统与西方抉择时的写照。作为该刊物的组织筹办机构,村治月刊社不但是一个弘扬村治建设、挽救社会困局的组织,各种人物以一致目标交织活动于其间;而且它还是一个由多元话语形构起来的群落,“民主”“科学”“传统”等思想在其中碰撞与交锋,附丽于“村治”这一具象化又颇有深意的符号之内。  相似文献   

16.
由个案调查,到区域研究,再到区域比较,是农村政策研究的基本进路。农村政策基础研究中的个案调查的核心是撰写村治模式。村治模式的撰写,可以克服目前以人类学为代表的个案研究的代表性困境。  相似文献   

17.
一项最新的研究称,世界也许变得越来越像地球村,但地球村居民在遗传方面却越来越不同.这是因为人类进化的速度在加快.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干部的角色特征和行为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能人治村"、"混混治村"、"恶人治村"、"富人治村"等现象。村干部角色变化反映了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变迁和乡村治理逻辑的嬗变。陕西关中Z村调研发现,该地区免税以来干部角色经历了从"好人治村"到"硬人治村"的转换。"好人治村"主要源于该地区"弱结构、强规范"的村庄性质;而"硬人治村"不同于学界所讲的"富人治村"和"能人治村",需要结合地方社会性质和免税后基层治理逻辑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9.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学研究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本文以肇庆鼎湖水坑一村陈氏、吴氏、黎氏等家族为中心,对其中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谱系梳理。  相似文献   

20.
村语的声调在同语族的语言中属于较多一类,有它自己的特色。在与同语族猪语言的比较中,它与黎语的对应关系最为整齐,这说明了现代村语的声调主要是从原始黎语文发展演变而来的,至于个别调类与黎语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那是村语从原始黎语支分离出来后独自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