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连续15年蝉联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曾经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也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细思量,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只有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特别是要注意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而让他们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2.
心灵相约     
<正>很多人应该都吃过"茶叶蛋",蛋壳破裂最多的,才是最入味。同样,人生经历愈丰富,挫折愈多,也就是生命皱褶愈多的人,愈有味道。苦难真的可以帮助一个人成长,而之后的快乐自在是你想象不到的。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相似文献   

3.
感悟细节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喃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需求。只有对孩子生命的每一处细节给予人文的关怀,教育才会是温暖的、美好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至。  相似文献   

4.
感悟细节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  相似文献   

5.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去行动,去为他们用心打造成长的心灵田园,第二届启发·创新绿色生态科学研讨会上何塞·马科斯谈到:现在的人从乡村到城市居住远离了大自然,孩子和大自然接触太少,而我们的学校教学要鼓励孩子到户外去玩耍,不在室内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要讨论"山水题材课文对儿童精神成长的特别意义"这个话题,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什么"。用心观照儿童精神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要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步完善自身、创造自我,需要多种心灵营养。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哪些心灵营养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赏识、宽容、自由、情感、梦想"等都是孩子童年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希望,是美好的存在,更是心心念念的传承!生命教育不应当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还应当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给了孩子生命,更要努力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让生命得到尊重、珍视,让生命倍受关注、呵护.为人父母,也许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触摸生命,和孩子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和孩子一起创造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感悟细节     
李本华 《师道》2007,(2):28-28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喃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需求。关注每一处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只有对孩子生命的每一处细节给予人文的关怀,教育才会是温暖的、美好的。  相似文献   

9.
感悟细节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足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哺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需求.关注每一处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只有对孩子生命的每一处细节给予人文的关怀,教育才会是温暖的、美好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冉细节."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至.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个个"教学细节",这些"细节"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深切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了解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1.
杯中窥人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所以说,从外在和从内在去看待事物,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从外在角度看到的是浅显简单,从内在角度看到的是深刻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从杯中窥人,不要轻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相似文献   

12.
<正>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首先要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能够拥有一颗童心,性格温和的人;一个关注孩子认知发展,更关注孩子的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的人;一个甘愿蹲下身子与孩子视线平等,甚至能老老实实、恳恳切切、恭恭敬敬向孩子学习的人。多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为人师时,我们或曾在誓词中说:"以灵魂唤醒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慰藉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引智者,是引导学生心智日趋完善的人生导师。古语也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解决心中的诸多疑惑,做孩子的心灵煲汤师,对于"特异学生"尤要如此。为何要称"特异学生"呢?当代"90后"、"95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往往是自我、叛逆、个性、非主流、不独立……他们个  相似文献   

14.
"孤残儿童"是这个社会群体里的一个特殊人群,这些孩子心灵都受到过创伤,他们的性格大多孤僻、胆小怯懦、偏执任性、自制力差、敏感等,这些性格特点就要求我们这些工作者要从孩子的各自性格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给予关爱,如何通过教育使孩子们正常成长、身心健康,就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蒙台梭利说:儿童是爱的源泉,儿童是每个人温情汇聚的焦点。的确,孩子总是最能触及和牵动我们柔软的心灵和敏感的神经。因为孩子,我们会惊叹生命与成长的神奇,即便要日日重复单调乏味的劳作,也会因对于孩子美好未来的希冀而充满鲜丽的色彩;因为孩子的成长,我们会满怀欣喜,倍感安慰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烦恼     
[教学设想]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他们是快乐的天使。其实,这是成人对孩子的误解。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体惜他们幼小的心灵,稚嫩的生命所要承担的生活责任和承受的心理压力。孩子们有自己的情感、阅历,烦恼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孩子们以平常的心态正视烦恼,以积极的方式化解烦恼,认识到烦恼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我们要在这门课中体验丰富的生活情感;锤炼坚强的性格意志;领悟丰富的人生智慧。在这节课中,老师要把每一个孩子看…  相似文献   

17.
景玮华 《时代教育》2009,(6):181-181
关于孩子缺什么,不能从直观的现象中去寻找答案,而是要从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心灵的造就上来分析。只有用心钻进孩子心灵深处,才能真正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只有用符合孩子自然成长特点与规律的东西去抚慰孩子的心灵,才能够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拾回那些失落的东西,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又是丰富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同具有鲜活生命的孩子打交道,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忧伤着他们的忧伤……" 如何在新形势下突破往常采用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法,而更直接地了解、体味孩子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切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效地开展育人工作,是当前做好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课题.下面一个个发生在教育中的生动参与故事,为我们所经历、为我们所感悟、为我们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痕,应彰显生命的灵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心里去"。本文就一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尽快解决的现象,从语文课堂同儿童心灵一起存在、成长和升华三个角度谈了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